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五档配置法”与“指数化五档定投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回复:16喜欢:49

上周第一次在雪球发文,出乎我意料的是文章有不少的阅读量,对于小透明的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笑]。投资路漫漫,有人一起陪伴也是一种小确幸,我会继续在雪球上分享一些投资上的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思考,也算是自己投资生涯的一些记录,受限于自己的投资水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球友们能够批评指正,共同进步,一起实现财务自由[笑]

作为指数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在指数基金仓位管理方法上的思考。在谈仓位管理之前,先谈一下指数估值分位点的概念:

众所周知,PE,PB,PS是目前市场主流的估值指标,作为PX系列的估值指标,逻辑都是一样的,取一个基本面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等等,将市值除以相应的基本面指标得出的倍数,以此来衡量股权的估值水平。

除了关注估值指标的绝对数值大小外,还需要关注估值指标的历史分位点情况。比如某个指数当期估值处于过去7年的PE百分位为15%的位置,就是代表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把该指数PE指标的历史数据拿出来从小到大排个序,当前PE处在15%的分布位置上,这个15%就称为估值分位点。

选择估值指标的一般原则如下:

I:弱周期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等)选择PE;

II:强周期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证券)选择PB;

III:轻资产运营的行业选择PE;

IV:重资产运营的行业选择PB;

V:至于宽基,PE、PB最好都能关注一下;

其中PS指标在净利率稳定的情况下其实和PE指标的切入点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行业的供求关系、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净利率就会不稳定,此时使用PS指标就会比PE更加稳定。

对于传统市值加权型规模指数或者行业指数,估值分位点的数据来源很多,免费的比如:

雪球APP:

雪球APP的指数估值页面可以有免费的指数估值分位点数据,比如银行业的估值分位点可以采用PB估值分位点,如下图所示

海通证券APP"e海通财":

在精选指数中可以看到免费的估值分位点数据,如下图所示

当然还有一些付费的网站,做的比较好的有“理杏仁”网站。

目前在指数基金投资领域,主流的仓位管理方法是定投,当然具体细分还有很多,比如定期定额、定期不定额、目标市值法、均线定投等等,但是我个人都没有采用,理由如下:

作为大部分还需要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投资个股的难度较高,指数化投资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指数化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在市场面前承认自己“不够聪明”的弱者姿态,把指数作为标的已经足够分散,况且通常资产配置时还需要配置多个指数,在“择股”上已经非常弱化。

但是常规的指数定投方法让我觉得太过于“被动”,甚至国外的一些教科书式定投方法鼓励一直傻傻定投,无视牛熊,等养老的时候取出来用,但是这种指数定投方法忽略了中国A股大涨大跌的特点,并不具备成熟市场的慢牛特点,在牛市高位如果不清仓,必然极大影响投资收益。

而指数的估值相较于股票要容易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会依据指数估值来进行仓位管理,对大部分人来说难度并非很高,如果这部分还继续“大幅弱化”,难免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所以我个人觉得指数化投资时对于仓位管理应该"强化估值因素"

因此,我个人将个股投资中的“分档买入”思想应用到指数化投资中得到独创的“指数化五档配置法”,对常规的指数定投方法加以改良得到独创的“指数化五档定投法”,接下来介绍具体内容,框架如下图所示:

a.“指数化五档配置法”:

对于买入有:五档建仓

对于卖出有:五档减仓

b.“指数化五档定投法”:

对于买入有:五档定投

对于卖出有:五档止盈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指数化五档配置法”:

步骤1.首先,将预计在某个指数上的计划投入仓位分成10份资金,比如准备在中证消费上建仓10万,那么每一份资金就是1万

步骤2.五档建仓:

第一档:估值分位点<=30%时,建立少量观察仓;

可以是诸如500、1000元之类的少量资金,观察仓的意义在于克服投资中人性的弱点,观察仓的资金量非常少,所以我们不指望通过观察仓赚到多少绝对数额的钱,但是投资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等待,然而能够保持耐心的投资人非常少,观察仓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人性的弱点。比如指数跌不到我们理想的价位,但是我们又非常看好这个指数时,我们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怕“踏空”的焦虑,但是一旦我们买了少量的观察仓,这种焦虑感就会大大减轻,哪怕只买了几百块钱,那么后面指数如果开始上涨,那种“白忙活一场”的失落感也会大大减轻。

第二档:15%<估值分位点<=20%,买入1份计划仓位;

第三档:10%<估值分位点<=15%,买入3份计划仓位;

第四档:5%<估值分位点<=10%,买入4份计划仓位;

第五档:估值分位点<=5%,买入剩余2份计划仓位+增补资金;
(之所以没有把计划仓位的绝大部分放在第五档,是因为第五档的估值水位并非总是能等到)

其中增补资金来源,按照优先级顺序排序如下:

a.收入(大多数人都是需要工作的,工资收入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b.其他标的调仓(可以是债券基金、陆金所或者京东银家上的银行创新型智能存款、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其他高估需要卖出的指数、其他还没跌到足够低估区域的指数所还没有建仓完成的预备资金)

如果这些子弹也全部打完了,那么只能发挥小散的终极技能:躺倒装死[笑哭] ,同时以上对于“X档价位区间买入X份计划仓位”的操作可以有两种具体执行方法:

A.一次性买入完成

B.多次分批买入完成

指数化五档配置法的核心是在“特定估值区间”完成“特定计划仓位”的配置,一旦“特定计划仓位”配置完成,即使指数估值水位在该档估值区间长期反复震荡,也不会继续加仓,除非指数价格触发下一档估值区间

步骤3:估值修复甚至进入高估时开始五档减仓

将已经在某个指数上的持有仓位分成10份资金,比如通过前期低位的建仓,在中证消费上已经持有10万的仓位,那么每一份资金也是1万

估值分位点<50%:耐心等待

第一档:50%<=估值分位点<60%,卖出1份持有仓位;

第二档:60%<=估值分位点<70%,卖出1份持有仓位;

第三档:70%<=估值分位点<80%,卖出2份持有仓位;

第四档:80%<=估值分位点<85%,卖出5份持有仓位;

第五档:85%<=估值分位点,清仓最后1份持有仓位;

“指数化五档配置法”需要较完整投资体系的支撑,能够对于投资组合的仓位管理有较高水平的把控,尤其是存量资金之间的调配,以及各大类资产之间的平衡配置能力。



b.“指数化五档定投法”:

步骤1.根据自己的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现金流,确定定投日1份资金的金额,比如月薪5000元,可以将1份定投资金设置成500元,或者目前有存款5万元,将1份定投资金设置成500元;

步骤2.五档定投

第一档:估值分位点<=30%时,建立少量观察仓;

第二档:15%<估值分位点<=20%,定投1份资金;

第三档:10%<估值分位点<=15%,定投2份资金;

第四档:5%<估值分位点<=10%,定投4份资金;

第五档:估值分位点<=5%,定投8份资金;

步骤3:估值修复甚至进入高估时开始五档止盈

根据在该指数上的持仓金额确定在止盈日的1份止盈金额的具体数值

估值分位点<50%:耐心等待

第一档:50%<=估值分位点<60%,卖出1份止盈金额

第二档:60%<=估值分位点<70%,卖出2份止盈金额

第三档:70%<=估值分位点<80%,卖出5份止盈金额

第四档:80%<=估值分位点<85%,卖出8份止盈金额

第五档:85%<=估值分位点,清仓剩余所有持仓

“指数化五档定投法”的核心在于到了定投日或者止盈日,只要指数价格还落在某档估值区间,就定投或者止盈相应的份额,如果指数价格长期在某档估值区间反复震荡,那么最终的建仓成本/止盈位置就会接近该档估值区间,“指数化五档定投法”同样不能规避定投自身机制的缺陷,即定投会出现的“钝化”,不过由于“指数化五档定投法”强化了估值因素,依靠估值水位对份额的进行锚定,已经大大减少了这种钝化,相比于常规的指数定投方法,这种改良可以大幅提高指数定投的长期收益率。

另外,像所有定投方法一样,都需要一个弹药库储存和平滑定投的“发射流量”,这个弹药库可以是货币基金,当然也可以是银行智能存款、银行理财之类的固收类产品,最好是不同期限的固收类产品的组合。

最后,文中不管是指数化五档配置法还是指数化五档定投法,其中对于某档估值区间的设定:XX%-XX%估值水位的标准,以及买卖X份金额的具体取值,都没有严格的标准,它们的设定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文中数值仅仅只是作为举例,(事实上我自己对估值水位的要求比文中举例的数值要严格得多,但是我个人除了投资指数基金外还投资个股,考虑到指数化投资的方式更适合绝大多数人,如果估值水位标准设置的过于严格,可能造成仓位配置不足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甚至对于档位数量的选择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比如可以只选择四档价格、三档价格,关键是其“强化估值因素进行分档买入或卖出”的思想,其中对于估值水位和具体金额的设定可以参考以下因素:

1.投资风险偏好

对于投资更加保守的人来说,对于估值水位的要求就会更高,买的越便宜,未来的潜在回报就越高,安全边际越充足。

2.机会成本

买的越便宜,未来潜在回报越高,但问题是:
如果跌不到足够便宜的价格,一旦行情转暖开始上涨后,就会面临“还没买够”的尴尬处境[笑哭],所以平时应该尽量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多掌握一些投资品种的投资方法,这样就不至于在指数没跌到自己理想价位时,不至于让资金闲置或者只能获取少量的固定收益。

我自己个人除了投资指数外,还会配置债券基金、可转债、黄金、原油以及个股,不过个股投资的难度也更大,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个人对投资个股的看法:
我个人觉得,指数化投资的方式适合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平时忙于工作的千千万万像我一样奋斗在一线岗位的普通上班族,在职业生涯初期努力工作,靠工资收入才是积累第一桶金的可行渠道。

但和很多大V提倡普通人不建议研究个股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如果平时下班后还有一些空闲时间,工作并不是很忙的,并且想要在投资水平上继续提升的,那么研究个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习指数投资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到达瓶颈期,想要继续提高投资水平,就需要穿透“基金的壳”,直接研究底层资产是不可或缺的过程。可以拿出少量资金,比如资产的5%,买上两家优秀企业,研究一下优秀企业的财务特征、商业模式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相信对于投资的理解会有所提升,并且在优秀企业上的投资收益不会差,况且个股的配置还能作为打新市值,新股中签的美妙感觉谁中谁知道[大笑]

3.品种差异

ROE是企业内生增长和估值溢价的核心驱动力,对于像食品饮料、医药这类ROE较高、盈利能力较强的优秀行业指数,对于买入时估值水位的要求可以放宽一些,卖出时估值水位的标准也可以抬高一些,而对于一些ROE较低的进攻型高弹性品种,对于买入时估值水位的要求可以严格一些,卖出时估值水位的标准可以往下降一些。

4.估值中枢移动

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会经历如下变化过程: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企业处于导入期或者称为初创期时利润可能都是负的,有的互联网初创企业可能连营收都没有,只有用户量,后面慢慢发展壮大进入快速成长期,利润开始加速释放,经历成长期之后,行业竞争格局开始稳定,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行业需求开始萎缩后,企业便进入衰退期。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其ROE和净利润增速都会发生变化,从PE和PB角度切入的估值中枢衡量:

a. PB合理估值中枢=ROE/市场无风险回报率

b. PE合理估值中枢:一般认为是PEG为1时的净利润增速

[其中PEG=PE/(净利润增速*100)]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ROE和净利润增速都会发生变化,其估值中枢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尤其是企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后,其ROE和净利润增速便会下滑,市场对企业的估值中枢也会相应下移,此时再参考过去成长期的估值中枢,“价值回归”就不再有效,再以过去的估值作为参考便会陷入刻舟求剑的窘境,比如银行业近年来ROE的下滑,导致其PB的估值中枢发生下移,此时对其五档建仓时每档估值水位的设定标准也需要同步下移,否则就会进入“价值陷阱”。关于指数估值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这里先挖一个坑,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写一篇。

以下是指数系列文章的链接:

1.年化13%指数系列(一):历史年化收益大盘点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贵州茅台(SH600519)$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2022-05-06 06:04

老师好!指数估期在哪里看?谢谢!

2020-11-26 20:40

五档估值投资思路,和我想的上下两个三角"漏斗型买卖"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继续学习!

2020-10-26 16:34

体系完美,但标的等待的过程是煎熬

2020-09-14 19:37

2020-07-25 17:51

学习。

2020-04-15 08:56

谢谢分享,收益良多。期待下一篇估值好文

2019-12-14 19:29

2019-12-14 19:02

好文

2019-12-14 18:31

操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