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住别乱动更适合大部分投资者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之所以萌发出写本文的想法,是源于看到网络上各种平台铺天盖地的行业投资感悟分析帖子,有感,所以想说一说我自己一些粗劣的想法。由于自己工作性质的原因,可以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炒股的人,这里也不乏许多几十年股龄的老江湖,我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谈起股市心得都各有见地,说出的许多观点言论甚至不像是一个普通股民,更像从事多年行业研究的学者,但多年来在投资中的综合回报却不甚理想

      我非常能理解许多股民,因为毕竟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所以我知但凡敢杀进股市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聪明人,但2亿聪明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我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分析某家公司,从宏观经济到市场趋势,从政策到产业,然后把公司的财务,管理人法律纠纷,抽屉合同、对赌协议分析了个底朝天,但一段时间过去,市场结果并不如他意,于是回来认错,开始总结为什么市场和自己研究的有偏离,研究的时候到底哪里出了错,忽略了哪里,也就是所说的复盘。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周而复始。你会发现市场打你的方式总是不一样,刚给了你一耳光,你长了教训护住了头,结果下回市场踹你肚子,你又长了教训护住了肚子,结果下回市场踢你屁股。市场好像总是比我们这些聪明人还聪明一点,也或许是我们这些聪明人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聪明。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想一下,且不说2亿股民大多数都是普通投资者,非专业出身又非天赋异禀,而即便真的天资聪颖,但要知道金融业是一个学历超级内卷的行业,那些基金经理,投行专业户,硕士应该说只是门槛,学历不能反映能力,但的确反映了智商,一群高智商的专业从业者,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投研团队,我想一定大过了许多天赋异禀,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未必能精准的预判市场。

       我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今年2月份,在线下听了交行连平教授的论坛,当时1季度还没结束,但当时提到的很多方向应该说今天都逐一兑现或正在兑现的路上,当时主要说了几个方面。

 一、2022年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会形成一升,一降,一平的特点

二、消费主要看疫情,就业,地产,汽车的表现,上半年预期不如下半年

三、出口具有韧性,但增速边际走弱,进口对初级产品依赖度高

四、CPI与PPI剪刀差或在年中逆转,CPI四季度可能破3,通胀会加剧

五、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宽松,降息空间很小,但仍有继续降准的空间

六、房地产调控趋向温和,央行,银保监,住建部等政策态度明显,地产或恢复稳定

七、美联储加息对A股影响有限,且加息下金价仍有望获得支撑

八、3季度会进入新一轮的猪周期

九、2022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能超预期,保守定调5.5%,乐观情况可以达到5.7%

       这基本是那天讲座的简要,具体我就不一天一条展开说了,当时是2月份,两会也还没有召开,也就是当时连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还没有定调,但当时提到的许多内容基本都已经陆续兑现,可能咱认为这个研究团队挺厉害,但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团队厉害只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一些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所以本就具备了先知先觉的条件,比如:全年目标5.5%,两会还没开,但他们的研究团队就已经知晓大概,因为各地方政府会在两会前提交自己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而各地方提交的目标都在5.5%或以上,也就是高层内部先给你个调调,今年全年增速我们预计达到多少,你别给我报个3.5%,然后各地方往上报,最后开会公之于众。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我认为前瞻到这个份的团队,研究力已经很强了。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预判错了A股今年的表现,对牛市预期很高,而没想到4月份直接上证就杀了600点,团队尚且如此,那我们自己分析,研究的,有时的很专业,很有逻辑与长期眼光,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大部分人长持了一家公司,一年,两年,几十倍的回报,或许并不是因为真的看对了企业的成长价值而获得了企业增长的红利,而是因为在低位选择了一个企业持有了两年,获得了价格的增长。但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把这样成功归结于是运气。对于大多百姓的投资者,在我们开始研究赛道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吃二道粮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你不能什么都不懂一顿乱卖,但也不要走火入魔过分专业研究,因为你的确不是专业的,你研究的很多东西,只是你自己认为对。对于大部分人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先找个主线,别做的太偏,比如高层对于地产的态度,居民情绪与后疫情时代的购买力等等都已经这么明确了,你看到政策在护盘就还要往里冲。在比如教培都已经这样了,因为一个新东方你又扎进去了,这就是偏主线偏的太多。只要不偏太多然后找到龙头,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就是进龙头,你所有研究的东西,人家已经用市场地位的结果告诉你了,你还在那自己研究什么呢?然后找一个连续盈利的,且盈利逐年在增加的企业,好企业大部分是市值增加,但市盈率在合理位置几乎不产生变化的,如果盈利不逐年增加,市值很难良性增长。找个股价在低位的回撤了50%-60%的,规避掉有摘牌风险的,这个是最近几年要着重关注的。然后最后一件事就是,埋伏进去,趴住了就可以了,别总受那涨涨跌跌的毛刺影响。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也可以做个37分仓,拿70%的仓位趴住,拿30%的仓位折腾。与其把希望寄托于自己天赋异禀,不如找到确定性更大的简单方式。

       这是我对长期投资的一点个人看法,突然有感,想到哪就敲到哪了,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一些启发,对于大部分百姓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趴住了别乱动。本文仅作为本人投资笔记与思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