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oled材料行业 - 续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6喜欢:4

上次在0325复盘记录中浅谈了下tcl科技和oled材料行业的一些情况,不少球友颇感兴趣,今天有空再写一点。

近期比较重磅的一个消息就是tcl完成收购苏州三星lcd面板厂和模组厂了。去年听到三星准备全面出手国内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开始定的大概是去年10月左右完成,由于疫情等原因,延后了,今年3月终归是完成了交接。

对显示技术有了解的朋友或许会对国内生产商和国外生产商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有点困惑,为什么国外在逐渐退出lcd技术的大规模生产,而国内却还在接手呢?

除此之外,在oled方面,会感觉明显国内的投入并没有那么积极,众多产线还是6代,没有大力往最前端发展。而市场上又开始炒作microled概念,可以发现反而有不少国内企业借风炒作,说什么时候就要出产品。

这种技术选择上的明显区别,除了面板技术整体的落后,还有一个因素是我所了解的:oled材料的供应问题。

上篇文章已经说过了,国内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在商用级oled终产物上有核心专利,即原材料供应都掌握在国外手里。

现实中的结果就是,国内企业采购oled材料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三倍。

落后挨打,痛打,而这种情况,在不少行业中都存在。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很不容易。

实例,上篇说过novaled的空穴掺杂材料,这类材料研发难度极高,别的材料,在oled商用化这20年里,至少更换了7-8代以上;而novaled研发出的一款空穴掺杂材料,已经使用了十年。所以其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但对中国显得格外高。卖给外国企业,大概定价6-700刀1克,三星收购了它之后拿货价更便宜;而卖给中国企业,2000刀。

知晓了这个行业现状,就不难理解oled为何在国内的发展总是感觉跟不上趟,因为这块肉真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做,成本比人家高那么多;你不做,那在oled成为主流的几年里,终端设备上就得继续挨打。

而oled材料的研发确实是不容易的,比较难的在于,它涉及化学材料和器件性能两方面,所以既需要化学研发人员,也需要器件研发人员。不然,你做出个好材料,器件测不出它的性能,白白错过。加上上篇说到的现在编纂专利数据的风气,不具备两方面技术实力的话,基本无法知道一些商用级材料的真实性能。

而器件测试这边,蒸镀机是另一个限制,好的设备,价格极高,还一样受到进口限制。如我司采购的,几千万一台,还差点被老美拦截。

从未来考虑,microled是有更高潜力的,而它的优势在于,用的还是led材料,需要钻研的东西更偏向面板技术。

所以一些国内的显示企业不做oled,其实难言对错。需要考虑的还是最终显示效果上,有没有办法加速追赶,用其他的技术竞争或许某种角度上看差距更小。

谈回股票,做股票还是不能有情怀掺杂其中,我个人的强国理想也只在事业上,不会带到股票里。

说实话,国内现在的显示企业龃龉不少,其实任何行业里外看都一样,远观总是眉清目秀一点,所以提醒大家中长期投资多研究一下。

最后,可以关注一下国内营收主要靠oled的面板企业,这两年或许有超预期业绩,具体原因读过这两篇的人应该有所领会,但还是要看现实发展情况。

$TCL科技(SZ000100)$ $京东方A(SZ000725)$



全部讨论

2021-03-29 09:01

microLED是基于量子点的那种吗?

2021-03-28 19:22

Lcd领域,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光学膜,设备是不是也大量依靠进口。京东方和TCL这种也是最后整合,整个产业链很大一块还是捏在日韩企业手里。
面板的上游,国内进口替代才刚刚开始,或者只能做一点低端的。上次有评论说偏光片就是如此,基材严重依靠进口,国内做出来的产品也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做一些替代。

2021-03-28 18:23

京东方有没有涉足材料不清楚,TCL科技是做了

2021-03-28 18:09

OLED材料研发涉及材料学底层,本土研发能力差太多了,不觉得值得押注。目前的行业格局要不就是国外巨头专利保护下赢家通吃定价技术垄断,要不就是专利过期大家一起抄作业,类似创新药和仿制药。国内有个别研发力量在做的也只是创新药内ME TOO级别。OLED行业本身技术路线也有很大问题,前景不清。

2021-03-28 17:07

厉害,这么深入产业链的情况都了解!!

2021-03-28 15:18

营收主要靠OLED的,维信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