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3

航運產業明星股|長榮、陽明、萬海

工商時報 邱莉玲 2022.01.27

全球海運物流鏈惡化,2022年在新增需求仍然超過新增供給下,艙位吃緊支撐高運價續行,法人看好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獲利將一路旺。據Alphaliner、Drewry等國際研調機構估計,2021年全球航運業總獲利可望達到2,0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2022年也有機會挑戰1,500億美元。

在2022年新增需求方面,歐美經濟持續轉強,遠洋運價展望佳,大陸、東南亞疫後復工搶出口,持續推升運價及貨量,加上全球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1月1日生效,將使跨國、多邊貿易量增加,推升貨櫃航運長期需求。另在高運價方面,上海航交所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開春首周就飆出新高,貨代業者預估,到農曆年前出貨高峰還有一波漲價潮。

接著,國際航商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自2021年9月開始凍漲運價,即將在2022年2月結束,未來運價很可能隨季節性轉強,漲勢再起。此前,COSCO、長榮等航商已搶先一步,公告從2月起調漲亞洲至美國GRI,每40呎櫃調漲1,000美元。

長榮 首季有換約漲價利多

長榮(2603)2021年前三季大賺1,582.79億元,法人估全年獲利約2,300億元以上,其中逾五成獲利來自大陸市場,看準大陸是疫後生產最充足、出口穩定增長的市場,集中船隊運力在大陸輸北美、歐洲等主要航線,以及日本、南韓、台灣、東南亞等地出口到歐美的航運市場。

長榮2022年第一季最大利多為歐洲線換約,長約價可望增長二至三倍。長榮2021年有四艘2.4萬TEU大船交船,投入歐洲線營運,將貢獻運能6%,2022年還有六艘2.4萬TEU大船交付,在高運價看回不回的情況下,營收不看淡。

陽明 啟動造櫃計畫

陽明(2609)2021年前三季大賺1,098.87億元,法人估全年獲利上看1,500億元以上,其中逾五成獲利也是來自大陸市場,歐洲線、美國線都是主力航線,2022年第一季歐洲線換約,長約價看增二至三倍。

陽明2022年將有六艘1.1萬TEU新船交付,預計投入美東、地中海等航線,市場缺櫃嚴重,陽明也將先提出造櫃計畫,為維持在THE聯盟裡一定艙位供給率和地位,未來造船或租船計畫也勢在必行。

萬海 在亞洲擁港口優勢

萬海(2615)2021年前三季獲利692.35億元,法人估全年獲利上看1千億元以上。以亞洲線為主力,藉由大陸出口與區間航段網絡加速遠洋貨載的發展,亞洲市占達15%,並在台灣、日本、越南投資多達八個港口,在三地全球進出口貨量排名前三大航商,未來在船期安排與客戶服務上較其他航商具優勢。

萬海2021年第四季陸續加碼授權逾5億美元(逾台幣140億元),大手筆在市場搶買二手船,即時投入亞洲線搶賺新天價;2022年預估還有12艘新船交付,合計52,630TEU,另二手船第一季將交船5,642TEU、第二季交船5,322TEU。

$中远海控(SH6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