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教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停更近3个月,一方面确实是把有限的时间都用来复盘和读书(学习)了,另一方面就是“懒”了,有些事情一旦停下来了重新捡起来确实不易。最后,经过多次的思想斗争,想想过去8年的坚持,以及一堆甚至素未谋面的朋友们的关注,今天开始还是逼着自己重新开始。

今天主要是把这3个月来对过去5年多的基金组合投资进行复盘后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大家做个分享。当然,这只是基于我个人实盘的一点小结,对很多朋友未必适用,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自己

1、过往反思不足,不够深刻

本轮复盘与反思差不多进行了3个月,对过去5年多有记录的操作基本做了个系统性的检视,收获很多,但也正因为如此,深感以往自己的反思依然是不足的,更是不够深刻的。

2、进取心不足,思维固化

这些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框架,这是好事,但是隐约感觉自己的进取心反而不如从前了,继续精进的动力不足,而本轮复盘后发现自己的策略其实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以往却因为自己的一些固有思维,或是路径依赖导致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些改进的方向。

关于择时

3、择时长期而言难以提升收益,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降低回撤

这不是新的感悟,但只是这次的复盘让自己更加坚定了这点。

我一直比较推崇战略性择,在5年多的实盘中也一直在实践,2018年和2021年的两次大幅回撤过程中因此降低了组合回撤,但是本轮却因去年底的逆向大幅加仓导致今年的回撤幅度并没有控制住。本次复盘过去5年的择时操作后发现,择时最终并未给自己带来超额收益,对比因此付出的巨大的“择时精力”,感觉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战略性择时,而是会在策略上更加明确战略性择时“降低回撤”的定位,另外也会更加注重“止盈”——一旦择时获得足够的超额回报之后将及时锁定超额收益,因为长期而言择时的超额是难以获取的,见好就收才是明智的选择。

4、择时最大的精力应该花在对国运的理解上

今年的这一轮大跌促使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每一轮悲观情绪的演绎逻辑(因为我有些不理解为何市场会如此悲观),最终复盘后的结论是:每一轮悲观的极致其实就是对国运(体制)的担忧。因此,我的体会是:战略性择时的关键在于对国运的理解,理解了这条国运线,才能把握市场最大的贝塔。

当然,这种乐观其实不是轻易得来的,平时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充分相信国运,但真到了关键时刻依然坚定的就成了少数,本质上还是对于国运的学习和理解不足。

什么是国运?怎么学习?个人的理解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譬如体制、文化、价值观等,静下心来,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学的(不仅仅是书),一点点去理解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与文化,了解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政党,既要理解它的优势也要清楚它的劣势,更要接受其注定跌宕起伏的发展规律。

关于选基

5、珍惜基金经理的“黄金时期”,敢于启用新人

曾经有朋友把基金经理比作烟花,而投资基金应把握烟花绽放之前快速上升的阶段——这点在现在看起来越来越重要,因为基金经理的“黄金时期”变得越来越短——或许因为管理规模快速扩大的掣肘,或许因为功成名就的懈怠,或许因为管理职能的负担增加……总而言之,傻瓜式买入并持有某个基金经理变得越来越不可取,尤其是从基金组合投资的角度看,这将难以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本轮复盘对比后发现差距很大)。

如何更早地发现潜力基金经理并把握其“黄金时期”,这也许是所有选基人未来的努力方向,可供参考的历史业绩将更短,研究的颗粒度要更细,我们不得不在选基的胜率和赔率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6、规模对于基金经理的“副作用”远比想象的大

前面提到基金经理“黄金时期”变短,就我自己的复盘来看:这其中罪魁祸首应该就是快速扩大的管理规模(背后其实是公募行业某些激励机制的不合理性导致)。五年以前,我们对于管理规模是极度敬畏的,但是随着公募行业的大发展,百亿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尤其是2019-2020年很多百亿基金的亮眼表现,让我们不经意间“解放了思想”,最终2021-2022年多数人亏的钱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本轮复盘后更加坚定了这个真理:管理规模始终和绩效(尤其超额收益)是成反比的,这方面的“副作用”远比想象的大很多,而这也将成为我未来基金投资策略中重要的一条优化原则。

7、包容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基金组合投资过程中,自己一直强调条条大道通罗马,要对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及其背后的方法论有包容性。然而,随着自身股票投资的原则性不断加强,发现对于很多其它方法论的包容性反而在下降,进而导致在2021-2022这两年,基金组合投资的绩效无形中受到了自身价值观偏好的不少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组合属性过于价值与左侧,偏离了自身对于基金组合投资的均衡(全天候)定位。

关于组合管理

8、再平衡其实是最有效的一种组合管理策略

再平衡是组合管理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以往自己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种方法的应用,总觉得主观预判并择机优化组合效果会更好。本轮复盘,在过去实盘数据的基础上,测试了一下在自身策略基础上加入再平衡的效果,发现再平衡才是最简单却最有效的一种组合管理策略,不论是大类之间的再平衡还是风格之间的再平衡。

9、守住均衡的“本手”才是核心,超配的“妙手”也很容易变成“俗手”

本轮复盘,也对风格的超配效果进行了回溯,发现过去5年,风格的超低配并没有给自己带来超额收益——2019-2020年受益于绩优风格的超配,2021-2022年则受损于高景气以及中小盘的低配。然后对自己这些年的均衡底仓进行回溯发现,底仓的选择才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和稳定阿尔法的来源。

当然,这点上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对于中观行业的研究是不足的,进而对风格的把握能力也是欠缺的——因此,扬长避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路径,这也许才最佳路径。我个人未来的策略上,会进一步收缩卫星资产(风格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核心资产(均衡类资产)的配置比重,并在挖掘均衡品种上倾注更多时间。

关于交易

10、应对比预判容易,少一些左侧,多一些右侧

自己本身的价值观比较偏价值,所以骨子里就会偏左侧,这些无形中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交易偏好——更多是根据预判进行偏左侧交易,而不是在等待趋势明确之后进行应对。本次复盘过往的预判与操作,直观的感觉是应对比预判更加容易一些,在未来基金投资策略上应该避免过于左侧,适当增加右侧配置。

另外,长期以来,整个市场呈现的属性是偏右侧的,如果自己的策略过于左侧,一左一右就会导致自己的基金组合在很多时候会与市场风格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自身心性的考验是加大的,这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关于“修行”

以上十点便是我复盘后一点经验与教训,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啰嗦两句,最近读了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其中有一段让我感触良多——“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亲爱的,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

不知不觉,与很多朋友一起走过了8年,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投资永远是一场“个人”的修行,别人经验教训始终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认真感悟,才会修得自己的道……

免责声明:本订阅号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机构无关!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务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酌情参与!

我写我心,坚持善良与真实,用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