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退市征求意见稿,谁将成为新规下的退市股?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对于a股而言,近期最重大的新闻之一,便是沪深交易所在12月14日,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多项配套规则进行修订,并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与现行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在上市公司财务表现、财务报告质量、信批、数据造假、市值、退市流程、退市整理期以及风险警示方面均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通过阅读、分析征求意见稿,一方面,我们发现,除当下被施加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外,还有其他上市公司也存在退市风险,如绿景控股(000502.sz)、铁岭新城(000809.sz)等公司,近几个年度的营收不足一亿元,同时相比去年同期,亏损正进一步放大;另一方面,也能从中管窥监管部门对于证券市场改革的未来走向,例如对深交所设置风险警示板、以及股票以1元面值退市等,意在打击投机炒作,又如“连续两年净利亏损(扣非前后)且营收低于1亿”则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详解退市标准



与现有的退市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在财务、交易、规范性、违法造假、退市流程、退市整理期、以及风险警示七个方面作出了调整。

其中,财务、规范性、违法造假主要为对退市标准的修改,交易、风险警示、以及退市整理期则是对退市公司股票的交易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具体而言,在财务方面,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单一净利润和营收指标,新增组合指标,即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连续两年,终止上市。但这也意味着,退市新规将从多方面来衡量上市公司,并非仅看亏损一项,而是需要符合上述两项才会被ST。

在规范性上,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两类情形,出现上述情形,且公司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改正,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再有两个月未改正,终止上市;同时新增“信息披露或者规范运作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标,包括:证券交易所失去公司有效信息来源;公司拒不披露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等。这是上市公司的法律以及道德底线问题,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因此,对于过往有相关劣迹行为的公司,投资者需要注意。

在违法造假方面,过去3年虚增利润、净利润每年平均金额均超当年相应数据的100%,且总额超10亿元,或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过去3年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额超净资产50%,且总额超过10亿元,则判定为财务造假。

在交易方面,新增市值退市,标准为连续20个交易日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面值退市标准明确为“1元退市”。此外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可转债同步终止上市。

在风险警示方面,首先新增了四种风险警示类型,包括最近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最近三年扣非净利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违规担保余额超一千万元或达净资产的5%以上;无实控人的公司,向第一大股东提供关联资金较大。其次还设立了风险警示板,风险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设置交易量上限,每日累计买入单只股票不得超过50万股,普通投资者首次买入该板股票,需签风险揭示书,参与退市整理股票,需满足“50万元资产+2年投资经验”的门槛。

可以说,上述两条大大限制了退市股票的炒作空间,有助于让市场将资金转向基本面良好的标的。

此外,在退市整理期方面,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退市整理期从30个交易日缩减至15个交易日,同时放开首日涨跌幅限制;重大违法类退市连续停牌时点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法院判决之日,延后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法院生效判决之日。


排雷风险名单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最重要的莫过于“排雷”,避开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股票。

首先需要非常慎重、乃至避开的便是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以及其他风险警示(ST)的公司。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共计217家。

其次需要对当前扣除ST股和*ST股后,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进行甄别。根据a股现已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的上市公司名单进行整理,共有55家未被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其中有的公司,业绩此前逐年下滑,若无法改善,将存在退市风险;有的公司则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导致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但是其基本面良好,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海外有疫苗上市利好的背景之下,有较大的业绩反弹动能。

例如绿景控股,2017年至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2206万元、1741万元、1631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204万元、-4936万元、-1519万元。其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约为1218万元,净利润为-1147万元。可以看出,该公司营收常年不足一亿元,且持续亏损,即使在疫情结束后,其财务数据是否能高于退市财务标准依然存在较大的疑问。

此外,又如铁岭新城,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约为15亿元、1.84亿元、174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8676万元、-9368万元、-7611万元。数据显示,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第四季度需实现近8000万的净利润,方可避免退市风险,但结合该公司往年业绩表现来看,第四季度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这让人不禁对其未来的前景打上了问号。

此外,还有海航投资,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约为2.7亿元、2.13亿元、4195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2634万元、-3856万元。从数据上看,海航投资营收常年在一亿元以上,即使在新规之下,也不存在退市风险。而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佳,则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受到疫情影响,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养老服务、房地产销售等业务均造成了一定的暂时性影响。从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来看,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约45%,表明该公司正处于恢复过程中。另外,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子公司天津亿城山水的房地产大额销售已签约并公告,涉及交易金额12.73亿元,目前销售进展正常,有利于公司本年整体收益的提升。

但还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新规生效实施前未被暂停上市的,适用新规,财务类退市指标以2020年年报作为首个起算年度,因此上述55家公司目前并不会被退市;二是目前公布的为征求意见稿,不排除深交所与上交所后续对于征求意见稿中的个别的细则再进行调整。

不过,投资者需要权衡公司基本面、近年来的财务数据,以避免踩雷的同时,也避免错过受疫情冲击而造成业绩下滑的优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