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金融圈都在焦虑,如何从社融数据中找出利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1800字 丨阅读时长约为5分钟

免责声明:本文是个人日记,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中所有观点, 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

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

社融数据,这么重要的指标。整个周末,都没有出现正儿八经的解读,能搜到的都是这种段子。

这是因为:

1,正儿八经解读的文章,现在的情况都是这样:

2,很多投资者,并不在乎具体的数据到底是怎样。

二、

为什么避免这篇文章被404,我尽量写的婉转一些:

1,cpi 距离预期还有小幅度距离,ppi离预期还有中等幅度的距离。

2,M2距离预期还有小幅度距离,M1距离预期还有大幅度的距离。。

关于社融数据,则体现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乐观主义精神。

此外,我们明显发现,单方面降低存款利率带来了的明显负面效应,居民更加不愿意存款,而选择了购买理财。

当然,导致四月份金融数据如此这般,最根本原因还是:居民和企业的投资与消费意愿,实在是太低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低,则不是我等可以多言多语的。

三、

那么,为什么金融圈会陷入到“寻找利好”的焦虑呢?

因为这次公布的数据,和近期股票走势,非常不和谐。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对于政策和数据的感受,取决于近期的市场走势:

1,如果近期股市上涨,那么即便是大利空,也会理解成利好。

2,如果近期股市下跌,那么即便是大利好,也会理解成利空。

正常来说,这么一个明显利空的数据,在震荡市或者下跌市的环境中,都会引起一波很热烈的讨论,并且伴随着市场的下跌。但因为五月以来比较强的走势,反而大家都不敢或者不想说话了。

对于卖方来说,与其实话实说,冒着被404和投资者讨厌的风险,不如拿着放大镜,找一找利好。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今年的回本梦才刚刚开始。这K线这么好,什么利空,明明是利空出尽。

经过一个周末的较劲儿脑汁,闪光点还是有的:

数据不好,那么政策的预期就会走好。说明接下来要降准降息。

四、

但其实,整个周末也并非没有利好消息。

美国生物药法案,修订版放出。这个法案就是直接导致药明康德暴跌,从而带崩整个医药生物板块的法案。

目前,消息如下:

美国权威生物技术组织BIO向美国立法者递交了一份最新调查结果,有望为药明等企业赢得转机。该报告为与中国CXO“突然脱钩”,对于美国公司及患者究竟有多大影响,做了更为具体的量化。

这一报告透露了两大关键要点:第一,立即与中国CDMO断绝关系,可能对美国长久以来的药物获取造成损害;二是行业受访者估计,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将需要长达八年的时间,才能在中国境外找到替代合同服务提供商,来生产其批准的药物。

生物医药法案的听证会的时间是5月15日。

医药生物板块,是当下A股和港股少数,真正的估值洼地板块。整个板块的均值回归是迟早的事情。尤其是港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和红利板块,均录得大涨的情况,生物医药板块的性价比就更加的提高了。

五、

总之:

1,社融在圈内的影响非常大。但公开的讨论,都集中在段子之上。除了卖方和专业投资者的沉默之外,更大的影响是,近期市场比较好的表现,淡化了投资者对于利空的敏感度。

2,股市是一个复杂博弈。对于现实的敏感度,经常会被资金和情绪面所钝化。反应利空,往往需要多个交易日。

明天最好的关注点,反而是债市对于金融数据的即刻反应。另外就是港股对于生物医药反应,以及红利板块的逻辑进一步演绎。

作者:皑(ai)大佳

感谢大家的阅读,更多的交流,我们评论区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些许的帮助,请您帮点一下右下角“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