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为何满街奶茶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0喜欢:26

睡醒,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别人总是在说:为何中国出不了某某(例如黄仁勋)?

20年前就听说过一个笑话:如果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做餐厅赚到钱,那第二个人到了美国就肯定会跟着做餐厅,于是第三个,第四都是做餐厅……于是餐厅全都不赚钱,全部倒闭。

看了一下黄仁勋的介绍,上面说当年有高人给Nvidia做建议,说Nvida只能在几条赛道上选一条赛道来做,不能什么都做(音频芯片,显卡芯片,还有什么是什么芯片?)。最终黄仁勋是选择了显卡,90年代,最火的并不是Nvidia的显卡,印象中当年最火的显卡是voodoo的那些显卡(最贵)。Nvidia很多年之后才出了GeForce系列,才逐渐好转,然后一路壮大。然后在挖矿热潮下,越来越火,然后就由于显卡对比CPU有一个先天的优势,于是就有了这个AI热潮。这个过程也有台积电的代工的模式的成功。

你可以说,他的成功是一步一步上来的,也可以说这是他的命运,命好。Nvidia的创始人都没有猜到后来会有这么多的新鲜玩意。什么比特币,AI都是后来才有的东西。而Nvidia的三个创始人之一,可能是最初始的那个,竟然被家暴,那些年被家事折磨,然后精神受挫,捐出资产过些清静日子。

我看了看附近的满街的奶茶店,并且还看一家可能是不缺钱的主开的奶茶店,开几个月,然后装修,重新开,装修了很长都仍在装修。

为何这些人全都是跟风?没有走自己独立的道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事做了吗?我猜,是因为很多人都失去了野性,也可以说,是很多人都失去了原创性,也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对原创性的东西失去包容性。

我猜,原因应该是:

1、有特殊群体霸占利益,令其他群体生存空间变小

中国,有一些人实现了旱涝保收,无论如何都处于不败之地,然后在野的那些人的生存空间变得异常的窄。而美国的那些人,没有这一个群体,任何工作或是投资都可能会遭受损失,所有人都有机会失败或是成功。而在中国,总有一些人不仅是工作是金饭碗,就连是作奸犯科,搞烂尾项目的人,都不需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利益都是不断向他们倾斜,最后其他人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

由于野外的生存空间已经很窄了,万一你的创新行为不成功了,那会更惨,如果投资人也不愿意承担损失,要逼你自己承担,你承担得起么?

有些投资人,是不愿意承担任何的风险的,那不会有人放手大胆去创新。怎么能保证成功?例如他想出资300亿,搞一套ASML的设备,但如果做不成功要砍头,估计没有人敢做。

除nvdia成功之外,在几十年内,应该也有很多芯片公司破产。但是美国的银行系统,或是整个社会是容得下这个错误的。该破产的破产,该清算的清算。顾客破产,银行破产,个人破产,在美国都是正常的。

如果银行只借款给100%没有风险的人,即借给100%不需要钱的人,那谁还能借得到钱?钱到底是给到了谁的手上?想创新人,靠什么才能起家?如果没有投资人,谁能成功?孙大炮不可能成功,马云也不会成功,马化腾也不会成功,马斯克也不会成功……又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想,站在某个群体的人来说,他根本不需要你成功。你的成功对他来说,或许就是一种危险。

2、社会压抑,不容许第二把声音

看着满街的铁栏,铁柱,志愿者的小屋子,这相当地压抑。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要求,整个社会是不容许第二把声音的。再加上从小到大背那些乱七八糟的没意义的书,早被现代文明淘汰了的知识点。例如语文不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竟然是考古文,古文比表达,写作写总结更重要?需要初中学,高中学,直到大学也要继续学?那是培养考古专家吗?

由于社会不容许第二把声音,所以所有人都不敢发声,创新精神被压抑,在学校听老师的,出社会到听上司的,上司就听更上司的,变成了工具人。

书本上很多知识都是废的,尤其是文科,所有很多人从小到大,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如果20岁之前的创新精神没有展现出来,可能就不会再有,时间越往推,就越不可能成功,就越想不到什么好点。

3、创新的人得到不到他要的利益

这个话题,又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看那些知识产权,版权,在中国基本上就是形同虚设。看国内的那些互联网部头,它的应用的概率全都是抄袭别人的,它们的尽头都是为了放贷,过旱涝保收的银行。

在中国没有人为知识付过费,用的盗版windows,听的免费的歌,甚至更多的地看盗版的电影,连我自己都是看的盗版的电影,但更多的我想看的电影都没有上映。

如果一件事情做了之后,没有任何的收益,我猜,应该不会有人去做。做得多好,都将是别人的,那何必做呢?

4、黄仁勋等人的成功,是因为“基因突变”。

美国这么多的重大发明,我觉得是因为“基因突变”,不是一种强求的结果,因为他们本身也不知道成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制度上允许了“基因突变”,才有了数之不尽的成功展现出来。例如intel的CPU也不是每一代都能成功,奔腾4就不成功,但core系列又成功了,然后就又开始没进步了,AMD的2000年左右发布的速龙系列成功了,然后就又开始衰退,然后又轮到ZEN成功了,现在就又开始没进步了。所以说,他们并不是一直都能成功。有很多的尝试,都只不过是尝试一下,或许能成功,或许不成功。苹果的M1芯片出来之后,号称很强,但他自己也无法保证将来肯定能继续成功。毕竟这么多年,也就这个M1才能打,不然为何那么多年都是用INTEL?

所以,我认为,这些人的成功存在着偶然性,是一种基因突变,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容忍了他们很多次的失败,才能让他们走到了现在。

当下的国内的教育,就是不容许失败,不容许犯任何的错,这会让这部分本来有机会贡献“基因突变”的人群变少。

之前看过一部分电影,叫《气垫传奇》,里面是写的耐克的发家史,电影是写耐克在找球鞋的代言人,男主角说要将全部的钱都押在乔丹的身上,并且同意了乔丹在球鞋上的利润分成,最后丹乔成为了体育明星,而这一种冠名球鞋的方案,开创了体育界的先例,让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最后耐克在各种创新当中,逐步击败了阿迪达斯,成为了行业龙头。如果是按照死板的方案,这个男主角本不应在这个公司工作,也不会发掘乔丹,也不会成就耐克的传奇。

按照国内的那些招聘准则,耐克公司根本就不会出现这个男主角。国内不允许有这一种基因突变。

5、有好处就自己全占的风气

看看国内的招聘广告,相当地奇芭,所有人都是写要年轻人,那其他人都在哪里?这是让其他人群的生活空间变窄了,同时也让这家公司的生活空间变窄了。如果一家公司里的员工,一直全都是30岁以下的人,那它的产品,将来会被整个社会抵制吗?

将来的社会,将会分裂成几个派别,因为这不是同一个种族了。

6、想了想……

有时写着写着,就忘了最初想说什么。

试想一下,一群人拿着年薪几十万什么都不干,然后博士硕士全甘当乡镇公务员,有智力有能力却干着高中毕业就能做的事情,然后看着年龄大的人在从事体力活,而有体力的年轻在失业或是在玩刷抖音玩游戏。

即:有智力的人被圈养,年轻人被磨灭岁月……

于是,他们就在开奶茶店,别人开,他也开,觉得准没错……最终这些人全都给供应商和品牌方打工。

纯粹睡醒没事做,扯谈一下。

看看nvda,真的涨到疯了,CEO每天12万股地卖(按他的计划,他得卖600万股,每天卖12万,得卖1个多月),也不仅是他在卖了。他的那些同事们也在卖。

再看其他的事项,前几天不是又有报道称:100亿美元可能被逼买入nvda,说是某个基金要平衡,需要在6月21日收盘前买入……然后就说nvda可能会继续大涨。最终,这些都是片面之词。或许他说的是真的,但他没有说其他基金或许因为英伟达的持仓市值太大,也需要再平衡而减少持仓呢?单单地说某一基金流入100亿,那其他基金有多少需要平衡?还有,有人说如果英伟达纳入道指,将又有被动资金涌入英伟达,但是,他们没有透露,到底跟踪道指的基金有大体量?可能你误以为很大,其实,道指基金对于纳指100或是标普500来说,微不足道。很少有基金跟踪道指的,道指的ETF仅300多亿,标普500ETF的有5000亿。纳指100的是2000多亿。可想而知,拿这样的新闻来吹股价将大涨?看看nvda的市值?3万多亿,随便退出1%出来就是300多亿。

有人说黄仁勋每天卖12万股,才1000多万美元,并不多。其实黄仁勋仅持股3%多,也要不断地卖股……真的连3%都嫌持股太多吗?这个减持计划也就减8亿美元左右。对市值来说并不多,但对于它本身持股3%来说就很大了,如果这都不明显,难道他要公告在有生之年将nvda持股全卖光,才叫利空?觉得这群人,炒到真的疯了,完全失去理智了。

$英伟达(N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