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Smart Beta基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两年有一种叫做Smart Beta的基金突然就火了起来。

可能很多小伙伴并不太清楚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大家在基金投资的时候,反而会经常买到Smart Beta基金。

比如什么基本面50、红利潜力等等之类的,都算是Smart Beta基金的范畴。那到底什么是Smart Beta呢?

01

Alpha和Beta

要说清楚什么是Smart Beta,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基本概念。什么是Alpha和Beta?

在投资领域中,投资的收益分为α收益和β收益。

α(Alpha,阿尔法)指主动投资收益,来源于选股和择时,也就是我们说的超额收益。

β(Beta,贝塔)指被动投资收益,也就是市场收益。

如果打一个不太精确的比方来说,如果你去年买了某个指数,这个指数涨了10%,你的收益就是10%,这个收益指的就是β收益。

如果你买了一些个股,涨了30%,那么超过指数收益的部分,就是超额收益,也叫作α收益。

而在基金投资中,如果你买的是主动型基金,那么你的目标是为了赚取α收益,但也会为此承受更高的风险。

如果你买的是指数基金,那么你赚取的就是β收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收益情况和指数的涨幅是齐平的。

理解了这个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聊聊什么是Smart Beta。

02 

Smart Beta

所谓的Smart Beta,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在β的基础上,进行Smart处理,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以确定的规则对成份股进行筛选或对成份股权重进行优化配置,以承担一定风险或投资组合来获得超越传统市场的回报。

这个解释非常拗口,很多人可能听的云里雾里。

再举个栗子吧,譬如把某个指数的一摞成分股摆在那里,然后设定一些规则。

比如说我要这些股票里面常年分红最多的,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对这些股票再筛选一遍或者调整一下权重,最后在原先的基础上整出一个新的组合(也可能仅仅是权重的调整)。

这样说虽然不太精确,但基本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在被动投资指数的基础上加一些筛选指标,然后整这么个玩意,就叫做Smart Beta。

其实这个策略在风险程度和主动化管理的程度上,是介于传统的α和β之间的,因为他会选择主动投资的逻辑,比如红利、价值之类的,但是他在执行投资的时候又和被动基金是一样的,严格执行确定的规则,没有主动的影响。

换句话说,你可以认为,Smart Beta基金就是一种有主动管理策略的被动指数投资基金。

那么市面上有那么多不同的Smart Beta基金,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先撇开不同基金公司的因素,他们区别在于投资策略的不同,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筛选条件不同。

03

Smart Beta的因子

Smart Beta可以简单分为单因子策略和多因子策略。(嗯,这个因子意思就是筛选条件,专业的说法叫因子)

大家比较常见的因子比如质量、价值、红利、低波等等。所谓单因子策略就是仅仅使用单个的因子进行筛选,多因子就用多个因子来筛选。

那么这些因子啥意思呢?

质量因子,就是找一些基本面优质的成分股,倾向于收入稳定、盈利能力强,这类公司长期表现可能不错。常见的质量因子比如ROE、ROA等等。

价值因子,是寻找相对低估值的股票,比如说市净率、市现率、市盈率、市销率等等。

红利因子,就是选择分红比例高的,当然,这个因子不仅仅是分红带来的收益,因为要分红企业就要有盈利,高分红的话意味着盈利良好,这个方面同样可能带来超额收益。

低波因子,选择波动率较低的股票,波动率低不仅仅意味着股价的平稳,同时也有企业本身的稳定。

除了这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因子,比如动量、高贝、成长等等,还有就是不同的组合筛选,比如成长价值、红利低波等等了。

这些不同的因子和组合起来的策略其实给投资人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当然,选起来可能也会更头疼。

不过今天咱们只是聊一些最最基础的知识科普,未来咱们还会继续对Smart Beta基金进行一些分析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