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资书摘——《投资中最重要的事》:让我带你回到成长型投资与价值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漂亮50”的狂热时期,看一看成长型投资的极端例子。

1968年,我得到了在投资管理业的第一份工作,在纽约第一国民银行(现在的花旗银行)投资研究部做暑期工。银行采用的是所谓的“漂亮50投资”方法。投资目标是确定长期收益增长前景最为光明的企业。除了增长率,投资经理还强调“质量”,意即具有实现增长预期的高度可能性。当时公认的说法是,如果一家公司成长足够快并且质量足够好,那么股价高低是不需要考虑的。如果股价以今天的指标衡量过高,那么过上几年它就会物有所值。

于是,就像现在一样,医药股、科技股和消费股在成长型股票投资组合中占了极大的比重。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包括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如IBM施乐柯达、宝丽来、默克礼来雅芳可口可乐、菲利普·莫里斯、惠普、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珀金埃尔默——都是美国的大公司,都有着光明的成长前景。既然这些公司是不可能出问题的,那还犹豫什么呢,倾囊买进它们的股票就是了。

将时间推后几十年,现在的你如何看待上面列举的那些公司?有些公司,如柯达和宝丽来,因为不可预见的技术变革导致基础业务锐减。其他公司,如IBM施乐,因为行动迟缓成为新兴竞争者大快朵颐的猎物。总而言之,自我开始工作以来的42年中,在纽约第一国民银行的名单里,一些美国最好的公司已经衰落甚至倒闭。长期增长的持续时间不过如此,准确预测的能力也不过如此。@被解放的mogwai @林奇法则 @forcode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