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回复:131喜欢:45
广州的放松政策出来了,地产前几天爆拉的原因又找到了,A股真是永远充斥着内幕偷跑者。说说对地产的看法吧,我是广州人,2021年二胎出生卖了90平刚需买了核心区域1600万的大户型自住,母亲在天河五山那边有个67平的老破小,这是我的基本情况,我认为我的定位肯定是希望房价能上涨的。但是我认为这轮放松甚至后面的全面放开,想让房价重新上涨都是不可能的了。中国的政策制定有个习惯,无论股市还是房市,都喜欢把流动性限制住,不让出现急涨急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然后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实现软着陆,大家想想A股的涨跌停板为什么一直不取消就明白了。前几年在房市很好的时候,国家通过各种限购和利率的提高,妄图把大家的需求抑制住来让房价保持稳步上升,但是大家那时候对整个经济的预期非常好,自己的收入也在稳步向上,对作为货币锚点的房地产自然是无限追捧,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绕过监管(假离婚),放大杠杆(经营贷)来买房,其实核心原因很简单,就是经济以及房价的上涨预期。而现在是通过大规模的放松限购和降低利率,希望能稳住房价,当然逆周期调控是要鼓励的,但是作为我们,要清楚看到,地产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大家对地产这项资产的增值性的怀疑,最底层的逻辑是大家都知道其他人包括自己未来会确定性地走下坡路,要地产扭转预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大家的收入预期和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扭转,人的消费不是决定于现在有多少钱,而是决定于你觉得未来你有多少钱。但是作为国家政策制定者来看,我认为他们本身也不再希望地产再次成为财富锚点,才主动刺破泡沫,因此大家对于房价真的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只要能软着陆,对国家来说就够了,就像只要能保证不大面积爆仓,国家队任务就算完成了,别幻想给你拉到4000点。在国际脱钩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一个类似于新能源的产业,能够接住房地产,但是目前来看真的还没有,真高科技类的都在国外,国内都是卷制造、伪科技。因此我们现阶段与日本失去那30年,非常相似。还有个21年经营贷的雷,今年会大面积到期,要续作的话要重新评估房价,这里面带来的房价折损会让很大一部分像我这样的失业中年人补不上那部分评价折损的钱,导致今年的法拍也会指数上升的。兄弟们,苦日子还在后头,且行且珍惜吧。$万科A(SZ000002)$ $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精彩讨论

无名小卒80301-27 15:40

国内卷制造、伪科技,总结的太到位了。日本当年还有强大的海外投资,而我们面临的国际博弈竞争环境更加恶劣,走出去战略受到了围堵。各个行业都面临产能出清的困境,大环境必然还是通缩的。在没有出现大的破局之前,国内还是像高压锅一样焖着。从基本常识出发,通缩环境不是一个利于投资的阶段,有能力的就往外看。

一年又一年等待01-27 19:58

专家:我预测二胎放开后第一年出生人口能达到4000万。

失业期神01-30 13:20

我曾经高仓位在保利和招蛇,太明白地产股的逻辑了,简直是内幕交易者的天堂,永远是提前2-3天开涨,周末出利好,周一高开利用利好的流动性出货,后面又是无尽的阴跌直到有新的政策。

ciscoboy01-28 00:14

去年你都唱多房价一年了,全国房价普遍跌了30%,一线也跌了15%,你脸都被打肿了吧~
M2的增长都在金融系统空转,并没有流入房地产。一个拿到手就贬值的资产,还有人买吗?
另外谢谢你的租房建议,本人四套房产不需要租房。

工地农民工01-28 10:57

近十年的经济问题和财政困难,所有财政政策和金融手段已经用到极至,不断持续刺激,不断放松放宽,局面毫无转机,甚至有挺不住的趋势。目前,政治已成为解决经济困境的唯一方法,无法回避,也毫无选择,必须像米莱一样大刀阔斧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全部讨论

国内卷制造、伪科技,总结的太到位了。日本当年还有强大的海外投资,而我们面临的国际博弈竞争环境更加恶劣,走出去战略受到了围堵。各个行业都面临产能出清的困境,大环境必然还是通缩的。在没有出现大的破局之前,国内还是像高压锅一样焖着。从基本常识出发,通缩环境不是一个利于投资的阶段,有能力的就往外看。

专家:我预测二胎放开后第一年出生人口能达到4000万。

房价肯定会涨,欧美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初次购房年龄40岁。
建保障房就已经明牌告诉所有人,我们房价很快也会涨到普通工薪阶层40岁前绝对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子住或者住保障房。提前建造足够数量的保障房就是堵你们的嘴,到时候保障房甩你脸上,房住不炒就是你住保障房才是住不是炒。$万科A(SZ000002)$

这波因该能让楼主的房子升到3200万的。这是房地产的一个特大利好。周一各大地产股都要爆了!涨

居然这么悲观了,期神,听完感觉整个人不太好了

01-27 15:19

你是一个大房子,更多人是留着90平方另买一个1000万的,加上老人房子三套了,房子够了,不会再买了

01-27 19:16

1600万的楼,其实楼主已经是有钱人了……好好躺平更好。

01-28 09:25

如果每人每月发1000元数字人民币,通过扩大内需就可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而且不会引起通胀。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并无不妥。

1600上的核心区域是珠城吧,好像今年也跌了不少,10-20%?

01-27 15:40

中国的王炸是零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