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巴菲特和芒格,价值投资苦吗?

发布于: iPhone转发:3回复:5喜欢:5

这个问题上,巴菲特和芒格在公开场合的表达不完全相同。巴菲特公开场合从来没有说过价值投资苦,虽然有很多不愉快的投资经历,会生气、失望、懊悔,但他展示给世人的总是乐观和积极向上。芒格不同,芒格更加理性,他用过“熬”,“痛心”,“心烦”等词形容自己的投资之路。

我们先看看巴菲特经历过什么:

控股伯克希尔,巴菲特投资路上犯下的第二大错误,只是因为管理层下调1/8美元的收购价,他一气之下收购了伯克希尔并赶走管理层。放弃年化40%的收益收购一堆劣质资产,可见愤怒到何种程度;

华盛顿邮报从38跌到27以后,巴菲特开始建仓,一直买到21,花1062万买了46万股,打光所有子弹,最后跌到18,市值800万,73年初第一次买进到75年初才回本。华盛顿邮报当时面临水门丑闻的诉讼,股价一直跌。想想现在的腾讯和当年的茅台,面对的压力比华盛顿邮报小多了,有几人能坐得住?$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发布罗晚报:巴菲特1977年花3200万买入税前利润170万的发布罗晚报,从此官司不断,甚至他都厌倦了,79年底解决了法律问题,80年底工会又开始罢工,81年底才解决,期间亏损如下,78年140,79年500,80年1000,81年150,82年开始盈利1900万并逐年上涨。发布罗晚报当时面临的法律诉讼多到巴菲特都承认失败;

所罗门:临危受命出任所罗门董事长,几乎压上了一辈子的声誉去收拾烂摊子。

以上这些投资,对于普通人,任意一笔都是难以承受的心理打击。除了华盛顿邮报,其他几笔巴菲特都表达过悔意,但他从来没叫过苦。

再看看芒格说过什么:

“1973、1974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50年一遇的崩溃,合作伙伴亏了钱让我痛心不已,再加上看到股价小于清算价格更是心烦。人总会有心烦的时期,过了就好了,这是对性格和耐性的一个检验,一个专注于投资人在1973年不会不烦,如果不会,就过的不是正常投资人的生活。”(Wesco annual meeting 2006)

“我们这代人,我们这批做价值投资的人,哪一个不是熬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坚持下来的,都很成功。”(Daily Journal annual meeting 2017)

“我和沃伦天生有一种hair shirt式的信托责任,如果我们不能为信任我们的人带来很好的投资回报,那么我们就会极度不安,好像坠入了万丈深渊。当我们不再为分享部分收益而管理他人钱财、我们自己和股东风险和回报一致时,感到舒服多了。”(Wesco annual meeting 1999)

为何巴菲特对价值投资苦只字不提呢?我认为可能有几个原因:

1、巴菲特确实有无与伦比的性格,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乐在其中,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2、巴菲特年轻的时候上过卡内基的课,深知如何和公众沟通。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很少说什么不好,说的多的就是会计准则和期权、衍生品,所以说自己热爱的价值投资苦不符合巴菲特的处世哲学。

3、作为价值投资这一代领头人,恩师最出色的弟子,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劝退对价值投资有兴趣的人。有一点能佐证,巴菲特对价值投资需要的高智商也几乎只字不提。

4、可能还未到时候。也是佐证,在《经营伯克希尔50年的总结》上,巴菲特第一次提到“一生最昂贵的代价,用伯克希尔而不是巴菲特合伙企业买入国民保险公司——现在伯克希尔的基石,这也导致后续的一系列收购是基于伯克希尔而不是合伙公司,我想了一辈子都没想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显然巴菲特不可能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这话不能早说,会损害和伯克希尔股东的关系。而说这话的时候,当年那一批股东几乎都已经离世了。

“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意识到价值投资是带苦的,隔上几年就需要熬一段时间,连大师芒格也不能例外,自己在遭遇相同的痛苦时,就能更冷静,没那么害怕。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未知。如果知道在重复大师走过的路,那还能有多苦呢?

$伯克希尔-哈撒韦A(BRK.A)$

#价值投资之路# #价值投资金句# #巴菲特#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2-06 13:26

2022-02-04 09:06

没有交易者苦

2022-02-03 22:57

说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