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助力“双碳”战略,沪市央企勇担“碳”路先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正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目前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一、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动碳中和目标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按照中央部署,制定颁布了相关实施方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相关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碳中和”投融资合作。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制定的有关规划,努力增加生态碳汇被列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推进方向之一。

林业碳汇项目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等活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和固定,从而减缓区域或全球温室效应的一类可监测、可报告、可核证、可交易的项目。

林业碳汇项目计算的是项目开展期内的累积碳减排量,这套计算方法最早由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布,产生的减排量称作CER减排量。包括一套完整的项目描述、减排量计算、额外性论证、第三方审定与核证、减排量泄露等内容的方法学和规则文件。

早在2006年,中国便有项目基于CDM林业碳汇规则进行注册,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编号0547)在环江和苍梧2个县组织实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100公顷。

2009年,中国首次宣告了自己的气候行动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国内的减排机制。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两大关键文件,建立了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减排量的签发流程和框架。CCER机制在当时被大多数人看作是CDM的中国版,因其项目的描述要求、减排量计算、额外性论证、第三方审定与核证、减排量泄露等内容的方法学和规则文件均参考CDM相关文件制作而来。

林业碳汇项目业主,需要依托减排机制带来的额外资金补助,这在项目建设初期的项目设计中就已充分论证——没有减排收益的支持时,林业碳汇的经济性是不可持续的,项目内部收益率只有依靠持续稳定的碳汇收入才可被市场接受。林业碳汇项目业主急需新的减排机制支持,也便对CCER机制逐渐积极起来。

2015年3月,国内首单CCER线上交易完成,此后越来越多的减排项目在中国CCER市场进行交易,为中国林业碳汇项目业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经过几年的尝试,注册在CCER机制下的林业碳汇项目逐渐增多。截至2017年3月,有98个林业碳汇项目在CCER机制下完成公示,有15个项目在CCER机制下完成了注册。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现,CCER交易量偏少、竞价交易也偏少,很难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导致碳价长期低迷。

同时,随着CCER项目越积越多,项目开发也开始呈现出低价竞争的不健康局面。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为了完善和规范相关交易,暂停新CCER的申请受理,但已备案的CCER项目仍然可以交易。这一方面切断了新的林业碳汇项目的注册机会,另一方面把已经签发的林业碳汇价格逐渐推向每吨50元、60元甚至更高。

二、自愿减排市场重启将为林业碳汇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2021年9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未来政策支持的三大CCER核心项目类型——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

该文件被大多数人看作是在纷繁的碳减排项目类型中画了一个圈,也同时被一些敏锐的分析师看作CCER重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它代表决策层希望引导高质量的CCER,避免闸门一开再度供需失衡。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双碳”目标路线图上的优先关切——可再生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林业是最典型的陆地碳汇项目,并且密切关系到中国一直坚持宣告的森林蓄积量目标,而甲烷利用涉及到中国广大的农牧业基底、并且直指天然气行业的清洁发展。

目前,在CCER机制下,共有5类林业项目方法学可供使用,包括: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2、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3、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4、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5、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每种方法学对于项目开始前的基线情景和项目开始后的项目情景,以及如何确定项目开始日期、如何论证减排量均有较为详细的指南和要求。

项目的计入期通常被定为20年或者更长时间,持续的碳汇累积带来可观的项目收益。有相关林地资源的项目业主,只有认真学习这些文件,准备相关方案和材料,持续的进行技术投入和人员装备,或者选择与专业的林业碳汇设计咨询公司合作,才可能充分的论证项目减排量,取得项目核准,再实施合理的造林、森林经营或生态修复工作,获得较为理想的项目预期收入。

在减排计入期内,每一棵树的生长都至关重要。测量胸径、树高、株行距这些传统林业人的技能,现在被林业碳汇开发视为珍宝。总的林木蓄积量决定收入,而造林护林经验是林木蓄积量提高的一个保障,拥有林地资源和相关经验的企业无疑具备先发优势。

林业碳汇项目业主也像每一个进行饲养的农场主一样,需要决定到底何时是一个合理的时间,卖掉已经成熟甚至心爱的牲畜,或者进行补栏。与魄力有关,但更多的是需要专业和经验。

三、央企上市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担当“碳”路先锋

林业碳汇项目及减排机制的前期运行孵化了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的开发公司,和一系列具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减排量审定和核证机构,他们大多是具备红色基因的央企,同时抱有美好愿景和价值观的民营公司也逐步涉足其中。

有碳汇购买需求的买家会优先选择这样的专业开发公司进行碳汇量购买,以保障后续使用这些碳汇时没有被国家收回或抵扣的风险。

随着国内碳市场的逐渐扩大和走向成熟,林业碳汇在未来碳交易市场中将具备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方,逐步形成市场交易活跃、规模持续增长的绿色资产。

参考2017年试点时的方法学,造林林业碳汇的项目开发必须是2005年之后的新种植人工林,则我国可开发林业碳汇的森林面积约为4亿亩。考虑到树龄是林业碳汇项目重要的参考指标,预计审批窗口重启后,方法学标准可能会有所改变,如果树龄要求变更为在全国第七次森林清查后(即2008年后)的新种植人工林,则可以作为林业碳汇开发的森林资源总计约为2.7亿亩。

如果标准更为严格,仅考虑全国第八次森林清查后(即2013年后)新种植的人工林,则面积约为1.6亿亩,在中国南方一亩林地核算一吨减排量左右。

目前,斯特恩-斯蒂格利茨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认为符合《巴黎协定》气温目标的碳定价在2020年应为每吨40-80美元,而在2030年应达到每吨50-100美元的水平。保守假设未来林业碳汇价格为100元人民币,则林业碳汇交易的市场规模有160亿元人民币,标准相对宽松的话,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如果碳汇价格与国际接轨达到400元人民币左右,则市场规模还有望大幅增长。

图表:林业碳汇市场规模估算

面对碳交易市场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上市公司也结合自身优势开始了战略布局。

2021年4月16日,

沪市央企上市公司

岳阳林纸

将其

全资子公司“湖南森海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湖南森海碳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碳汇开发”等经营范围,标志岳阳林纸新的碳汇平台正式搭建,全面推动公司林业生态链转化为绿色产业链。

2022年7月,诚通凯胜、森海碳汇共同开发的《城市绿地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专家评审,填补实施减排增汇技术的城市绿地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为城市绿地碳汇当前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难题提供方案。

截至2022年三季度,森海碳汇全国甄选优质林地资源,先后与22个省份186个县市区对接,为3250万亩林地、6万亩农田提供碳汇开发解决方案,探索推进森林碳汇、农田碳汇、海洋碳汇、草地碳汇等方法学的全域开发合作模式。

随着CCER市场的重启,以林业碳汇为代表的碳汇开发将在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生态资产和融资渠道。

根据有关专家估算,每百万亩森林业碳汇项目每年将为项目业主方贡献数百万至上千万的利润。按此推算,2030年左右全国4亿亩的林业碳汇每年有望向中西部地区注入近百亿现金流,能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基于相对稳定的项目现金流,资本市场还可以和上市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和专业支持,通过各种资产证券化途径,为中西部地区发掘生态资源,将绿色“矿藏”转化为可交易资产,让“绿水青山”通过市场化途径发展成“金山银山”,为贫困地区振兴发展提供数以千亿计的直接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