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心理学的50大伪认知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70回复:157喜欢:553

 

周末读了本书,觉得挺有意思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叫 50 Great Myths of Popular Psychology: Shattering Widespread Misconceptions about Human Behavior,中译本叫《心理学的50大奥秘》,书中破除了50个我们普遍赞同的认知——有些是所谓“常识’,有些是我们被人云亦云后形成的不靠谱观点,有些是我们直觉化得出的结论。当然我们做证券投资的都知道直觉化系统本身就很靠不住,哪怕你亲眼所见,也或非真相。比如下图,叫做谢泼德之桌(Shepard’s table),图中桌面所呈现的两个四边形,哪个宽哪个窄?


      (Shepard's table)


事实上你把左边的四边形剪下来,它可以与右边的完全重合,我们的视觉被一个小把戏欺骗了。左边的桌子是一张画歪了的透视图,我们的大脑处理不过来。如果最可信的眼见为实的视觉也可被简单地歪曲操纵,那其他很多认知,我们自然也应该对其抱有健康的怀疑。


50个奥秘没办法全部分享,就先写三个,有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书中其他案例。


一、

伪命题1:一般人的大脑只用了10%的潜力,剩下的部分是上帝的禁区。


兜售成功学、致富技能速成、 早教幼教成教课程等等,有先后两招:先给你一堆焦虑, 再给你一线希望。而“一般人的大脑只用了10%的潜力”就是一个好例子。给你希望的时候大师们会说:小伙子,你还很有潜力,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大脑最多开发了10%,让我的课程来帮你实现另外的90%。给你焦虑的时候会说:宝宝5岁前大脑发育最快,如果不锻炼那不活跃的90%脑细胞,它们就会极具老化、丧失功能。类似说法养活了一堆微信公众号、营销号。


10%的大脑活跃,90%的大脑闲置。这种说法的出处,来自于十九世纪一个叫William James的心理学家。他的原话是:我很怀疑普通人能够达到他们“智慧潜力”的10%。William James说的是智慧潜力,不是大脑潜力。但后来有成功学大师篡改了这句话(比如出现在卡耐基的名著《人性的弱点》的前言里),10%大脑潜力的说法就此风行。


我最初听到这个理论时内心是抵触的。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大脑大概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却要消耗20%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能量。如果那么多的能耗却仅仅赋能了大脑的10%,那100%马力全开,我们岂不要吐血而亡。


当然在调侃之外,《50个奥秘》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些实际的论证:


一、如果大脑的90%处于荒芜闲置的状态,那某些人在大脑损伤的情况下,应该仍然可以活得跟个没事人一样。但事实上中风或者创伤带来的病例里,微小的脑损伤也会严重影响大脑功能,哪怕远远未到90%的程度。


二、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因疾病或损伤而无法使用的大脑局部面积一般仅会有两种结局,要么就是彻底恶化失去功能(degenerate),要么就是被附近区域的大脑功能所殖民,无论如何不会被真正”闲置“。


三、通过对脑电图(EEGs)、PET-CT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的运用,我们得知基本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的大脑都是全面活跃的。一些区域可能比另一些区域要更活跃,但不存在完全不活跃的区域。只有坏掉的脑区域,才会报以完全沉默。


所以下次有人对你说“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而他要“通过付费课程来帮你唤醒这个巨人”时,别轻易掏钱。最强大脑都长在人家的脖子上,而我们自己的大脑——在哪怕分析一张简单不过的现金流量表时,都已经几乎用足了100%的威力。


二、

伪命题2: 大脑功能分左右,有些人偏左脑型,有些人偏右脑型。


关于左右脑的常见说法是这样的:左脑主语言、逻辑、分析;右脑主情感、艺术、创造;左脑理性化线性化,右脑感性化直觉化; 左脑控制右半身体,右脑控制左半身体。


从某种意义上左右脑的说法有些依据,人的左右大脑彼此完全分离,中间仅有胼胝体(corpus callousum)互相连接,所以就有科学家(诸如Roger Sperry)去研究那些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控制癫痫)胼胝体被切断的病人。这样我们就能研究左右脑独立的功能。


Roger Sperry发现这些病人在日常里与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在实验室里他们就乖张了。比如让他们仅通过左眼去看到一个裸体的胖子,他们可能会笑,但如果问他们笑什么,他们无法回答。这些病人用左眼看到的信息被右脑接受,但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看到的信息;如果右眼看到(左脑处理),他们就可以描述出来。据此Roger Sperry下结论:左脑控住语言能力。


这就是左右脑理论的出处,乃半个世纪前的发现。但之后漫长岁月里更多的研究表明(借助脑扫描技术),虽然相对而言左右半脑可能各自擅长某些功能,但仅仅也是“相对而言”,无论做什么,左右脑仍然是共同发挥作用的。比如语言,左脑可能在语法和词汇方面较强,但右脑在音调和韵律方面更强。平均上来说,没有证据表明某半边大脑能对任何功能起决定作用;左右脑通过胼胝体疯狂分享信息,共同协作。


虽然靠split mind的研究,Roger Sperry拿了1981年的诺奖,但他自己也说可能是胼胝体受损后左右脑才独立工作,一般情况下它们是处于协作状态。基本上左右脑的相似性要远远大于它们的差异性。事实上不存在右脑强或者左脑强的人——要么就有脑,要么就无脑。


之前微信上有个小程序,通过测试告诉你你左脑45分右脑80分云云。这个当个玩笑玩玩就好。但市面上诸如“右脑开发课”的一些智商税,却是一种真实的威胁,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抱紧钱包、夺路而逃,不要给你的大脑焦虑一丝机会。如果他们还配合说帮你的右脑开发剩下的90%潜能,那就直接报警——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次数。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还据此专门组了个专家团来研究这个命题,结论是:我们未找到证据表明,可以分开训练的某一边的脑半球功能。


三、

伪命题3: 积极态度有助于抗癌。


这里有两个子命题:1. 癌症病人态度积极乐观有助于治病;2. 健康人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注意舒缓压力,就不容易得癌。很不幸这两个都是伪命题。


对于第一个命题,不可否认当一个人经历生离死别级别的大劫时,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是件政治正确的事情。但经媒体的渲染与传播,心态积极、心理按摩、斗争精神(fighting spirit)居然成了战胜癌症的一种方法,这就有扯得有点过了。


2004年有人研究了一批肺癌病人(随机抽取204人)的存活率,并让这些病人在治疗前(179人)和完成治疗后(148人)都完成了一份关于乐观情绪的调查问卷。结论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治疗前极高的乐观情绪能帮助提高存活率。经常提醒病人“保持乐观”仅仅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另一个2007年针对1000个癌症病例的研究也显示,没有证据证明负面情绪导致较低的存活率。那些每天诅咒怨恨“为什么会是我”的病人不一定比那些“感恩生命每一天”的患者更短命。


那fighting spirit呢?是不是不愿向命运低头就会好那么一丢丢?同样有人研究了578例乳腺癌病例,用调查问卷评测了她们的“斗争精神”,然后在十年后追踪其存活率。结果是“ 数据显示在确诊五年之后,斗争精神对于她们的存活率毫无益处。这个结论说明,那些忧虑自己会因为缺乏斗争和乐观态度而使癌症复发的患者,是杞人忧天了。”


那压力太大会不会致癌呢?大量分析和研究表明——完全不会。2004年一个面向37562位美国护士的长达八年的研究显示,工作压力大的护士,得乳腺癌的风险要低17%。另一项丹麦的长达十六年的研究,发现“宣称压力大的女人”比“宣称压力小的女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低40%。


心理暗示并不像很多人宣扬得那样有奇效。这本书有个例子拆穿了另一个命题, 那些在营销中通过潜意识广告讯息(subliminal persuasion)——比如可口可乐在电影片段里植入肉眼不能分辨的、稍纵即逝的可乐画面,企图影响你的购买行为——其实并没有软用。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心理暗示害人一次次地剁手买单。


本文简单举三个例子,书中还有很多其他拆穿,有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 比如盲人比正常人有更好的听觉、触觉和嗅觉,假的;婴儿成长的前三年尤其重要,假的;男人和女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交流,假的;给婴儿听莫扎特有助于其智力发育,假的;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如果你怀疑自己原先的答案但又不确定,最好的策略就是别轻易改答案,你的第一直觉最准——假的。


四、

这本书里说了一些理由,解释为什么很多假命题能被广泛接受为真理,而这些认知偏误我们在投资与交易中也时常会去犯。


1. 口口相传。一个人说一百次的事,让我们听起来好像是一百个人表达了同一个观点。比如朗朗上口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讲得多了,就有人信了。 


2. 人渴望捷径和简单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个万能万灵的技术指标或交易策略。卡尔·萨根说:如果一件事好得像假的一样,那它估计就假的。(If something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3.  选择性记忆与感知。就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我们总会记得hit,而忽略miss。所以当一个态度积极的人抗癌成功,我们欢欣鼓舞,得出结论积极乐观有助于战胜癌症;但当一个态度积极的病人最后依然撒手人寰,我们不会报以同样的关注。 


4. 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联系。纽约的每个冬天一开始下雪,零售商的销售业绩就暴增,所以得出结论——纽约下雪利好零售业绩。这种无厘头的所谓“因果联系”在投资中经常能见到,来自于臭名昭著的 data mining bias:反复折腾各种数据,直到发现相关性。Torture the data until it screams.


5.  样本有偏差。幸存者偏差就是样本偏差的一个典型:这些运作了二十年的基金怎么都业绩那么好?因为业绩不好的撑不到二十年就死光了。 


6. 以代表性来进行推理论证的谬误 (reasoning by representativeness)。一个内向的人,他是更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管理员呢,还是更有可能成为零售商场的销售?很多人会认为是前者,因为感觉内向的人更适合做图书管理员。但统计概率上而言答案肯定是后者,因为商场销售本身比图书馆管理员多得多。


7.  舆论渲染与散播。 


8. 术语带来的困惑。比如 bid/ask,买方价不是我买的价?卖方价不是我卖的价?


-------------

祝大家在投资中远离伪命题、摈弃假认知。



本文行文仓莽,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海涵斧正。

转载我是欢迎的,但请您注明雪球、署名陈达,在此谢过。



------------------------------------------

$上证指数(SH000001)$

@今日话题 @江涛 @放眼观美股@梁剑 @Ricky @坚信价值 @不明真相的群众 @招财资本 @刘志超 @沈潜 @最接地气美股解读 @唐朝 @管我财 @TLS美股研究 @啊咪老师 @大米财经 @chris_jiang2002 @布衣-淡定从容

全部讨论

科学的局限性就在于,今天被证明正确的事情,明天就又被证伪了,难说这本书里的内容哪天️会被别的书证伪!由此而言,收智商税的生意确实是好生意

没有看过书,不好妄加评论,就第一个例子谈下我的想法:书中说“人类的大脑大概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却要消耗20%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能量。如果那么多的能耗却仅仅赋能了大脑的10%,那100%马力全开,我们岂不要吐血而亡”,这个推论建立在大脑功能越强耗能越高的基础上,但是这个基础一定成立吗?举个例子,白痴大脑利用率应该低于天才,但是好像他们的能耗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也许说明大脑功能强弱也许与能耗大小并不完成正相关。
其实作者也犯了他说的“把相关性当成了因果联系”的错误。
其他的没有一一研究,很多东西说是伪命题可能也不太科学吧,至少在出现相关证据前。
就命题3积极态度有助于抗癌而言,这类似于帕斯卡的赌注,得了癌症乐观点总不会病情加重,至少生活质量可能得到提高,有益无害,命题1其实也类似,相信自己有潜能而努力奋斗总比相信自己是傻子好,何况也会有“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效果。
总结:这本书也未必如它自己说的那么“科学”。

2018-05-14 21:44

会不会有另外一本书说你这50个观点也是胡说,因为大部分证明不了。所以这本书调侃调侃就行,跟它批驳的东西可以划等号。

类似下雪时候零售店业绩增长那个案例,虽然说业绩增长的原因是下雪这个因果关系是荒谬的,但不妨碍店老板看到下雪或快下雪就多进货,这种对行为的指导是正确的。就像知道乐视是个坑,但买它也能赚钱,这个例子或许不恰当,想要说明的是世界上没有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

“这里有两个子命题:1. 癌症病人态度积极乐观有助于治病;2. 健康人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注意舒缓压力,就不容易得癌。很不幸这两个都是伪命题。”

有个疑惑,是不是我想乱了?如果这是真,那么意味着在癌症方面病人的情绪不影响疗效,也就是说双盲测试用以甄别安慰剂是无用的,所以癌症药物不需要双盲测试。

2018-05-14 10:44

伪命题1肯定是伪科学,但2和3本身就存在争议,人类对大脑功能区的探索仍然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情绪和免疫力有很大关系早已是常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会影响到各种激素从而影响免疫力

2018-05-16 01:54

辩证的看,科学就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应该算是哲学系统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分支。普世的哲学就会好的多。科学始于哲学,止于艺术,科学本身并不创造幸福。

2018-05-15 13:52

人渴望捷径和简单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个万能万灵的技术指标或交易策略。卡尔·萨根说:如果一件事好得像假的一样,那它估计就假的。
是说卡尔萨根这句话是一个人们渴望的简单解决方案吗……

2018-05-15 12:45

“积极乐观接受治疗”比“消极悲观但接受同样的治疗”会有更好疗效,应该是成立的。积极乐观的人,吃好睡好,好好地吸收营养吸收药物。消极悲观的人,整天提心吊胆,吃不好睡不好,最后死于营养不良+精神紧张+心脏负荷过大+内分泌失调。

2018-05-14 22:13

乐观即使无益于抵挡疾病,总是比悲观好些吧。如果家里有个人总是哭兮兮的,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也很受影响。
这就是即使身陷绝境也要乐观最好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