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3

$中科创达(SZ300496)$ 【兴业证券中科创达交流纪要-20210916 概要: 中科创达的智能软件收入占比43%,(更多交流关注同名gong号)上半年增长了30%,未来智能软件业务能保持强力的增长。智能汽车业务占比29%,通讯物联网业务占比也接近30%。从长期的实践来看,打造好智能汽车和智能物联网是两个核心的布局。 Q&A: Q:公司三大业务的最新进展? A:汽车业务方面,主要着眼于座舱域和驾驶域。座舱领域来说,公司在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非常清晰,不仅给全球的主流车厂提供座舱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平台系统,持续巩固公司在座舱域的优势。座舱的产品形态也逐渐增强互动性,比如人机交互、视觉的算法、DMS环视等。未来会基于8155冗余算法,使座舱从互动性向驾驶域进行跨界的发展。 自动驾驶方面,沿着低速和高速两个场景展开。低速环境下是基于座舱总的芯片算力,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泊车就是这样整合而成的产品。在高速领域是和一些芯片厂商进行了合作。以高通为例,中科创达主要是基于高通的平台,做支撑的硬件与逻辑层面。也会跟厂商进行深入的合作,帮助车厂制作相应平台上的相应产品或解决方案。 物联网业务上半年营收增长在130%左右,物联网的主要布局是端边云一体化,以物联网OS为核心,展开了第二个圈的模组,即相关硬件的载体。模组和软硬一体方案面向的是消费的物联网和行业物联网,比如扫地机器人、camera产品、VR/AR产品等都属于消费类的物联网。行业物联网是从工业视觉领域切入,很好地运用到了公司的视觉算法和工业质检的设备方案。物联网里的产品矩阵除了IOT、OS、模组、算法之外,还有公司今年二月份推出的边缘计算和云产品,主要是和基础的云厂商比如亚马逊云进行合作,来提供面向行业的云产品以及云平台的相关解决方案。 在智能软件方面,从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尽管一些平台相对稳定化,业务营收的变化趋于平稳甚至下降,但是中科创达依旧看好手机软件的发展机会。因为在跟厂商进行平台性和软件性开发的合作过程中,客户对公司的软件能力的认可不断加强,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手机软件业务依然能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Q:低速和高速的汽车业务落地的时间预期?汽车芯片的缺货对公司的影响?物联网方面增长比较迅速的几个品类? A:低速泊车方面,现在已经在将系统技术整合到座舱里面,要向驾驶域进行跨领域整合。目前进展顺利,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给出相应的方案。有关高速的产品实际上依赖于芯片平台以及客户的情况,目前在进展当中,具体落地时间取决于客户的发布时间。 物联网的产品类别主要是从消费类产品来看,行业类的当前是在快速切入的发展阶段。消费类的主要产品是机器人产品,包括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等。另外还有泛开发产品,包括监控设备、camera识别的方案、视频会议系统等,以及VR、AR等。 Q:公司未来在低速和高速方面的布局,以及规模化收入的大概时间? A:目前芯片的算力能支撑低速领域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的场景,那么在低速领域的布局就是把座舱形成稳固的产品中心,然后用芯片的算力和座舱进行融合,再根据视觉和传感方面的优势,从低速泊车开始,不断展开新的场景。高速领域需要与大型的芯片算力进行融合,中科创达主要是做芯片大算力平台和整个操作系统的中央计算,那么随着自动驾驶在未来不断发展,需要的是整个计算平台的发展,这对公司来说是有利的。未来公司会把芯片平台的底层做好,再结合客户具体的核心算法,提供芯片平台和操作系统的融合,帮助客户完成高速驾驶的项目。 自动驾驶的整个行业处于刚起步阶段,未来的成长需要较长时间。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座舱收入,驾驶的收入还是未来时,要实现相应的收入离不开行业的发展。主要看芯片平台成熟化、稳定化的发展趋势,和车厂真正量产零件的时候,比如L2.5、L3不断问世的时候,随着行业的发展,才会产生相应的收入。时间上可以拉长到5到10年。 Q: 公司与高通在自动驾驶方面有没有合作,相关进展如何? A: 合作已经开始了。我们是他们rid平台的软件提供商,合作内容一个是逻辑层,一个是硬件层,还有是沿着他们的新建平台的展开时,设计中间件的合作。相应的项目已经展开了,大家能知道的比如说,长城在用高通的rid平台,项目也在进展当中。 Q: 在汽车业务方面和高通的关系和手机业务有什么不同。 A: 逻辑是一样的。高通是芯片厂商,我们是操作系统厂商,我们和他们进行密切的合作,指的是在他们的平台上把操作系统做稳定,把通用逻辑和平台技术做稳定,这样大大减少客户在,底层和操作系统层面的重复开发,提高效率。跟手机领域和自动驾驶领域,逻辑一样。 Q: IOT产品的定价模式如何? A: 太碎片了这类产品,每一块产品的定价模式都不一样。我们提供的是软硬一体方案,定价模式是来源于,比如模组的新建成本,其他硬件成本,软件开发成本,面向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产品价格类别,没有一概的价格。要了解价格可以去参考我们的报价网站。商业模式是软硬一体方案,初步给客户的是模组,体现的是我的软件,实际上给客户提供的是一个已经具备了核心计算能力的IOT的模型,一个中心的大脑,即具备计算能力和通讯能力的智能大脑,客户基于之上做一个品牌或者套壳,就能很好地快速出货了。 Q: 公司对于IOT单价未来的预期,会不会有下降的可能性? A: 未来的硬件价格在下降,但软件是增值,这个适用于手机也适用于汽车。在IOT上未来软件的增值是在软件提供的功能,以及场景提供的优化,以及具备的计算能力。这种软件的增值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增长,但硬件会走下。我们看到的是逐渐的软硬一体方案,卖给客户的不光是单个的硬件产品,而是一套解决方案,随着卖给客户的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和渗透能力的增加,软件服务的价值也会增加。硬件方面可能会趋同,我们关注的是软件增量的部分。包括消费类,以及面向未来的行业。因为未来的行业那么大,面向一个行业,有具体的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这就是端侧,计算侧以及云侧的整合,这是未来巨大的增值点。 Q: 目前单车价值量能做到多少,包括对应的产品各个单价如何? A: 我们是一个操作系统商,实际上我们汽车里80%多的软件开发,很多是和客户的研发在一起,我们有一些ip产品授权,也是根据不同的车,来开发某一类产品,价格都是不一样的。大概的说,在低端车,大概30-40人民币,终端车60-70,高端车100-120,但这个完全是为了参考,其中的研发占多少没法算出来了,因为我们的研发是和客户的研发在一起的,客户的研发是未知数,以及客户的研发整个车型的数据也是看不到的,所以没法回答。 Q: 在汽车里的业务,除了操作系统类,视觉图像类,还有哪些类是打算涉足的。我们收购了辅易航,不知道是不是要做激光雷达的软件,大概会是怎么样的价格? A: 3D引擎,视觉,低速领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部分。面向未来的话,肯定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智能。汽车行业也会涉及到端边云的整合,这些应用的延展就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os了,去搭建一个能够跟device和车的device和云端整合车路协同的方案,这也是一个方向。 Q: 汽车收费模式上,大部分是两端收费,开发阶段nre,后期按照销量付费。目前我们的制造时间跨度较长的车型,是以nre阶段的费用为主还是以销量为主?不太清楚最后是怎么预测公司的收入的。 A: 汽车我们主要做的是软件,不管是服务和许可,只不过是软件的一个商业模式,本身没有特殊性,都是看客户的采购模式。在汽车领域,当前我们软件开发占80%,软件许可占20%。但软件许可随着未来汽车的出货量会提升,可是对于软件许可,并不是设定占比20%或者30%这样的目标,其实目标是我们在进行客户开发时,我们本身的产品开发时按照产品ip和解决方案来做的,比如说我们的座舱产品,自动驾驶产品,底层的芯片整合的产品,虚拟化的产品等等,都可以单独提出来。到客户端采购的时候,又是完全按客户的需求,客户不仅要提供单个的产品,更主要的时提供产品加上服务。现在我们把ip,或者说许可收入当作一个底座,一个基盘,服务是在此之上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所以并没有单独强调底座要达到多少百分比,底座打好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未来新增的软件服务的开发结果,从而达成ip+服务+解决方案这样一个综合的收入扩大,而不是看单体占的百分比,这个没有意义。 Q: 其实提上面这个问题是想看有多少给车提供的东西,是能够跟上车的销量,有多少只是固定的研发服务费? A: 客户如果需要你提供服务,自然就以服务为主,如果以产品为主,则提供产品。然而头部客户一定需要的是深度服务,所以很多手机里都是通过软件开发体现,没有跟手机的出货量挂钩,在汽车领域也是这种模式。也是头部的大的主机厂商,所以需要你的客户,一定不只是需要单个产品,而是需要通用化的能够减少重复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但是一定会有深度的密切的合作服务在其中。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汽车一部分会和销量挂钩,但是大部分还是会和服务深度整合,这也是核心的竞争力。物联网则是跟销量走了。 总结:创达核心的内核是智能操作系统厂商,手机和汽车以及物联网都是智能操作系统厂商的核心内核,这是我们业务不断延展的动力。理解创达要从操作系统本身的能力,以及操作系统本身的厂商来看。创达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技术核心,一个是生态,操作系统必须和生态整合,还有我们的全球化布局,这就是创达与其他厂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面向三大业务来说,我们都是在布局最尖端的计算平台,所以创达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赋能整个智能行业的发展,我们相信 这几块会保证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