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不要对外资车企赶尽杀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月中旬,中国汽车品牌首次市占率超过50%。许多人期待,什么时候中国能像日韩一样,彻底把外资汽车品牌赶出去?想法很好,但这件事千万不要发生。

首先,汽车不是通吃行业,即使是日韩,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过90%,做到100%太难了。其次,日韩两个国家的汽车市场不大,虽然名义上据为己有,但作为欧美经济体系规则的遵守者,日韩车企在欧美其实就是当地汽车产业。尤其在美国,日系车企老板们就是受气包,动不动就被请到议会公开道歉或赔款。

和日韩不同,现在全球汽车市场三分天下,美国、欧洲和中国几乎掌控着全球车企的规模、利润和技术风向标。美国现在的本土汽车品牌市占率大概在45%,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本土汽车品牌市占率在60%。相比之下,中国这两年虽然在新能源技术与市场化上快于欧美,但核心技术与全球化距离这两个成熟国家差的远。

如果彻底将外资汽车品牌赶出去,中国接下来可能会面对以下风险:1、技术与供应链的安全警戒线没了。虽然现在中国技术的闭合能力增强,但一些核心技术还依赖欧美日韩等地区。如果市场脱钩,中国汽车技术的协同发展能力会大大减弱;2、保护本土企业利益,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使命。如果彻底将外资品牌赶尽杀绝,他国也一定会对中国汽车全球化实施针对性手段。中国汽车刚刚开始全球化步伐,不要只看眼前的国内市场,要把眼光放远一些,留出长远的海外发展空间;3、中国汽车市占率还聚集在低溢价市场,没有真正控制高利润、高技术市场份额,欧美国家目前本土汽车品牌市占率主要集中在高利润、优势市场,这说明中国汽车还需要在融合中不断进步。

对待合资车企,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有几个立场需要明确。

一、公平,和过去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不同,跨国企业在中国政策与市场机制变得开始公平,只要公开,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就会倒逼外资车企在中国必须拿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二、认同,美国超过35%的汽车市场被日系车占据,但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控制,让日本不得不主动限制出口美国的规模,并且在美国积极建厂本土化生产。和美国的强势相比,中国对合资车企要有强烈的认同。合资车企50%股比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技术、人才、市场、工厂、产品都在中国,和中国本土车企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应该把合资车企也视为本国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型全球化,过去的全球合作,中国汽车是引进来。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应该学会用合作的方式走出去。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让美国坐立不安,欧洲也蠢蠢欲动。之所以欧洲没有像美国表现的那么反应激烈,就是因为BBA等欧洲老牌车企在中国有自己三分之一的市场根基,这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商业安全护城河。中国应该在新能源方面发挥自己的胸怀与智慧,就像零跑吉利等企业与法国车企合作,零跑将自己的产品嫁接在Stellantis集团全球渠道,规避欧美市场的风险进入欧洲销售。吉利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雷诺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弯道进入韩国市场。这些都是很好的中国新型汽车全球化案例。

作为国内外双循环的全球重要经济体,汽车不是一个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产业,要展现出大国支柱产业的商业格局。如果让我预测中国品牌与外资未来的汽车占比安全线,留给外资品牌35%的市场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其中豪华车市场汽车占比10%、欧美日规模化市场汽车占比25%。同时,外资也会逐步认识到中国汽车全球化的能力,在全球甚至本国开展与中国汽车技术与市场的战略合作,形成新的双循环发展。

孙子兵法曰:“围师遗阙”,况且中国汽车产业只是刚刚在本土市占率突破一半,而且是靠大部分车企利润稀薄甚至亏损换来的规模,距离和外资车企掰手腕还有距离。无论合资还是自主,都是在中国本土市场发展,相互学习与吸收仍是主旋律,一些人或企业主动在中国和外资车企之间拉下一张“铁幕”的思想千万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