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27喜欢:7
性别收入差距(gender gap),对许多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即便在今天的高收入国家,男女收入仍然存在10%到20%左右的差距。
在这些国家,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比男性低,甚至平均水平更高。从大学毕业后,年轻男女一同进入职场,一同努力工作,可以想象,一开始,他们的收入差距很小。
那么,女性的收入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显低于男性的呢?
答案是,在她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
这是今年77岁的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在四十多年研究生涯中得出的结论之一。
————
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女性来说,她们会因为生育暂时离开劳动力市场,当她们重返劳动力市场时,由于需要照料婴儿这样显而易见的原因,女性的工作时长通常会减少——这将对女性的工资收入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作为一位学术女性,戈尔丁观察到,过去20年间,她身边的经济学女博士比例达到了30%-35%,但她们当中终身副教授的比例为25%,正教授为15%。
女性似乎总在职业晋升的关键前夜败下阵来,她们要么选择离开行业,要么失去了“雄心壮志”,转而“偏爱”那些清闲、灵活的工作,成为随时可以回去照顾孩子的母亲,尽管这会使得她们在工资上受到惩罚。
这种因成为父母对个体生活产生的影响,被称为“父母效应”(parenthood effect)。虽然被叫做“父母效应”,但其中受到更多影响的往往是女性。一对年轻父母在面对事业与家庭的围剿时总是显得捉襟见肘,在这个时候,通常是女性选择牺牲事业、花更多时间投入家庭。性别收入差距(gender g性别收入差距(gender g

全部讨论

2023-10-11 12:08

达嫂选择牺牲老公

2023-10-11 13:15

明年的经济学奖。

2023-10-11 12:36

所以说,“母职”“贤妻良母”的意识形态就这样通过女性被社会塑造出来的选择而构成了女性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部分原因,因此社会应当强化父亲的育儿责任,均衡两性在育儿上的时间投入,比如从强制男性休陪产假并且时间与女性产假等长抓起。

2023-10-11 12:15

这才是正常的,不能既要生孩子休息又要求和全职工作男性一样的回报,生孩子主要是一个家庭的事,妻子在职场上受到的损失应该主要由丈夫来补偿,不能推给社会。
独立女性要走竞争激烈的雄竞赛道的话,就不能要求特殊待遇,不育可能是唯一保持竞争力的选择

2023-10-11 14:44

我们的问题更严重,男女性别收入差异比,已经连跌了二十多年,2016年跌到了百分之六十多,这几年干脆连数据也不公布了。女性就业率率同样也连跌二十多年。而这二十多年来,是女性教育持续上升的时代。背后的问题比这个生育因素大多了。

2023-10-11 12:12

所以不是企业在职场性别歧视,确实是奋斗不足呗

2023-10-11 12:10

为什么大老板,大科学家都是男的?虽然从个例无法得男的职业成就一定高于女的,女人也有很多优势,但整体是男人创造世界,女人创造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