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94回复:180喜欢:400
前两天发儿子博士毕业典礼的帖子,被小秘书审核,反复修改,删除也通不过,手忙脚乱中还把17年9月9日儿子拿到博士录取信时候发的帖子给误删了。
按说儿子博士毕业了,我家的教育实验也就结束了,教育的话题可以结束或者告一段落了。
有朋友说当初没看到,现在想看。可惜我自己也没留底,碰巧有细心的朋友说他保存了网页,然后发给我,我重新编辑了一下,现在发在这里。
下面就是被我自己误删的帖子,是2017年9月9日孩子入学时候发的。


来自Android修改于2017-12-11 09:58
个性男孩的教育实验
来自回归常识的雪球原创专栏
这是9月9日在@西峯 西总主贴下的回帖,我当时没有发主贴,今天和雪球朋友探讨孩子的教育理念,所以重新转发在这里。
借着西总关于教育的话题,说说孩子的教育,我家对孩子的教育实验,碰巧到今天告一段落。
今天上午9点钟,刚去首都机场送儿子,儿子2月份拿到了top5经济学博士的offer,今天开学报到。
到top5读PhD,对于那些从小就上重点学校学习、成绩出色的牛孩来说,也许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是我儿子是北京市一所排名50名开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起点很低,可以说,儿子今天的入学,是对我家教育理念的阶段性认可。
93年,孩子年出生后,我们夫妻就商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教育目标,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是读书的料,我们自然希望他学有所成,不过我们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勉强,只能顺势引导。
我一直认为,人之所以要学习,其实来自兴趣以及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我自己从初中开始喜欢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航模遥控器,是个无线电发烧友,对二极管单向导电P、N结,三极管电路等就都有些了解,恰逢恢复高考,大学专业顺理成章地选择了无线电专业;妻子一直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看小说,大学自然就选择了中文专业。
孩子出生后,我们就一直关注、挖掘孩子的各种兴趣。同时也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大多数家长们关注的好学校、好学区,什么推优、考证,派位,我们搞不懂这些复杂的名字,也搞不知道它门的含义。
上小学的时候,为了离家近,特意把小孩和我妻子的户口,从北京市教育最好的西城区西单片区,迁到了教育落后的朝阳区,上了一个刚建校两年的新小学,班里有三分之一同学,都是附近征地拆迁上楼村民的孩子。
上学后,儿子的学习成绩中等,但是喜欢阅读课外读物,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会买书学习。
儿子非常淘气,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爱接下茬,老师经常告状。不过孩子不说谎、占小便宜、欺负人,我们很重视这些品德问题。
上初中后,他开始喜欢音乐,喜欢的还是外国得重金属摇滚乐,似乎很小众。08年我去维也纳出差,他让我从音像城带些CD,我找遍音像城都没有买到。
后来,他已经不满足听摇滚音乐,用积攒的压岁钱及自己做家务挣的零花钱,买了电吉他、音箱,家里每天充满了噪音。
他立志要组个摇滚乐队,但是跟着一个吉他乐手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自己没有音乐天赋。他在博客说:我以前把爱好和天赋弄混了,我对音乐只是爱好,但是没有天赋,一个人在没有天赋的领域里,再努力也不会成功,我今后只能把重金属摇滚乐当成爱好,成不了职业乐手。
当初在玩摇滚的同时,他也一直喜欢读社会科学的书籍,放弃组乐队后,更多的时间用来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比如康德、亚当斯密、哈耶克,有些书我知道作者和书名,有些书名字和作者我都没听说过。除了家里买的的书,自己还到图书馆借阅。
这时候我因势利导,劝他放弃国内的高考,出国留学,这次他同意了。以前我一直想让他出国留学,但是他不愿意去。
这时候,已经是高二的第二学期,还有一年就高三毕业,选择出国留学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他到英语培训学校,用周末业余时间强化了几个月英语。
以前,从没上过什么英语补习班,但是听外国摇滚乐,无意中中锻炼了听力。在百度金属贴吧灌水,经常需要把国外乐队的英文歌词翻成中文,无意中也锻炼了英译汉的能力。
最终,雅思考了7.0,超过了入学的英语要求。然后自己写英文申请信,最终申到加拿大的一所top3大学,在英国泰晤士报,这所大学排名在世界20名左右,这可是儿子从小到大上的名次最好的学校了。
儿子信心大增,学习很努力,第一学年结束,各科GPA竟然在全学院160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2,院长特意发邮件祝贺,给了一笔特别奖学金。从那以后,他每年都是学校的优等生,拿到最高的奖学金,毕业时拿到了一等经济学荣誉学士学位(B.A., Honours in Economics • With first-class honours)
加拿大的荣誉学士学位Honor Degree,含金量很高,只有大三之前平均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才有资格选修荣誉课程,而且有些课程是必须修的,这样才能毕业拿到荣誉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40门课程,他的GPA成绩基本都是A和A+,本来准备直接申请美国名校博士,但是申请的时候还没开始做毕业论文,缺乏科研经历,权衡再三,又在原学校了读了一年硕士,然后在2月份拿到了美国top5的offer。
这就是从北京50名开外的普通高中,到美国top5的博士,一个学渣到学霸的蜕变。

分割线 ————————————————————————————————————————————手机打的,写的比较凌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主旨就是希望家长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我早就发现,城市中产孩子缺的不是学习条件,而是学习动力,我们那辈人很多人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读书学习,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动力,有些家长对孩子采用的威胁、利诱,说学习不好就如何如何,学习好了就可以如何如何,这个方法可能在某个阶段管用,一旦孩子大了,这种“威胁、利诱”也许就失效了。
即便顺从家长意愿进了入大学,因为已经完成了家长的期望,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就放羊了,逃课、玩游戏、考试挂科,这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自然后果。
国外的大学生,多数都很刻苦,一是因为是到大学读书,本身就是自己的愿望,另一个,我估计也和高昂的学费有关。
国外大学都是学分制,按照每修一门课收学费的。我儿子算过,逃一节课成本是几百元人民币,如果挂科重修,要重新交几万人民币。而且挂科次数有限,多了就被学校劝退了。
过多关注孩子教育,其实是家长们焦虑,尤其现在城市中产白领,住房焦虑,孩子的教育焦虑,说白了,就是怕自己孩子维持不了自己现在的中产地位,怕自己的后代一不小心被打回原形。
我觉得家长还是要平常心,因势利导,学习其实是一个马拉松,让孩子产生内发的学习动力,更有后劲。。
只要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就是成功。想当年,我已经接受他到酒吧做摇滚乐手了,现在这个结果,已远出超出我们的预期。
就像做投资,买的股票低估,本来是预期下跌空间小,但是一不小心,涨成大牛股了。

又用电脑编辑了一下,顺便补充了回答留学费用的问题
加拿大大学都是学分制,本科需要修120个学分,每门课3学分,按选的课交学费。各专业课的学费不一样,工科的课贵一些,经济学算比较低的。
加拿大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本国学生学费低,外国留学生的费用高很多。
学校的系统根据上一学年(期)的成绩排前5%的优等生发奖学金,奖学金基本能覆盖本国学生的学费。
奖学金不发到学生手里,而是下学年选课的时候抵扣学费,留学生即使能拿到全奖,但是远不够覆盖学费,还要自己补足。
有时候院长会给成绩特别好比如全学院1600多名学生的前10名的学生发奖金,这个是支票,但是奖金并不是很高。
入学前和孩子有个约定,如果学习成绩好能拿到奖学金,他可以自己做零花钱支配,家里给的钱还按固定的金额给。所以他最终拿了多少奖学金,我也不太知道,也没问过,问他估计他也记不清。
上面说的是学费,还有就是书本费,国外书籍教材很贵。
还有就是住宿费,自己选择学校宿舍还是校外租房,选学校住宿要抽签,抽不中的只能住校外,但是会便宜一些。
另外就是生活费,这个和生活习惯有关,每个孩子的生活费差距很大。
整个本科阶段,我给儿子每年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全部开销平均在24万人民币左右。学费虽然每年上浮约10%,但是从2011年起,人民币对加拿大是逐渐升值的,所以花的人民币增加不多。
他读硕士的奖学金,完全能够覆盖学费住宿费,但是不白给,要当助教和助研干活,这一年我只要给点生活费就够了。
总的来说,国外本科学费最贵,硕士学费就便宜,到了博士学费就全免了,而且还给生活费。
美国这所大学财大气粗,生活费每年发42000美元,免税,学校还给上约5000美元的医疗保险,开学前学校通知发一台笔记本电脑,让自己选机型,儿子选了一台高端苹果,超出学院的预算自己补了100多美元的差价。
美国的博士需要读5年,学校给儿子的生活费,正好把在加拿大读大学和硕士的所有开销都挣回来了。
这个是开玩笑,账不能这么算,孩子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平台得到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这个链接就是删除的网址,原文虽然被我删了,点击后可以看当时几百条的跟帖互动,有些很有意义的观点碰撞。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漠北狼居胥2022-06-19 18:22

老哥儿子培养的真好,单单从西城搬到朝阳这操作就让人佩服了

西峯2022-06-19 19:04

我的看法是大部分人和孩子的自驱力可能不能依靠天生获得。就算生来就有,父母不扼杀有老师扼杀,老师不扼杀有同学扼杀,同学不扼杀有KPI来扼杀,能逃过九九八十一难还能如唐僧不忘初心的人极少。因此家长起码的保护和引导,需要的。

老黑012022-06-19 18:12

恭喜楼主顺祝父亲节快乐!为你有这么优秀的儿子而高兴。

回归常识2022-06-19 16:43

谢谢当时也没想这么多,但是我一直觉得,如果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就是考大学或者是考个好大学,那孩子入学以后很容易失去目标和动力。上大学应该是孩子人生规划中的一站,而不是终点。因为你对某项事物有研究兴趣,去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西峯2022-06-19 18:38

自驱力的培养是最难的。从我这二十多年的管理经验来看,有自驱力的员工取得的成就和突破通常也是最高的。给老哥点赞!

全部讨论

2022-06-19 18:22

老哥儿子培养的真好,单单从西城搬到朝阳这操作就让人佩服了

2022-06-19 18:12

恭喜楼主顺祝父亲节快乐!为你有这么优秀的儿子而高兴。

2022-06-20 07:44

这其实也是幸存者偏差,大部分普通高中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大学,大部分放任自由的孩子,最终都不会选择热爱学习

2022-06-19 18:21

看了以后太荔枝了,我在学习中。内驱力是最重要的成长动力,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成长守护,独立能力和执行能力决定了成长高度。

2022-06-19 23:39

中日韩高强度的内卷已经把天才和天赋磨平了,所以这个方式在中日韩很难成功,除非你去欧美留学,欧美中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和中国差太远。努力学习的人口比例太悬殊。教育方面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绝大部孩子在该玩的年龄去学习,在该学习年龄去玩。同时成长规律、教育规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这个目前也不现实,中国孩子目前最大需求是能找到赚钱职业,而不是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中国不同职业之间贫富差距太大,所有一切规律必须让位于赚钱。

2022-06-19 18:23

恭喜

2022-06-20 08:35

非也!男孩智商演袭母亲,这是学业有成的必要物质条件,学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持续低调和强于常人的专注力,很显然,庆幸的是孩子性格并没有象正常生物学所描述的那样演袭父亲的肤浅不稳重,否则孩子不会有这学业成就!孩子性格一定是低调而平稳的,这说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有限,所以,孩子的成功和父亲并不存在太大的正相关,而父亲所谓的成功经验也无非是幸存者偏差而已,发这种名为分享实为嘚瑟的帖子,真正具备成功者必备要素的孩子会不愿意,只是父亲爱张扬的个性的表现而已,除了嘚瑟,对大家并没有太多借鉴意义,相反还有一定误导,当然,孩子优秀也确实值得骄傲,但这个和大家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被删帖或通不过也纯属正常。

2022-06-19 2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发现兴趣,引导兴趣至关重要。

2022-06-19 22:45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本科去国外念

2022-06-19 19:20

孩子优秀!家长的英明和魄力也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