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名单之外的中信、光大,为何能啖金控“头道汤”?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4

19年前,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下称“光大集团”)和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集团”),成为“2+1”(另一家是 $中国平安(SH601318)$  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特批试点单位。

19年后,两家集团又一次因为金控而同批亮相。6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分别受理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关于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下称“金控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

2018年11月2日,央行首次披露五家金控试点公司是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即现在的蚂蚁集团)、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

作为“初代”金控集团的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并不在五家金控试点公司之列。

不过,两家集团成为新一代金控集团首批申请者,似乎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自执掌光大集团以来,一直积极地为金控集团的发展建言献策。而如今中信集团掌门人朱鹤新此前任央行副行长时,分管的一个领域便是金控监管。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在2002年获得的是综合经营试点资格,与本身就是金融机构的中国平安集团不同,这两家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并没有获得金融许可证,在母公司层面是没有监管的。根据目前的监管导向,金融须持牌特许经营。因此,光大集团和中信集团此次率先申设金控公司,更像是“补上历史这一课”。

进入2020年以后,已搁置十余年的金控监管大法加速落地。2020年9月13日晚,《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发布。随后的11月1日,《办法》正式实施。

就在《办法》正式实施的次日,作为五家金控集团试点之一的蚂蚁集团,被一行两会一局约谈。第三天,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被叫停。

如今,五家试点公司的试点推进情况,尚不为外界所知。中信和光大领衔新一代金控集团的申设,在金控公司的管理上,或许将为后来者起到标杆作用。

“初代”金控成长史

虽然央行同日公告了中信和光大的金控公司申设信息,其实两家公司递交申请的时间却有先后:中信递交申请的日期是5月28日,是首家递交申请者。而光大集团递交之日则是6月4日,即央行公告当天。

另外,光大集团申请设立金控公司,是以其自身作为设立主体。而中信集团的申请主体却是中信集团的孙公司——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有限”)。

这两家国字头集团,成立也有各自特殊的历史背景。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集团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荣毅仁创办。

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

2011年,中信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即中信集团),并发起设立了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中信股份(00267)$  ”,0267.HK)。而中信股份便是此次作为金控申设主体的中信有限的母公司。

天眼查显示,中信有限成立于2011年12月27日,对外投资26家公司,包括中信信托、中信消费金融公司、中信投资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中信资产运营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中信财务公司等金融、投资类公司。

光大集团成立于1983年8月18日,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的倡议下在香港创办。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大集团已成为横跨金融与实业、香港与内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国有大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

不过,2002年GW院特批“2+1”综合经营试点时,由于中信集团和光大集团的主体是实业集团,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集团本身并未获得金融许可证。

2012年9月17日,央行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

该规划同时提到,推动中信集团公司和光大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办成真正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

这一年,光大集团的改革重组调整完善方案获批,着手重组。

2014年7月7日,光大集团改革重组细化实施方案获批,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

次月,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100%股权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实现了境外整体上市。

两家老牌国字头集团,分别完成了重组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具有现代治理结构的股份制企业。

但是,距离成为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两家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巨头的金控新梦

进入2018年后,高层和监管部门关于金控公司监管的思路和信号开始明确。当年1月,原银监会在2018年全国银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清理规范金融控股集团,推动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将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李晓鹏执掌光大集团后,在2018年7月提出把光大集团建设世界一流金控集团的战略目标。在多个公开场合,李晓鹏多次对规范金控集团发展建言发声。比如,其在当年两会提交的提案之一,便是关于金控集团的管理模式。

2018年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李晓鹏就“神预言”了一把,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五家左右资本雄厚、管理规范、金融稳健、内部管理健全的金控集团进行试点。

后来果然是五家试点公司。

这一年11月,时任央行副行长的朱鹤新,在公开场合表示首次公开谈及对金控集团的监管思路:重点是“严把市场准入关,明晰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资金来源真实性监管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管控关联交易,完善‘防火墙’制度”。

两年后,李晓鹏和朱鹤新分别作为两大国有金控集团的掌门,相逢在“第三届光大—光华金控论坛”会场。彼时,两人就金控公司的管理,谈了很多看法以及各自集团的应对之策。

李晓鹏表示,《办法》出台后,赋予了金控集团更广的业务领域、更高的品牌价值、更多的风控手段、更大的协同发展空间。光大集团正主动配合监管机构开展联合监管相关试点,提前准备,推动内部重组、压缩管理层级,建立了总部适度多元、子公司专业化经营、事业部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

朱鹤新则认为,《办法》出台后,金控公司通过推动体系内金融机构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而中信集团亦将切实做好各项金控相关工作。

从目前关于两家集团申设金控公司的公告来看,光大集团以其主体作为金控集团,在管理架构上应无太大变化。

而中信集团则以孙公司中信有限作为金控主体,后续是否需将中信系的其他金融牌照比如中信证券,划归到中信有限旗下,目前尚不可知。

2018年11月2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为避免金控公司滥用实际控制权、干预所控股金融机构经营、利益输送等问题,对其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比如,不得滥用实质控制权,不得干预所控股金融机构的独立自主经营。简化金融控股集团的法人层级,促进股权结构简洁、清晰和透明。加强对交叉持股、反向持股的监管

曲折金控监管路

在金融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底是分业经营好还是综合经营妙,从国际上到国内,一直都在这两大模式中上下求索。

而金融改革和监管模式的变迁史,亦是金融秩序安与乱的交错史。

1993年12月25日,为了整顿金融乱象,恢复金融秩序,《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确定了分业经营这一金融改革的重大决策。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发布,成为正式实施分业经营的标志。

不过,彼时,对于是采取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国内外的业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199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

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改革思考录》里回忆,当时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设立大量非法金融机构,为支持当地大干快上提供金融资源,风险积聚。但是,在处置金融风险和问题金融机构时,一大难点是由谁出钱,“这是最痛苦的决策过程”。最后GW院拍板,决定按照“谁组建,谁负责处置风险”的原则确定处置资金来源,即“谁的孩子谁抱走”。

此后,“谁的孩子谁抱走”,便成为监管部门划分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权责的底线思维。

而在国际上,关于混业经营的讨论一直绵绵未休,且信号日趋明朗。1999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控股集团监管规定》。

同年,为了响应金融业发展新趋势,以及应对欧洲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的竞争,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该法案准许成立金控公司进行混业经营。实行了66年的格拉斯·斯蒂尔法案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国际大趋势之下,国内对于综合经营也开始逐渐松绑。2003年《商业银行法》修订,明确商业银行可以投资入股基金、信托、保险和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2004年6月,银、保、证三会公布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规定了对金控公司的监管应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确定了对金控公司的初步监管框架。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试点”。

2005年,《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进行“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在2008年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2012年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和2018年的《“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中,皆提出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只是措辞略有不同:从积极推进,到稳妥推进,再到审慎有序推进

从2008年开始,民企资本系金控风起云涌,地方系金控各立山头,更有那互联网系金控巨头们搅动一池春水。2015年,一出出资本系大戏粉墨登场,急弦繁音。

一朝梦醒,已换天地。

如今,已迈入“十四五”,关于金控公司,从监管大法到试点主体,已渐次落地。

在光大、中信申设后,这五家金控试点公司中,谁又将成为第一个申设者?

 @今日话题    $光大银行(SH6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