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遭热捧,成交额超7500万,个人投资者购买10万元起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图虫创意

2024年首期30年期特别国债上市,首个交易日备受投资者热捧。

5月22日,“24特国01”(019742.SH)正式挂牌交易,不到一小时便触发涨停,后因交易异常波动两度临时停牌。上交所当即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理性投资。

具体来看,“24特国01”发行价格为100元,开盘后不久即涨超13%触发临时停牌,自10时起恢复交易。恢复交易后继续上涨25%,盘中最高达到124.99元,触发二次临停。下午15时27分交易重启后,“24特国01”价格大幅回落,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1.32%,报101.316元,成交量达到7.38万手,成交额7586万元。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同日,在深交所上市的“特国2401”(102267.SZ)同样遭投资者爆炒。深交所同样对该债券实施两次临停,截至当日收盘,“特国2401”涨19.70%,报119.70元,成交量3800手,成交额415.4万元。

受上述两只特别国债全天高波动影响,截至5月22日收盘,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9%小幅回落至2.589%。

风险等级R3

根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发行安排,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17日首发,分12期发行,下期定于6月7日续发。根据公告,“24特国01”首期规模400亿元,期限为30年,票面利率2.57%,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其他品种来看,20年期、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分别在5月24日、6月14日首发。

2024年全年,财政部计划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日期自5月1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11月15日,合计22次。

5月22日,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存款利率下行、银行大额存单停售等,购买国债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重要选择。超长期特别国债本身安全有保障,收益率较高,每半年计息,对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

不过娄飞鹏同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记账式国债,持有到期可以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考虑到记账式国债存续期内可在市场交易,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以交易为目的投资特别国债,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除了机构投资者,已有承销机构对个人投资者开放购买。5月20日,招商银行(600036.SH)、浙商银行(601916.SH)均对个人投资者开放首批30年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开放购买时间均为5月20日10:00-15:30。

5月22日,招商银行一名理财经理告诉时代财经,“招行后续应该还会有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额度,但是预计要到六月初了。”关于个人投资者的购买情况,该理财经理则表示,“因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比较长,所以投资的个人投资者并不多,投资的客户基本上计划长期持有,除非紧急情况才会考虑在二级市场上买卖。”

该经理还指出,个人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超长期特别国债存在一定风险,且买卖需要手续费。“这个产品到期虽然是票面利率,但是风险等级是R3,和基金的风险等级是一样的,中间会有波动,交易可能会亏损。”

买一手至少需要10万元

两次临停在国债市场上实属罕见。5月22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时代财经分析称,超长期国债遭爆炒抑或反映当下“优质资产荒”的市场现状。

“考虑到利率下行趋势,目前投资者更青睐安全稳定、全球流通的‘优质资产’,诸如国债、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智能通知存款、外币存款等产品,金银、有色、数字货币等今年都有不错的行情。”

在上述人士看来,超长期国债的爆炒或是暂时现象,后续行情不会长期维持在高波动状态。“首日行情折射出部分投资者的不理性追捧,导致市场出现短期套利机会,后续走势依然会紧跟央行的货币政策或者利率指导意见。”

本期超长期国债上市后,个人投资者同样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证券公司等渠道进行交易。不过,对比从银行等承销商认购,二级市场交易的参与门槛较高。

根据另一名理财经理介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收益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票面利率,每半年付息一次;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获取净值波动的差价。“一张‘24特国01’的面值是100元,一手是1000张,相当于购买一手至少需要10万元,可以T+0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