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们不应“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我时不时会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未来足以对家庭财富形成实质性改变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很多人的答案应该是房产,而今天,房产恐怕已经不再是多数人的答案了。同样的问题,如果放在三年前,也许很多人会坚定给出新的答案:权益投资。

转眼三年过去了,面对同样的问题,恐怕很多人已经给不出答案了……

一点善意

面对这个问题,熟悉我的人肯定都知道,我的答案还是权益投资,十年前是,今天还是。

所以,在写订阅号的9年多时间里,每逢市场的低点,我总是“搜肠刮肚”、想尽办法劝人乐观,甚至在且慢公开实盘操作n年,然而,自己能看到的改变总是远低于自己的预期……如今至少是到了第三轮“系统性悲观”的阶段,尽管我依然在努力“换着法子”劝人乐观,但总有种“竭尽所能也已经讲不出新的道理”的无力感。

也许,这些正印证了巴菲特那句“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简单的是几句话可能就足以概括投资的本质和框架,难的是要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并做到,真心不容易。而作为一个“布道者”,想要“把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更是难上加难。

写这些,难免有些无奈和悲凉,但其实还是想换个角度劝更多朋友去正面思考这个问题:权益市场会不会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投资机会所在?

我想,这个阶段仍坚持劝你去正面思考的人,不管能力如何,至少还是善意的。

一个不一样的理财观

当然,纯鸡汤肯定是不够的,更多偏专业性的乐观理由,我想我在前面的7篇推文里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尤其推荐大家再读一下《致悲观者: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从日本股市吸取的经验教训》这篇),今天主要补充一个比较特别理财观念——不要“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承受能力”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听得比较多了,但是平时和这个词搭配在一起的往往是:不要超过风险承受能力!但是,今天和大家聊聊相反的问题:不要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什么叫浪费风险承受能力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有100万,理性情况下他能够接受5万的亏损(即可以接受-5%的风险),但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譬如在熊市中,“风声鹤唳”,风险偏好下降,在这个时候他去考虑投资时总是要求保本——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为什么说是浪费呢?

道理很简单,“一份风险一份收益”,要求“保本”和“可以接受-5%的风险”,这两种情况下潜在收益是不一样的,要求“保本”自然你潜在的收益就会低,而“可以接受-5%的风险”自然潜在的收益就会抬高。而问题就在于,如果本质上你是“可以接受-5%的风险”的,却因为各种情绪化的因素导致自己去选择了“保本”的方案,最终降低了风险的同时也会降低自己潜在的收益——那么,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浪费”!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其实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人性的恐惧以及投资者自我认知的情绪化。譬如现在,市场处于熊市状态,悲观情绪弥漫,人性的恐惧往往会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急剧下降,从而对自身的风险偏好产生情绪化的认知——很多科学角度上(理性角度)可以定性为高风险承受能力者现阶段可能都会把自己定性为低风险偏好者,不愿承担一点风险。

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科学化定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绝对不主张超风险,但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在市场情绪的低点,这点可能更容易被人忽视。

一切只是轮回

原谅我的“不厚道”,其实上述的看似新颖的大道理也只不过是照搬了我2016年6月29日的一篇老文案,转眼已经过去7年多,不一样的悲观理由,同样的悲观情绪,道理同样适用,一切只不过是个轮回。

回到现阶段,我相信很多人正在极力规避一切潜在风险,然而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前文所述的事实上可以承受-5%风险的投资者为例,现阶段他可能根本不愿意配置任何权益资产,但从理性的角度测算,他其实可以配置约24%的权益基金——测算过程:假设权益基金极端亏损值约30%(偏股类基金历史上多数时期的极端值),而同期类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约3%,以-5%的风险倒推,大概结果就是76%*3%+24%*(-30%)≈-5%。

更有意思的是:以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为例,从2021年初的高点回落至今刚好接近了30%,以此为出发点,未来权益基金的潜在亏损幅度大概率已经大幅收窄,即潜在的风险可能比预期的要低——所以,熊市里,伴随着市场的下跌,我们感知的风险似乎越来越大,但真实的风险却会越来越小。而往往这种时候,因为情绪化的认知,非理性地压缩自身的风险偏好,潜在损失的机会也会更大。

总之,现阶段,我们至少不应该“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逻辑,建议同时翻阅下面的历史文章(点击链接可阅读全文):

1、《致悲观者: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从日本股市吸取的经验教训》

风险提示:本订阅号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务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酌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