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尼采的“永恒轮回”是用来考量我们是否真正接受和肯定自己的人生—一种“生活的尺度”
如果能接受—那么我们就真正的成为了自己
他运用了骰子来作为隐喻:
1、掷骰子的游戏包含两个时刻:骰子掷出的时刻和骰子回落的时刻。
2、骰子组合的数目有限,这决定了掷出的骰子必然会重复某一组合。大数定律发挥作用。
3、单次结果偶然,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结果是必然的。
4、永恒回归是游戏的第二个时刻,是“骰子掷出的结果,是对必然的肯定”,同时它又是“第一个时刻的回归,是投掷的重复,是偶然本身的再生与再肯定”。
之后尼采没有在概率上走更远,而是回到了哲学的核心命题。
作为“生成之在”的永恒轮回不是静止同一的存在回归,而是差异的回归。
在这里,尼采哲学中的“生成”(becoming)思想,挑战了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中的“存在”(being)哲学。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昆德拉说:“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为自我。”
~如此来看,有人把人生赌局分为四层:
第一层:的确,重复做一件事情很蠢,就像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摔跤;
第二层:重复扔一个没有概率优势的骰子,看似结果变化,但从统计学的角度被锁死命运。这也很蠢,虽然蠢得稍微隐蔽一些;
第三层:可是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不就是一个骰子吗?他的命运就是大数定律的结果。
第四层:再进一步,假如时间如爱因斯坦所说,不过是一种幻觉。那么过去、现在、未来也许是同时发生的,我们的命运从另外一个视角看早就是宇宙间写好的剧本,只是顺着时间轴过一遍故事线而已。
如此算来,谁又不是命运的赌徒呢?
所以我很喜欢里尔克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不抱任何希望—和斯多葛派哲学核心思想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