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家禽消费市场大数据及饲养行业趋势研究报告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2018年,中国的禽肉消费量为1902.8万吨,是全球禽肉消费第一大国,其中,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家禽产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人均禽肉消费量来看,中国的禽肉消费水平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仍有发展空间。并且受猪肉市场和饲料价格影响,自2019年1月以来中国鸡肉的批发价格不断上涨,华英农业传味股份圣农发展立华股份等禽肉相关标杆企业因此获益增长迅速。(《2019-2021年中国家禽消费市场大数据及饲养行业趋势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83页,可通过文章底部地址进行报告下载)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中国家禽养殖市场总体情况

中国肉类供给市场数据分析:总产量

中国一直是肉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18年,中国猪、牛、羊、禽肉类的总产量为8517万吨,同比下降0.3%;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禽肉1994万吨,牛肉产量644万吨,羊肉产量475万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的肉类供给市场已经基本保持稳定,并且猪肉明显占据肉类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将持续。

中国肉类供给市场数据分析:消费结构

受到传统饮食习惯的约束,以及中国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影响,禽类肉制品的消费量逐步增加并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消费肉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禽肉是猪肉的首要替代产品,一旦猪肉供给出现问题(如非洲猪瘟)那么禽肉就会迎来增长市场。

中国猪肉市场供需情况数据分析(三)

2019年1-9月,中国的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消费者选择购买其他肉类产品的几率增加,推高禽肉及蛋白替代品的消费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到非洲猪瘟等影响,猪肉价格在2019年第二、三季度增长幅度高,但由于国家及时制定相关政策,猪肉价格开始呈现平稳态势。

中国禽肉市场供需情况数据分析(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禽肉类消费量整体维持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的禽肉消费量为1902.8万吨,是全球禽肉消费第一大国;但从人均禽肉消费量来看,中国的禽肉消费水平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的家禽消费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禽肉消费市场价格分析(一)

自2019年1月以来,中国鸡肉的批发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到7月份后上涨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2019年4月份起,玉米和豆粕等饲料价格开始增加,而活鸡通常的出栏时间为33-49日龄,因此在同年5月份,在饲料成本上升以及猪肉价格升温的双重刺激下,活鸡批发价明显增长。

中国禽肉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二)

近年来,中国家禽的进口金额逐步提升;而出口金额在2015、2016年小幅下降之后呈回升态势。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整体情况:存栏量

总体而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肉类消费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家禽养殖市场规模相对稳定,家禽存栏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家禽存栏量会受到比较大的病疫影响,如2013年的H7N9流感等病疫问题,中国家禽存栏量出现同比1.5%的减少。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整体情况:禽肉类产量占比

从家禽的分类来看,2018年,中国家禽肉类产量以飞禽为主,产量占比接近50%,而鸡作为飞禽类的代表,是中国居民最主要的禽肉类消费对象;其次是鸭,产量有近40%的占比;而鹅因养殖量占比不高,因而其肉类产量占比也相对较低。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整体情况:地区分布

2017年,中国各省份地区的家禽出栏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化,其中山东同比增长18.1%,福建同比增长60.2%,辽宁省同比减少17.1%。而从地区来看,山东是中国最大的家禽产地,其次是广东、福建、河南、安徽等。

中国肉鸡生产情况:类型分布

中国的肉鸡主要分为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及肉杂鸡三类,其中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因此成为肉鸡养殖户的主要养殖对象;2018年,白羽鸡和黄羽鸡在中国肉鸡养殖市场中的占比达到90%。

中国家禽养殖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家禽养殖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正在不断完善;下游方面,家禽产品正向着深加工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而上游方面,禽苗育种、饲料生产、技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对家禽养殖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家禽养殖业上游禽苗育种分析

2019年8月以来中国的商品代肉雏鸡以及蛋雏鸡价格均上涨明显;尤其是商品代肉雏鸡,涨幅超过3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雏鸡的养殖数量将会持续增多,而整体的家禽养殖行业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家禽养殖业上游医疗服务分析(一)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兽医公报》来看,在2019年1-6月期间,禽霍乱疫情的发生次数远超其他家禽传染病,长达半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均有发生,而且禽霍乱在持续时间上也比较久,是对家禽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中国家禽养殖业上游饲料生产分析(二)

2019年上半年,中国饲料工业中,除了猪饲料产量有所下降,禽、水产和反刍动物饲料的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的禽类养殖市场已从2017年的禽流感冲击中恢复过来,加之禽肉替代猪肉缺口的预期优势,家禽养殖的积极性将明显提高,禽类饲料的需求量增多,带动禽饲料产业快速增长。

中国家禽养殖业上游饲料生产分析(五)

中国家禽养殖业上游饲料生产分析(七)

家禽养殖与饲料价格息息相关,2019Q1,作为家禽饲料原料的豆粕、玉米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禽蛋与禽肉的PPI跟着整体下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禽蛋与肉禽的价格在经过2018年的价格高峰期与2019年Q1的价格低谷的价格周期之后,开始显现触底反弹的迹象,在2019年下半年,饲料原材料价格的回升将会推动禽蛋与肉禽的价格上涨。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典型上市公司盘点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华英农业(一)

华英农业是集祖代种鸭繁育、父母代种鸭、种鸡孵化、商品鸭/鸡养殖、屠宰冷冻加工、熟食加工、饲料生产、羽绒加工等系列化于一体的工厂化养殖鸭产品加工企业。2019年上半年,华英农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5%,而营业成本增加7.12%,主要是受到禽苗价格成本上涨的影响。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传味股份(一)

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3628.035万元,集产品研发、规模养殖、食品加工、自主营销为一体,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市场”模式运营;目前年产销优质文昌鸡苗2000万只,优质文昌肉鸡1000多万只。2019年上半年,传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2.12%。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圣农发展(二)

从行业分布看,2019年上半年,圣农发展的主要收入集中在家禽饲养以及加工的传统领域,在下游的食品加工领域,也有近3成的占比。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立华股份(四)

2019年上半年,立华股份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在产品开发上,“优品西太湖”系列的冷鲜鸡产品正在向长三角市场布局;而在技术研发环节与生产经营环节上,继续壮大育种、营养、饲养、疾病防控、环保等方面的研发队伍,为养殖生产环节提供技术支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提倡绿色养殖的环境当下,企业应当转变养殖观念,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养殖水平与效率,才能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挑战:产业化能力较弱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挑战:价格周期性将延长

尽管目前中国的养殖业正在逐步恢复生产,但猪瘟造成的生猪损失较大,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因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生猪存栏量仍在下滑的时间点上,家禽肉类填补猪肉缺口仍需一段周期,家禽肉的价格将维持一段时间的上涨或者高位运行。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挑战:人造肉冲击养殖业

人均消费能力提高令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预测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将突破60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肉类依旧是大多数人的刚需,因此肉类加工和家禽养殖等依旧是重要产业。但是饲养供人类食用的动物,是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原因之一,素食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开始呼吁减少肉类食用,而人造肉的出现恰逢其时。因此,有部分企业看好人造肉的发展前景,大量资本开始入住。

中国家禽养殖行业发展趋势(二)

2019年5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工作通知》,明确要求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推动形成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整体的养殖环境,而且饲料种植业也将伴随着家禽养殖业的快速扩张得以升温。

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2019-2021年中国家禽消费市场大数据及饲养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查看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下方链接:

网页链接

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广东省大数据骨干培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人工智能、新零售、电商、教育、视频、生物、医疗、音乐、出行、房产、营销、文娱、传媒、金融、环保与公共治理等领域。更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请访问艾媒报告中心(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