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2
本文根据研客研究总监在内部众筹沙龙的分享整理而成,时间是3月2日。
核心观点如下:目前以有色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虽然已经处在底部区域,但仅能判断是反弹行情,确认为发转行情还需要库存、TC&RC,美元指数、BDI都外部数据的进一步支持。总体说来,布局大宗,等到趋势出来了再重仓不迟,因为目前只是底部区域,但几项指标还未确认明确的筑底信号。做左侧交易仍有一定风险。在最终趋势确立之前,宜控制仓位抓反弹,确实一旦确立,加仓吃反转。
大家好,我原来众筹的题目叫“大宗商品行情如何从鱼头吃到鱼尾?”。向大家道个歉,这题目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因为除非你是股神,否则你不可能把大宗行情从鱼头吃到鱼尾的,甚至连把握住反弹的拐点都很难。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大宗只是进入了底部区域,但是否见底,分歧还比较大。今天嘉能可CEO就说,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见底。但前天国君林采宜说,大宗商品还远未到底。因此,众筹这个在线沙龙,只是希望大家能吃到这条鱼,真抱着通吃态度来的,抱歉我退众筹款给你,并且愿意付费听你来讲。
今天跟研客们分享以下几点,供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把握今年的大宗行情有所帮助。我也是现学现卖,所以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共同进步。我这里的大宗,主要是指有色,主要拿铜来举例。
第一,为什么大宗是今年几个少数确定性较大的赚钱机会;
第二,把握大宗反转而非反弹行情需要关注的几个指标;
1.期货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2.库存;
3.TC&RC;
4.美元;
5.BDI.
第三,操作策略
首先跟大家分享第一点,为什么大宗是今年少数几个确定性较高的赚钱机会?
如果昨天关注研客A股公号的朋友可以看到,我们已对今年的市场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利率已死+风险补偿提高+汇率因素,注定今年是钱难挣,屎难吃的一年。
无论怎么看,今年股市股市注定是偏空的。我们把股票估值模型分开来看,经济是分子,利率和风险补偿是分母。
过去两年经济不好,股市却很好,因为分母在下降,很多钱进入股市,股市估值得到较大提升。放眼2016,利率下降边际作用非常小,对资股市估值提升的边际作用递减。
随着经济下行,各种金融风险都暴露出来,投资者对风险补偿要求会提高,各种利率债、信用债,今年下跌空间有限。分母上的两个因素,一个基准利率,一个是风险补偿,都不利于股市估值。
此外,目前水牛、杠杆牛和改革牛的逻辑都已经不复存在。昨天降准后大盘的超跌反弹,今天的地产股暴涨,都无法根本上改变这个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股市宏观层面是偏空的,只能阶段性去赚一些钱,靠交易赚一些钱,靠超跌赚一些钱。
这里面,比较确定的,就是大宗反弹带来的机会,从2月初我在另外一个群里提示关注有色b以来,有色b涨幅已经超过20%,个股涨幅大的更多。
 
从价格上讲,不少人认为大宗特别是有色已经进入一个底部区域,但这不足以构成买入的依据,只能确认目前大宗价格出现了反弹,但确认反转还需要更多指标。但正因为很多人都在赌今年的大宗发转行情,资本市场的博弈一向是提前反应预期的,因此如此大的一个投资主线,必要要加以关注,也必然会出现赚取波段收益的机会。
今年年初以来无论期货、分级基金还是个股,都已经出现了赚钱机会。但这是否就是全年的吃饭行情,目前判断还为时过早,我认为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指标的确立。
所以现在我就来分享第二点,确定大宗长期反转而非短期反弹需要明确的几个指标;
这里提前说明一下,从目前全球和中国经济需求端考虑,大宗商品很难出现像2008年以后那样大的反转行情。我这里说的反转,指的是大波段的反弹。除非发生大的突发事件,否则高点不可能超过前几年,因此如何定义反弹还是反转,仁者见仁。
首先,第一个判断的指标是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度。
 
大家知道,大宗商品2011年以来持续走低。自2011年起,整个基本金属市场已连续下跌长达五年时间,各类金属价格全面下挫,截至2016年1月,标普高盛基本金属指数较2011年高点的累计跌幅已达到57%,而能源指数和农产品指数近五年最大跌幅分别为75%和50%。大宗商品成为2015年价格跌幅最大的资产类别。
如果我们伦敦商品交易所3个月铝、铜、锌的及走势,目前确实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但单凭这个就确定是底部,尚缺乏足够论据。
特别前天国君的林采宜发表了一个观点,认为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虽然各类基本金属的价格已大幅下挫,但从长周期来看,目前价格还远高于长期的底部价格。
拿最具有代表性的铜举例,以2015年美元计算的实际铜价于2000年左右在2200美元/吨的价格见底,并形成了4870美元/吨的长期实际均价。铜价目前已跌至4300-4600美元/吨,但从铜价走势长周期的数据来看,还远高于2000-2200美元的底部价格,因此仍然存在超过45%的潜在跌幅。
这一预判是建立在需求特别是中国需求继续萎缩的前提下,我基本认同。但若拿现在铜价与历史最低铜价对比,得出仍有45%潜在跌幅的结论,显然有失偏颇。
第一是十几年来,美元大放水,其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早已与2000年不同。第二,我们看下图,从2004年到2015年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014年2月,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且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几乎已经连续负增长了近一年。
 
价格下降——投资增速负增长——产能下降——价格回升,这是基本的供给规律,从这一数据我判断,有色价格已接近底部区域。
但接近底部区域不代表就是底部,光靠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难以判断,这就要引入我们的第二个判断因素——库存。
布局大宗商品,除了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外,还要较细地跟踪库存情况。比如2011年全球锌的库存为120万吨,现在下降到了40万吨,库存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库存非常少,低于历史均值,只要产能减一点,就平衡了,平衡了就可能逆转。
 
还是以LME的铜为例,我们看历史上库存高,则价格低,库存低,则价格高。但国际铜价从11年以后就处在一个大下降趋势中,这期间库存却有高有低。这是因为交易所库存是显性库存,不能代表更大量无法统计的实际库存。因此交易所库存只能作为我们判断大宗价格的一个指标。还要加上其他指标作为辅证。
就铜而言,这就引入我的第三个判断指标:TC&RC
TC(Treatment charge),意为粗炼费,是指由铜精矿经熔炼炉、转炉、精炼炉加工到阳极铜(板)的费用,单位:美元/吨(干矿)。
RC(Refining charge),意为精炼费,是指由阳极板经电解精炼加工产出电铜的费用,单位:美分/磅(电铜)。
TC&RC是判断铜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铜价又是有色中最重要的品种。
TC&RC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铜价、原油价格、大矿山的开工或停产、硫酸价格、冶炼能力扩大等。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甚至受其他因素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但简单来说,当铜矿砂供应短缺时,矿山在对冶炼厂商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其支付TC&RC就会下降;反之,当铜矿砂供应充裕时,TC&RC就会上涨。换言之,TC&RC与铜精矿的供应量具有正向关系。正因为如此,一般可以将TC&RC的变化称之为铜精矿供需的晴雨表。
从下图来看,目前铜加工环节还比较赚钱,哪天这个值下来了,矿山开始削减成本,这可能就是一个底部的出现。
有色既有实物属性又有金融属性,因此判断有色价格,离不开美元。下面我们就来分析第4个因素——美元因素。
美元与大宗的基本关系是:美元强,大宗就弱;美元弱,大宗就强。因此除了上面讲的实物因素,判断大宗商品是否到底,不能脱离美元因素。
首先要观察的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从14年4月78的低点,最高是去年底一直涨到100,涨幅24%。虽然不断拉锯,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一直没有突破过100。
美元指数上涨,一方面是其国内各项经济数据不错,特别是新增非农与失业率这个数据,基本已经充分就业,这导致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
 
另外两个数据,美国去年房地产支出增数是9.4%,与均值相比较高,这也是就业充分带来的正面影响。从美国未来10年的人口结构看,无论是年轻一大还是外来移民,都支持美国房地产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速,这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
另一个数据,美国产能利用也维持在比较高额水平,所以美元走强有其内在因素支撑。
但从外部看,除了美国经济短期走强,去年以来美元指数飙涨的另一原因,是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因为美元指数主要权重是对欧元。欧元贬值,美元指数自然升值。
那么,当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全世界主要货币都在贬值的时候,美元却在升值,这就会把美国的出口置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步,美国出口近期也确实在下滑。
尽管从历史上看,美元的升值周期都比较长,远超1年。但这轮周期和以往有本质区别,上轮大周期是里根政府供给学派的功劳,叠加了亚洲金融危机因素,因此时间比较长。但这轮周期,全球经济仍处在衰退和通缩的阴影下,美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因此,美元不可能持续加息。但美国国内经济数据确实也不错。因此美元可能还会走强一段,但是不可能持续走强。美元指数一旦见顶,那么大宗商品走强就具备了金融基础。
最后一个判断指标——波罗的海航干散货指数
BDI一直以来被视为大宗商品市场“风向标”,与铜、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一般是你强我就强,你弱我也弱。因此若BDI从300点反弹至500点以上,则大宗走强的判断将被进一步明确。
 
最后说一下我的总结,在上面我分析的几个因素中,有色采选采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近12个月负增长,支持底部判断;库存指标比较迷糊,不能给出明确判断;TC&RC目前仍在高位,不支持底部判断;美元指数100阻力明显,初步支持美元顶部判断;BDI未有明显反弹,不支持底部判断。
综合说来,目前以有色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虽然已经处在底部区域,但仅能判断是反弹行情,确认为发转行情还需要库存、TC&RC,美元指数、BDI都外部数据的进一步支持。
操作建议
但这不影响我们已经开始出手布局,因为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提前反应实际行业的预期。
最近几月以来,叠加国内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市场明显在走软资产收敛和硬资产扩张的行情。
所谓软资产收敛和硬资产扩张,是指近几年国内PPI持续下行,意味着只要生产企业购入了原材料,一年下来就是亏损的,这就是过去几年,大家把各种硬资产持续贬值卖出的原因,因为持有就亏损。
这个意义上讲,过去几年生产性企业卖出硬资产,买入虚资产,买故事,买TMT是对的,是基本面内在要求。
结合现在的市场看,今年要调整多半是软资产调整。过去几年,要避实就虚,股票越虚越好,但未来有可能演变成避虚就实。目前几个月国内大宗对标反弹,主要是受国际商品反弹行情的影响。
要密切关注我提到的几个指标,一旦指标确认,意味着反弹变反转,今年大宗有可能走出一波轰轰烈烈的行情。
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按这个逻辑投资,那么要投就投弹性最大品种,布局那种十几几十万吨就能影响整个共计平衡的品种。可以握有上游资源的铜、锌、铅、镍等上市公司标的,如怕麻烦,则布局有色B(150197),今天貌似又是涨停。
没有必要去抓煤炭。煤炭做为大宗来讲,弹性不够,从供给与需求角度讲,与整个经济太紧密了。宁可失去这个机会,也不能抓弹性这么弱的东西。
总体说来,布局大宗,等到趋势出来了再重仓不迟,因为目前只是底部区域,但几项指标还未确认明确的筑底信号。做左侧交易仍有一定风险。在最终趋势确立之前,宜控制仓位抓反弹,确实一旦确立,加仓吃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