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压得住全唐的,那必须是《黄鹤楼》

发布于: iPhone转发:139回复:424喜欢:149


既然来到黄鹤楼,自然想到《黄鹤楼》。


你要硬写一首古诗而又不太露怯,其实不难,教你一招,某些地名有奇效。比如黄鹤楼、敬亭山、咸阳道、玉门关—— 记住它们;然后你写一首诗,仅仅堆砌此类地名,再加上些莫名其妙的定语或谓语,再简单押个韵脚,就能把意境给干出来。比如给你随便凑一首:


黄鹤楼江寒,错落敬亭山。

胡马咸阳道,秋风玉门关。


当然这种绝句毫无价值,因为没有思想与人情。比起诸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样的名句,判若云泥。但之所以草台班子仍然能至少搭出意境和氛围,全靠对于这些地名,我们做过同一个梦,有诗意一般的文化共识。


而黄鹤楼,就是一个我虽然未曾到过,但在共识里早就一个魂牵梦绕的故地。原因也很简单,唐朝崔颢的《黄鹤楼》,这篇仙作,实在销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沧淼、仙骨飘飘、思想深邃、人情浓烈,色彩饱和度刚刚好,这些千秋流芳的元素,小猪统统佩奇。南宋严羽在其《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个评价我个人非常买账。第一因为我认为,论诗人,李白大唐第一人的地位,应该只要你不瞎,皆有共识;但是诗仙漂到了这里,居然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同行压力(peer pressure),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哀恸,诗仙居然被衬托成了诗灿。


学术上这叫同行评价(peer review),往往很靠谱,因为许多事情上业余的太菜,他们其实没有什么评价能力。就像散户们觉得坤坤屌坤坤不一定真屌;但是如果同行基金经理都赞不绝口,那就是真的牛。何况你这同行评价还是来自于业内大神。


第二,大数据支持《黄鹤楼》算得上第一。许多人(比如罗振宇)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叫“孤篇盖全唐”,这实属以讹传讹;所谓文无第一,你要盖全唐,本来就是主观评价,何以服众啊。但《黄鹤楼》居然还能拿出一点客观依据,可以拿出量化指标,这就让你无言以怼。


中华书局出过一本叫《唐诗排行榜》(也包括了绝句),编者王兆鹏,他的团队花了十七年时间,根据一些维度,比如古代选本收录次数、现代选本收录次数、历代评点次数、论文篇数、文学史点评数、网络链接综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一份唐诗前100名的排行榜。


不用说,排在第一的正是崔颢的《黄鹤楼》;其量化指标总得分,远远超过第二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点感觉都不在一个级别的联赛里——唐诗分两类,《黄鹤楼》归为一类,其他一类。


(来源:《唐诗排行榜》)


至于为什么不是《静夜思》,说明最熟悉的东西未必是最牛逼的。另外确实写得也浅了,类似于塞尚画了一张素描。


许多人认为《黄鹤楼》对仗不整、平仄出律,算七律很勉强。这倒是实话。平仄格律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bb了,但对仗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林黛玉教香菱诗的时候,说:“(律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所以七律第二句(颔联)和第三句(颈联),基本都是对联,比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比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联小王子杜甫的诗几乎都是这样,工工整整,兢兢业业,无懈可击;好是好,但也因此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丝,能像铁杵一样插入你灵魂的,那种灵气与才华。


你看“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就完全对不上,杜甫可能要咂嘴,宛如达芬奇看不上米开朗基罗。但是我却很庆幸崔颢没有对上。不然呢?——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转要上天?


崔颢出名的诗也几乎只此一首,别人一首成名作吃一辈子,比如“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 我送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但崔大诗人的一首神仙《黄鹤楼》,可以吃千秋。


虽然“崔颢题诗在上头”,但还是有众多文人墨客,忍不住要跃跃欲试去写黄鹤楼,有些也非常好。比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主要是因为,黄鹤楼的位置太好了——登楼远眺,大江东去,烟波浩淼,人生苍茫,熵增熵减,宇宙洪荒,让人情不自禁就要high起来。


但即使遗诗无数,他们登过的黄鹤楼,几乎都不会是同一个楼,甚至不在同一个精确的GPS定位点。原因也很简单,黄鹤楼就像一些人的投资组合仓位一样,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百折不挠。越建越勇。你现在跑到武汉看的黄鹤楼,与崔颢写的那个黄鹤楼,大概也就是名字碰巧一样而已。


对于一个墨客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只要有文化共识与情感共鸣,这个B就能装得很完美,《黄鹤楼》的文字排列组合——其文化共识——堪比羸弱文人最好的蓝色小药丸。


所以其实去不去到黄鹤楼,倒也没这么重要,甚至不去比去还好;因为去了那里,网友奔现,我见到了伊人,就祛了魅,梦里的彩虹泡泡,就都被逐一刺了个爆。


然而中国东方文化里黄鹤楼,防火防震防原子弹,永远不毁。


于是黄鹤楼就不再是楼,而是一头文化神兽;她典故迷人,她仙气飘飘,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让人,从一开始根本都不想去。去干嘛呢,反正抽掉精神的内核,那楼也就是个赝品。


(1870年的黄鹤楼,已毁于大火。)


——————

本文不包含任何投资建议。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上个月顶着风沙,出了阳关,看了玉门关。几乎没有修缮,泥沙结构,还能保存多久都难说,感觉更真切,震撼。2000多年前的胡杨,死而不朽。

2021-10-24 10:56

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向内移动了1000米!原址在现在大桥的桥头

2021-10-24 11:58

达美的文章,读起来如沐春风,跟股票涨了1%是一样的感受。

2021-10-24 12:34

确实好诗,排全唐第一勉强了。李白的诗随便拿出几首都不次于他。比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不过大美的文章确实写的好。比你的投资相关的文章文采强好多

2021-10-24 16:19

我的图就没啥特别了,主要是拍照时间比较耐人寻味

2021-10-24 16:10

先生的文章也是能压得住所有评论的。

2021-10-24 15:16

崔颢的事情说明投资只要重仓投对一支就够了,类似巴菲特之可乐,但斌之茅台

2021-10-24 10:46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是骚哥

看宋铁演的庆余年后,我一直以为《登高》才是最牛逼的,尤其是后四句。当然个人一直最喜欢的是柳宗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021-10-25 08:55

文人骚客,俱迁于此,尤以大美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