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诱惑:《噪声》书评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9回复:166喜欢:141

祝大家中秋快乐!月饼都吃了吧?我没吃,热量炸弹,没敢吃。但是我写了个书评,分享给大家。

------------------------

《噪声》是一本关于“噪声”的书。


在此之前,对于人类决策,我们最多讨论的是偏差(bias),比如幸存者偏差、确认偏差等等。但噪声与偏差不同。偏差和噪音都是脱靶,但偏差是系统性的脱靶,而噪声是随机性的离散。


听起来很抽象,还是举例说明。


潘驴天资聪颖、年少老成,请问潘驴成年后成为海王的几率有多大?


没人能确定答案,这与“你给我看一个代码,说这家公司目前现金流还不错,二十年后成为行业翘楚的几率有多大?”,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所以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20%… 33.7%… 72%,猜呗,一千个猜者有一千个哈姆潘驴。而这个答案的随机性离散,就是噪声。


然后我们仅仅多加一个已知条件,潘驴天资聪颖、年少老成,而潘驴是王健林唯一的儿子,请问潘驴成年后做海王的几率有多大?


只多一个简单条件,答案可能迅速就开始了聚集——70%... 80%....99.8%。这个本质上跟你问:恒大物业的爸爸是恒大,请问恒大物业的成功率有多大,也没什么差别。


事实上谁是他爸爸未必对其成为海王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你只看到了王思聪的个例,却忽略了其实更多的富二代最后都被培养得朴实无华且枯燥。这个认知偏差叫做偶例谬误。


决策者由于一些人类难以克服的认知,开始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脱靶,这种系统性的脱靶,就叫偏差。


但如果再给你一些其他额外信息,潘驴天资聪颖、年少老成,二岁能闻香识人,三岁能隔山撩妞,四岁能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倒背如流,五岁能写琼瑶小说,请问能潘驴成年后成为海王的几率有多大?


这个时候答案可能会开始向天平的一侧倾斜,但又不是重重地砸向天平的一侧,答案可能是55%.... 60%...70%…80%...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活里伤仲永现象层出不穷,大家也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很不靠谱(传统智慧往往是错的)。在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既有噪声,又有偏差。


所以我们做决策的结果会有四种状态——精确、受偏差、受噪声、又噪声又偏差,如果我们把我们决策的过程比喻为打手枪,那么A这个靶子上的结果就是精准的决策,B的结果是由于噪声的干扰,C是由于偏见的干扰,而D是被噪声与偏见同时干扰的结果。如下,书里开篇一张图。



这张图对于我们理解这几个概念有帮助。


人的思维啊就是喜欢做匹配,因为这是一种思维捷径。潘驴有钱,姑娘们爱钱,所以潘驴肯定是个海王;邓小闲丑锉穷,那他肯定是个打光棍。这样在你生命里就节省了很多能量与精力,来判断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是重要的决策,你还那么偷懒,人生就可能卡住。


比如投资,很多人说,价投,就是两点——买得低,公司好。于是他们去做这么个匹配过程——什么是好公司?好生意、好管理、好财务、有护城河。但这tm太抽象了,我懒,我就用P/E低、EPS增长率高、ROE高,来替代掉抽象,完成匹配、做出决策。所以很多人认为 低P/E、高EPS增长率、高ROE = 价投。


这种投资决策导致的投资悲剧数不胜数,我就不多举例了,扎心,戳刀子。


匹配思维就是一种严重的干扰,一种噪声。而其他的各种噪声,也是琳琅满目。


既然有这么多干扰,所以人类的判断与决策,是有多不靠谱。但是如果你想到,人类啊,我们是由皮肤包裹的外表面和从口腔到菊花的内表面组成,所以从形状上来,我们本质上都是一根根管子。那你对人类理性,就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偏偏许多人的工作就是做决策,而其他许多人的福祉就是依赖于这些人做出精确的决策。比如,法官、保险承保人、法医、医生,他们都是噪声问题的大面积受害群体——或者说被告、保险人、受害人、病人,是受害群体。


比如医生的噪声水平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对于同一张X光片子,不同医生常有不一致结论。医生自己会认为无论是是周一还是周五,是晨钟还是暮鼓,他们对同一件事做出的判断应该是一样的。但其实不是,实验证明,结论可能完全取决于他的心情状态、疲劳程度、咖啡喝得足不足(书中有详细研究加以证明)。


而我们投资人的工作就是做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显然是一个复杂决策,自然免不了噪声。投资界充斥着噪声,比如亚马逊的股票,43个跟踪亚马逊的专业分析师,给出未来12个月后的价格,高的可以有5000美元/股,低的可以到3500,中位数4100。显然这43个分析师不可能全部都对——这此起彼伏的噪声,简直是杀猪声。


噪声之于决策,就像抑郁症之于我们的健康,是一种可以被治疗,但无法被治愈(treatable but not curable)的病症;所以你说你决策能做到零噪声,除非此决策过于简单——你面前有一杯雪碧和一杯可乐,喝一口,让你分辨,你有味蕾就能轻松判断——复杂的决策几乎不可能做到零噪声。或者大胆点,把几乎去掉。


不能被治愈,只能被治疗,那总有一些方式是可以降低我们决策时候的噪声的,将杀猪声降低为叫床声,将叫床声降低为呢喃声。


怎么降噪呢。


书里介绍了这么几个方法:


1. 制服诱惑


制服诱惑不是那个制服诱惑啊,而是去制服你启动思维捷径的诱惑,因为你想偷懒,因为你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常常茫然无措,于是你就想通过某种思维捷径,给自己一种虚假的“一切尽在我掌握”的感受。


因为失控就是不爽,控制就是爽。


前面说的简单匹配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无伤大雅的问题你匹配下就罢了,最多有就是看走眼一些人;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尤其还是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就有巨大压力,更诱惑你去打开思维捷径),简单匹配会导致严重后果。许多人买股票的行为,都是一种简单匹配,最后亏得裂开。


而制服诱惑本质上是既消除偏见又消除噪声。比如简单的相关性,你就是想要理解其为因果性。在人类日常可能发生的时间里,他们的相关系数普遍为0.2左右,所以很多事凑巧了都是有点相关性的;如果你很方便地认为这种相关性就是因果律,并以之决策,那这隆隆的偏见和噪声之下,你最后的结果可就是听天由命。


2. 精确定义


几乎所有公司都搞季度或者年度的review,就是你的上司给你打分;也有的用360度的review制度,就是你的上司、下属、同事,360度无死角给你打分。但如果这个“打分”不明确具体定义,则这事儿就非常没谱。


有证据显示只有1/4的打分确实反映你的真实表现,而剩下的3/4都源于噪音。360度也不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反而可能更糟。


因为我们受制于语言的模糊性。比如优秀、良好、及格,每个人对于这些词的含义的认知是不同的,非常主观。比如“跑得快”,在我这里博尔特就算“跑得快”,然后你非要说漫威里”快银“那种速度(3分钟绕地球一圈)才算“跑得快”,我们就很难愉快聊天。


精确定义,尽可能减少语言的模糊性,善莫大焉。比如“优秀”就是销售目标完成了120%,这就比仅仅“优秀”两个字,要好一百倍。


3. 标准化


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与规则可能会降低这种噪声。所以人们常说, Manage the process NOT the people。


许多人会说标准化流程与规则简化生活,所以消减噪声;但我所理解的标准化流程与规则,未必是简化,在很多时候其实是让东西能在一个合理的平台上被比较。这也是所谓的进行Ass to Ass的比较。


比如判断基金经理的表现,你仅仅看这哥们的绝对投资回报,肯定是非常偏颇的;合理的做法是,你先看他的投资策略与风格所对应的基准,再看其超出这个基准的阿尔法,然后再除以标准差将其标准化。再比较这个标准化以后的数字。这就是信息比率的思想,也是标准化降低噪音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还有很多降噪的方法,不讲了,都剧透完了你看书也是兴致索然。《噪声》里面每章结尾都有一些消除噪声的小tips,大家有兴趣自己去读一读。


----------------------

但愿人长久挖。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allSBnow2021-09-21 15:14

已知陈达美有个堂兄叫陈世美,请问陈达美是人渣的概率有多大?

平仓大吉2021-09-21 15:07

听我的,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金银花。这些草药磨成粉每天冲一杯。火化的时候闻起来香。。。

管我财2021-09-21 15:04

制服誘惑呢?

医药邦at壹专家2021-09-21 13:14

“”经验医学算哪种“”噪音?

陈达美股投资2021-09-21 13:20

你已经被中医粉伤害成了这个不敢说的样子了吗

全部讨论

2021-09-21 15:14

已知陈达美有个堂兄叫陈世美,请问陈达美是人渣的概率有多大?

制服誘惑呢?

2021-09-21 13:14

“”经验医学算哪种“”噪音?

2021-09-21 15:10

我是学通信的,看见这种帖子会有点尴尬,因为作者用一本正经的语气混淆了很多统计学概念,关键人家还觉得自己说的特别有道理

2021-09-21 16:10

被诱惑进来了,结果没有看到制服。。

2021-09-21 14:17

图片评论

2021-09-21 20:55

所以卖保险的、做销售的,就学会了如何制造诱惑,模糊定义,非标化。

2021-09-21 14:22

非常认同噪声只可被治疗,无法被治愈。现实决策情境中,尤其是做战略决策时,通常既无法精确定义,又无数据可参考,标准化流程也只能是形式上,这时只能靠试错了,先迈开腿,再转动脑,再张开嘴,纠纠偏后再迈开腿。

2021-09-21 13:40

看标题就进来了

2021-09-22 12:45

名字很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