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识人五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李悝,魏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对魏国的法律、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的贡献。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此篇最重要的是讲述李悝著名的识人五法。此五法不只在当时让魏文侯确定了国相,也让后世的我们在择友、选人、用人方面有了个好的参照。

当时,魏文侯手下有两名异常出色的贤士——魏成和翟璜。他想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国相。但是又不知道选谁好。便问李悝道:“都说如果家里贤穷就想要贤良的妻子,如果国家乱了就想要才德兼备的国相。现在,我想要选择国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觉得哪一个好?”

李悝本还推辞了一下,但经不住魏文侯再三问,便告诉了他留传于世的识人五法。

第一法 居视其所亲。这句话的意思便是看人,你要看他平时所亲近的。

也就是说,他平时跟什么人交往,他就是什么样的人。正所谓近之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我们平时跟朋友交往时,很多时候都会受朋友的言论、行为影响。比如,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一起,你就会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如果跟懒惰散漫、悲观消极的人一起,你就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而对比魏成和翟璜:魏成的朋友是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贤士,德才兼备。所以魏成自己也是。

而翟璜,虽然推荐了善于打仗的吴起为西河守令,但吴起为人是贪利好色的,且曾经杀妻求将,母死不归,实在算不上贤士。那翟璜与之为伍,也必定不会德才兼备了。

第二法:富视其所与。这就告诉我们,要看那个人在富贵时怎么支配自己的财产。

就像魏成,虽然享有千钟的俸禄,但是十分之九都用在了外面,只有十分之一作为家用。而翟璜呢?当李悝反问他时,他无言以对。

我们在日常交友时也要带眼识人。虽然那个人很有钱,但是,如果他的钱都用在吃喝玩乐或者为富不仁上,那纵使他对你很大方,也请你疏远此人;但如果他的钱用在做善举上,证明此人心有仁义,值得交往。

第三法:达视其所举。这是说要看他在显赫,居于高位时所举荐的的人才。

魏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一心一意想帮魏文侯找德才兼备的人。所以,他向魏举荐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人。而这三人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贤士。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强大的秦国知道魏国有段干木辅佐,竟然放弃攻伐魏国了,让魏国免于战乱。段干木功不可没。所以,这三人,魏文侯都尊奉为老师。

而翟璜举荐的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虽然个个都有其才能,但有的有才无德,如吴起,有的在人情练达上不懂变通,如西门豹,有的只能做将领,如乐羊。都不具备德才兼备的条件。所以,魏文侯便只将他们任用为臣属。而翟璜自己呢?竟然因为李悝不向魏文侯举荐自己就跑去质问,自然是见识浅陋,心胸狭窄,算不得良相了。

所以,我们在职场上,身为老板或者高管,向下面的人征求用人意见时,如果遵循这条原则,相信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第四法:穷视其所不为。这是说,看人要看他穷困时所不屑做的。

就如吴起,在贫穷时,竟然杀妻求将,可见此人并不是仁义之士。而段干木虽然住在陋巷中,但仍然保持高风亮节,可见才德兼备。

我们在平时与朋友交往时,也要看下那个人在穷苦时,如果都能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出卖良心以获得利益,或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那这个人便是值得交往的。

第五法:贫视其所不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人要看他贫贱时会不会去取些不义之财。

如果他贫贱时会选择去偷、去抢,或者去骗,那这个人便不值得交往;反之,如果他宁愿过着清苦的生活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那这个人便可以交往。李悝的识人五法让魏文侯茅塞顿开,最终确定了他的国相是魏成。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B股指数(SH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