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再是“股民老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资本市场最火的人可能就是新股民“老胡”同志了——作为资深媒体人,胡锡进6月26日在微博中宣布:“今天办了件‘大事’:给自己开了一个股票账户,正式进入中国股市,成为‘股民老胡’。”

在老胡开户后的这两周时间里,无数股民、基民都在密切关注着老胡的炒股动态,就像一群大人在旁观一个孩子蹒跚学步。然而,多数老韭菜们并不看好老胡,甚至还有网友给出了老胡的炒股路线图——“N胡进→C胡进→胡锡进→ST胡进→*ST胡进→胡锡退”。

也许,对于新股民老胡而言,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学费”要交。然而,在众多网友调侃老胡甚至等着老胡出丑的背后,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为何那么多人不再相信“市场已经很便宜了”以及“趁着便宜买入赚钱”这些朴素的想法?

市场是否真的很便宜了?

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市场是否真的已经很便宜了?

就我的逻辑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这点我在之前的《现在布局是“模糊的正确”吗?》一文中已经详细地进行了阐述,今天更新一下一些主要指标做个简单说明:

1、情绪维度:以首发偏股基金的募集规模(体现基民购买基金的情绪热度)为例,如下图所示,从历史规律看,当前无疑处于市场情绪的低点。

2、估值维度:以万得全A指数的风险溢价率(为方便观察,这里采用了风险溢价率的倒数)为例,如下图所示,同样从历史规律也可以得出“便宜”的判断。

3、经济周期维度:以库存周期为例,在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影响下,本轮的库存周期显得比较漫长,但从历史规律看,现在也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如下图所示,各行各业正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去库存演绎,而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意味着行业景气开始回升——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所谓的周期之母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漫长的供需再平衡过程中,但依然不会阻碍很多行业走出新一轮的库存周期)。

为何你已不再是“老胡”?

以上“便宜”的结论,其实不仅仅是老胡,很多股民、基民同样会认同,然而,不一样的是:尚未经历A股残酷考验的老胡依然很朴素地相信“便宜买入就可以赚到钱”,而很多股民、基民在经历漫长的(浮亏)煎熬之后,在屡次便宜买入被套之后,他们不再是年轻的“老胡”,而成为了那群不愿意相信“狼来了”的农民们。

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尤其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很多指标的维度看,都可以认为“市场已经很便宜了”,但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场依然只是便宜却没有赚钱效应——这种惨痛的经历已然成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让人产生了一种应激反应——“很便宜了”就跟“狼来了”一般不可信。再加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是真正“便宜的时候”进场的,尤其是在结构性行情中,很多投资者还买在了各种行业和主题方向的高点,至今损失惨重——而这些体验也进一步促成了投资者“应激式”地不再相信“便宜买入可以赚钱”。

然而,投资从来都是逆人性的,当人性怂恿着我们不再相信“便宜买入”的价值时,我们是否更应该理性的思考一下:便宜买入真的不能再帮我们赚钱了吗?

便宜不意味着能涨?

“便宜不意味着能涨”——这句话可能是很多吃过亏之后的老股民的口头禅。

某种程度上讲,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最终决定资产长期走势的是其未来的内在价值,有些资产当下看起来很便宜,但如果是“价值陷阱”那也只会变得更便宜甚至毁灭价值。

所以,具体到微观的一个企业,便宜买入能否赚钱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个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而泛化到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则是各行各业、成千上万企业的集体价值,最终,也就等同于判断整个国家的未来价值。

最近,市场上很多人都在学习“日本失去的二(三)十年”,各种忧国忧民的宏大叙事不绝于耳。任何一个经济体,问题总是与发展相伴而生,这是基本的经济规律,而历史也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映射到A股市场,如下图所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沿着蓝色的这条趋势线,哪一次的低谷不是面临巨大的问题与考验?

关于这些宏大的判断,我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给出明确的判断,甚至我也不认为有人有这个能力,因为连伟人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专家们又凭什么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判?

然而,我有个朴素的想法: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而政府就像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层,那么,我是愿意相信这个管理层的——因为不论是过去的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里,他们经受住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考验,接下来的只是另一次看起来不太一样的考验而已。

就像《置身事内》的作者兰小欢博士在该书的结束语中所说的那样:“虽然见过的问题和麻烦可以再写几本书,但经历和见闻让我对中国悲观不起来。我可以用很多理论来分析和阐述这种乐观,但从根本上讲,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它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我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我想说,我不能同意得更多。

老胡会不会赢?

老胡最终会不会赢?会不会沦为人们眼中的韭菜?

其实我倾向于老胡会赢,虽然作为股民他还很年轻,但他的“出发点”却比绝大多数股民更正确——一笔合适的本金(20万于他而言应该确实是一笔“闲钱”),一个合理的预期(虽然也想挣大钱,但主要期望炒股的收益超过银行存款利率),一个不错的时机(证券公司开户的人很少的时候),一个积极学习的心态,再加上一个长期投资的理由(在媒体上公开,等同于让全国人民监督自己坚持下去),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投资标的是否合格(但至少足够分散,已经买了5只个股+2只基金,估计大概率也是白马股)——综合以上条件,在我看来,老胡已经成功了一半。

当然,投资是一场知行合一的旅行,知不易,行更难,希望老胡经历股市风雨后,归来依然是这个老胡。

结语

市场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不再是那个单纯的“老胡”时,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也需要反思:这是受挫后的因噎废食,还是成熟后的理性决策?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逻辑,建议同时翻阅下面的历史文章(点击链接可阅读全文):

1、《现在布局是“模糊的正确”吗?》

风险提示:本订阅号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务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酌情参与!

朋友,如果您觉得文章是“善意”的,还请不吝转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