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3回复:128喜欢:52
这段话字字珠玑,
直抵核心,剖析某个人(无论此人是不文中所谓intellectuals即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以及如何“解决”
长满此间漫山遍野的种种“问题”的,
他们的思想深渊之源——
左与右,集中还是分散,激进与保守,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凯恩斯与哈耶克,
联邦还是邦联,大而美还是小而美,
管理与自由,自信与谦卑,
对人性乐观还是悲观,汉密尔顿还是杰佛逊
有为还是无为,人间大爱还是世俗小爱
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
司法能动还是司法谦抑
横空出世与自发生长,
人人同美还是各美其美
我们社会那些最核心的价值选择。
—— 本质上其实都来源于此。
而且这种本质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差别
也就是文中的opposing social visions,其实双方就算不说是兵戎相见也至少是难以调和。
不太看明白原文的,可以用粗糙的微信翻译读读,但有时间我一定要精译一下。

全部讨论

等你精译了再精看吧

2023-04-21 23:13

中庸算一个办法吗?

2023-04-21 23:03

war不可避免

2023-04-21 22:53

这么深刻的文章,在这个大跌后的夜晚,有点看不下去,保存一下。

2023-04-22 09:38

这两年被顾衡洗脑了,尤其他对左右的清晰定义,看到达美这大段对左右的归纳,真是过瘾。想补充个我认为很精彩的比喻:热爱砍了树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柜子做家具的木匠思维,以及修修剪剪的园丁思维。
还想起最近刘青云在金像奖颁奖礼上说:如果大家有梦想、愿意努力,也很长寿的话,梦想终究有天会奇怪地,同时又带点遗憾地实现,不要紧,因为世事岂可尽如人意。挺戳中我这个右派保守主义立场的。

2023-04-21 22:56

这么提神的话,没人配合,这不科学

2023-04-22 13:42

在每一种道德体系中,都有着一幅关于人性的画像、一幅世界图谱和一种历史观。那种道德体系的规则,将在被如此理解的历史终结之后,在那个被想象出来的宇宙中,适用于那种被设想出来的人类本性。
——沃尔特·李普曼
知识分子在很多问题上,并非简单地拥有一系列孤立的观点。在这些观点背后,通常是关于世界一以贯之的总体性观念,即一种社会构想(social vision)。知识分子与其他拥有构想的人相同,都有着某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转、什么事情会引起什么后果的直觉感受。有这样一种构想,它使得当代大多数知识分子往往成为其拥趸,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将其自身区别于当代社会其他人群中流行的构想,或者也使它自身区别于早期流行于精英或大众之中的构想。

2023-04-22 13:37

看完挺有感触,而体现到我个人身上,我觉着踏入社会之前,我更像是anointed,踏入社会后,尤其是炒股以后,更像是tragic

2023-04-22 09:50

这段写的很好,我觉得我是更倾向于悲观构想的那种人。作者把我的想法思路总结的非常好。

2023-04-22 08:33

我把它列印出來,慢慢細讀,謝謝分享,能告訴我,書名是什麼嗎?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