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150回复:460喜欢:22
你们家乡都有哪些正在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传统美食?我打算把它们记下来,赶紧在他们消失前都尝一尝,不留遗憾。






精彩讨论

五个小目标的胖虎2022-10-07 15:03

软饭,一直听说有,没见过

好可爱鸭2022-10-07 15:13

童子尿煮鸡蛋,精髓在汤,先喝汤后吃蛋

祝福康悦2022-10-07 16:58

青鱼秃肺
秃肺,其实不是肺,而是野生大乌青的鱼肝(俗称“肺”)。青鱼秃肺的传统做法,是取5斤以上的大乌青,在到达码头时活摘鱼肝,才能做成一份。另根据美食家沈嘉禄老师的说法,每年清明过后到桂花始放这段时间里,乌青养得最肥硕,才是品尝青鱼秃肺的好日子。这道菜最早是在民国初期诞生于上海老正兴菜馆,一份菜需用15到20条青鱼的鱼肝,经反复洗净后,加上笋片、葱姜、黄酒、酱油、糖等调味相配,制成菜肴,名为“青鱼秃肺”。
由于秃肺含有大量纯鱼肝油,经热稍煎及调味后,被赋予了嫩如猪脑、丰腴如鹅肝的口感,曾有老食客如此形容这道菜,“状如黄金,嫩如脑髓,卤汁浓郁芳香,入口未细品,即已化去,余味在唇舌之间,久久不散”,还有食客甚至说它比西餐里的鹅肝还要肥美。要烧这样一道正宗的青鱼秃肺,鱼肝要活取,死鱼的鱼肝味道发苦。处理鱼肝时,要去净两侧的黑线,不能有腥味,还要小心不弄破鱼胆。煎鱼肝和最后勾芡时也要小心,出锅时要保证肥嫩的鱼肝一个个形态完整,烹饪过程一不小心,就要前功尽弃。正因为取材和制作的繁复,让青鱼秃肺几近失传,目前在上海仍敢于挑战它的餐厅寥寥无几。@陈达美股投资

爱华似锦2022-10-07 17:03

走油肉
走油肉是上海本帮菜的代表“老八样"之一,也是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佳肴。“老八样”是哪八道菜,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说法不一。《舌尖上的中国》里,曾为正宗“老八样”正过名,分别是:走油肉、咸肉扣水笋、扣鸡、蒸三鲜、红烧鳊鱼、扣三丝、小葱肉皮和扣蛋卷,走油肉位列其首。
传统又经典的走油肉,肥瘦相间,层次完美,入口即化,酥烂不腻,尤其是肉皮那一部分特别好吃,既有肥肉的软糯,又没有肥肉的油腻。用筷子夹起来,亮晶晶、颤抖抖,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因其表皮结起漂亮的皱纹;肥瘦相间的完美层次;入口即化、酥烂不腻的口感,成为上海人年夜饭上最抢手的主菜。
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吃也越来越讲究。顾忌“三高”的原因,所以做这道菜的人家是越来越少了,连过年都不大有人做了,因此会做走油肉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大海远征2022-10-07 17:01

扣三丝
本帮名菜扣三丝,发源于浦东三林塘农家菜。昔时,沪郊富裕人家摆喜酒,将其作为一道主菜,红、白色的细丝堆砌如小山,寓意“金山银山堆成山”,希望子女成家后财源广进。
扣三丝是取鸡胸肉、冬笋和火腿三种极鲜的食材,先片后切,片需薄如纸片,切需丝丝均匀,且每根丝仅有牙签粗细。按照传统做法,一盘扣三丝总共要有1999根。这道菜食材虽普通,却极考刀工,一道菜细切需耗时1小时、粗切也要耗时30分钟。切成后的三丝塞入早已准备好的扣盅,不能断、不能扭曲,上笼蒸透,再往透明的玻璃盆里一扣脱模,一座色泽分明的三丝宝塔矗立在盆子中央,浇上清汤,再飘两三叶豆苗嫩芽,先不吃,已经把人看呆了。
据说当年的电影明星白杨女士在第一次看到扣三丝时,大气都不敢出,久久不忍下箸破坏菜的造型。但现在,已经少有如此刀工的厨师,更少有如此耐心的食客,扣三丝自然沦为即将失传的名菜。

全部讨论

2022-10-12 11:14

传统美食是捆绑消亡的,节气和时令美食的消亡,通常是由于现代化生活,受封建农耕时代的节气影响大幅降低,以及所对应“假期”的消失。我小的时候90年代,去河南、甘陕,发现当地民间市井还有这种花点儿,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

我记得有个粥叫甜浆子粥,是把粳米磨成米浆,然后加水和碱煮,有点类似现在的米稀,味甜而香,买一套烧饼夹油炸鬼送一碗甜浆粥。

我爷爷讲说,当时也有老豆腐铺买好了一套,下午出摊搭着老豆腐卖。

2022-10-09 20:11

潮汕手工牛肉丸

2022-10-09 17:45

如果美食在消失只能说明这东西不好吃或者是当地的商业环境太差

2022-10-09 17:16

东北有个攥汤子,也叫酸汤子,现在很少很少了,还有家里烙的汽饼应该是没有了

2022-10-09 14:02

香嘴巴,

2022-10-09 13:43

你们老家,有啥好吃的,你小时候很喜欢吃的?

2022-10-09 13:40

老北京的白水羊蝎子,白汤的。现在市面上吃的都是红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