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后浪”汹涌!游走面值边缘当心失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接近面值,退市告急

近两日,ST板块出现大面积暴跌的局面,多只ST股票持续下跌连创多年新低,已有7家ST公司股价低于1元,加上神雾环保盛运环保,以上九家公司已亮起退市红灯。

当然,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可不止这几家,截至5月12日,已有超过六十家公司的股价低于2元,距离面值仅一步之遥。

当这批公司还在面值边缘苦苦挣扎之时,本年度已确定三家公司将加入到退市大军。4月13日,ST锐电成为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并已在5月6日被上交所决定股票终止上市;

5月8日,东沣B股同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面值,有望成为首只面值退市的纯B股公司;5月11日,天广中茂开盘即跌停,最终以0.69元的价格收盘后,基本锁定下一个面值退市的席位。

此外,*ST美都周二继续跌停,目前股价仅有0.71元,连续第9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已经是命悬一线。

同时,*ST美都已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2019年度报告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让投资者对其未来前景一片悲观。唯一能看到一丝希望的,是其今年一季度同比扭亏,但就当前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只是杯水车薪。

市场选择,应对顽疾

长期以来,退市始终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老大难问题,绩差公司无法有效地从市场剥离,一定程度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投资氛围。

A股市场现有的超过三千八百家上市公司,仅有的退市公司为112家,其中强制退市更是只有66家,退市率明显偏低,且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

反观美国市场,平均每年退市公司占比达到6%,有数个年份退市的公司数量甚至超过IPO公司数量,对比鲜明。

不过,近两年的退市形势得到明显的好转。自2018年的中弘股份成为第一家因股价低于面值触及退市条件的公司后,面值退市成为近两年退市的主流趋势。

2019年两市6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条件,面值退市威力凸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而且相比于触及净资产、连续亏损、违法犯罪等退市标准的中小股民骂声一片,面值退市反倒看到中小股民声讨的局面,不得不感慨一句——这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确实,随着退市制度常态化的日益推进,这让上市公司不仅仅需要面临每年年报披露时的生死判决,更需要时时刻刻应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当投资者逐渐习得理性分析和价值投资,他们就开始懂得用脚投票来驱逐垃圾股。

自身不硬,退市注定

我们能够看到,这些股价游走在面值边缘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才会将公司一步步地推向悬崖边,不得不去面临经营之外的压力。

如本年度退市第一股ST锐电,早在2018年就遭遇过一次面值退市危机,最终靠着亿元级别的回购预案实现自救。

但公司基本面无法支撑股价,且前期回购方案被证实是“大忽悠”,“狼来了”的方法用第二次就不好使了,最终ST锐电未能再度化险为夷。

再比如顶着“消防第一股”头衔的天广中茂,没想到最后把自己给“消防”了。其市值曾一度高达250亿元,但如今市值却不足20亿元,确实令人唏嘘。

百因必有果,公司存在业绩亏损、大股东违规担保、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大股东此前借助股价拉高之际巨额套现,让公司成为散户的绞肉机,投资者早就对其有苦难言。如今落得现在下场,也只能说一句自作自受。

改善生态,从严监管

更让游走在面值边缘的公司头疼的是,以前常用的“自救特效药”的药效也越来越弱。新《证券法》实施后,信息披露“严监管”时代正式开启。

其一如从前抛出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举措意欲提振股价,立马会先收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股价还没反应,监管就先反应了。而监管更是“不留情面”地要求公司补充论证“自救措施”的真实性,让那些大忽悠们无地自容,而投资者也不再那么轻易地吃他们这一套。

而且,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的成功运行,以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启幕,这些问题公司的壳价值正在加速贬值。

由于注册制推行带来的对借壳上市的时间优势以及确定性优势的弱化,有意上市的公司不用再紧盯这些问题公司,大不了参与注册发行而已。

这就造成此类股票的炒作空间越来越小,投资者对其不再关注,并且开始注重回避低价股。最终被市场淘汰,还是被制度淘汰,不过是先后而已。

更为致命的是,注册制的实施,预示着更严退市制度的到来,这无疑对他们又是一个噩耗。根据深交所4月27日披露的《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明显体现出退市监管趋严的态势。

既丰富了退市指标,将“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等列为退市标准,又精简优化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对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目标直指持续健全退市机制,精准从快出清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净化投资环境,重塑市场投资理念和投资生态。

专注主业,实现价值

最后,处在退市边缘的公司们,请扪心自问,到底是谁将公司推向了面值退市的悬崖边缘?难道是投资者不再买公司的账?

那么又是谁接二连三的行为最终让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了信任?不要以为自己高超的手段能够蒙蔽地了市场的双眼,终将会成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笑话。

惧怕在面值边缘徘徊而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理想的办法便是远离面值的门槛,不去走向退市悬崖。

一时的贪婪,正是向退市深渊逐步逼近的过程。想要没有退市的风险,就必须带着一颗敬畏的心,长此以往地专注主业,为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