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8
集装箱制造三年景气拐点,市场箱量紧缺,4月集装箱产量同比上升107.2%。
超预期亮点:
红海危机持续,巴以谈判再次破裂。需求端:货量持续回暖,欧线爆仓已至6月上旬,船东将在六月初继续涨价。因航线延长及港口吞吐量持续拥挤,集装箱消耗速率环比上升。经研判,集装箱行业最新景气度已从过渡区间重回景气区间。
市场验证:
中集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集装箱业务复苏明显,干货集装箱销量同比上涨近5倍。中集集团预测表示,今年集装箱制造量有机会超350万TEU(20英寸的标准箱),整体行业前景好于去年。中远海发以集装箱制造为核心业务,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四成,动因为集装箱业务回暖。
线下调研:
核心大厂满产,订单排到12月份,停止接单。
集装箱涨价二季度正在进行,三季度涨价预期强烈。
$中集集团(SZ000039)$ $中远海发(SH601866)$ $中集车辆(SZ301039)$

全部讨论

05-20 10:45

中集集团目前的最大问题,仍然在海工资产平台带来的持久亏损,不知道窟窿到底有多大。同时,偶尔的汇兑损失也是触目惊心。跟踪了中集十七年了,总体是吃过肉,也给予过厚望。但越到现在,越能理解资本市场为何不给他千亿估值。中集从引入海工以来,特别是造了十几座钻井平台,就开始在持续失血的路上越走越远。今年麦伯良说考虑卖掉海工平台,其实也是骑虎难下。持有,继续亏;卖掉,成交价格可能惨不忍睹,对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曾经卖地、卖箱子,几百亿的利润,都投到了海工,如果正常有序经营,早就盈利丰厚了。你能想象一家销售额过千亿、利润却只有十个亿不到、还要称为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吗?你能想象由于前期尽调不到位,刚打过去的几亿收购资金,迅速就被债主划走的企业吗?对马士基投资损失可以算意外;对集瑞重卡的投资损失,可以也算正常。复盘这么多年投资者对中集的长期投资,不由得深刻怀疑,中集的经营决策,背后有一些我们不为所知的考虑,或许更多的,是公司不得已而为之吧。

05-15 11:29

五一长假过后,整体箱源紧张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各大船公司在主要始运港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箱,尤其是大高箱,部分船公司继续加强管控拉美航线的用箱;即便新船在不停地交付,但可租赁的空置船舶日趋减少,1700标箱以上的船舶租赁费用也正在大幅上扬;6月底之前,中国制造的新集装箱已被预订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