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鉴今】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日美贸易摩擦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日美贸易摩擦开始加剧。
1973 年,美国对日本电视机和收音机进口实行配额限制。
1975 年,日美两国在纺织品领域发生贸易摩擦。
1977 年,美国对日本钢铁产品进口实行“自愿限制”措施。
1978 年,美国通过《1974 年贸易法》的“301 条款”,对日本发起多项调查。
1979 年,美国对日本汽车进口实行配额限制。
1981 年,里根政府上台后,要求日本开放市场,减少贸易顺差。
二,日本放开金融
1984 年,日本放宽了对外国银行在日本开设分行的限制,并允许外国银行在日本从事证券业务。
1985 年,日本政府放宽了对国内银行的业务限制,允许国内银行从事证券业务。
1986 年,日本政府放宽了对外国证券公司在日本开设分行的限制。
1988 年,日本政府放宽了对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允许国内证券公司从事外汇业务。

三,重大转折

1985年,美国和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广场协议》,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1986 年 1 月到 1987 年 2 月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了近 50%,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下降,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从 1986 年 1 月开始到 1989 年 5 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下调利率,将基准利率从 5%降至 2.5%。

1986 年 9 月,日本和美国签署《日美半导体协定》规定日本必须停止在美国市场上倾销芯片,并设定了日本芯片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和市场份额上限。此外,日本还必须向美国开放其半导体市场,并允许美国企业在日本设立工厂。

1989 年 5 月至 1990 年 8 月。日本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加息、收紧货币供应等,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衰退和股市、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四,ICU中的催眠疗法

1990年声称三分之一跌幅为主动回调,并坚持对房地产限贷政策,继续货币紧缩。

1991年岸田文雄的叔叔宫泽喜表奏处理不良债却被否

1993 年 才被迫承认衰退。4 月,日本政府推出了“紧急经济对策”,包括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支持企业等。

1995年,日本降息至0.5%仍不能刺激贷款,民营企业惧怕负债而纷纷减产减少资本投入,放弃需要长期研发升级类业务。

$日经225指数主连(NKmain)$ $道琼斯指数(.DJI)$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