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89回复:37喜欢:119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银行股,我个人觉得你都可以学习思考一下目前的银行股,马蔚华在这个讲话中涉及东西很多。——老股民

$招商银行(SH600036)$
马蔚华:银行业科学发展与转型 (2013-01-09 10:20:37) 转载▼


发言实录:  
马蔚华:尊敬的再平会长,各位同行,各位朋友,谢谢关照我,等会儿我要上机场。

  这次论坛的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什么是银行的科学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银行转轨、社会观念转变的时候,所以能够顺应变化,能够成功转型,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银行的科学发展。

  银行是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受各方面影响的一个行业,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对银行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外部的经济环境,一个是各种各样的约束条件,一个就是银行的市场需求。我觉得可能这三个方面已经概括了银行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制约。

  外部环境变化。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几乎10%。但是从今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常态。决定经济放缓的原因很多,有人口红利的减少或者削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有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逆转,还有由于脱媒导致的储蓄率增速放缓,还有环境、土地、资源等等的制约。所以中央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非常符合这个客观现实的。

  银行过去三十多年,在经济保持10%的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增速是22%,未来这种高速增长的情况显然不会再出现。和经济放缓同时出现的还有这么几个情况,一个就是脱媒,一个就是利率市场化,而这两个方面在今年,从去年到今年非常明显。脱媒这是在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的信贷融资份额应该是逐渐的减少,而且迅速的下降。我们都感觉到传统的存款越来越艰难,因为去年全国的银行存款只增长11.9%,这个数字比前十年的平均数少了8.5个百分点,由此引起的贷款比前十年的平均数减少了3.4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因为CPI一直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话,那么今年当CPI降到两点几的时候,这种现象依然在加剧,这就是美国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这种银行脱媒的现象。钱到哪儿去了?我觉得大家可以算一算,今年尽管股市低迷,也有八千多亿的融资,债券到十月份已经将近两万亿,信托这五年每年年均增长一万亿,理财产品的累计已经十六万亿。你想这么多的钱都是从原来银行存款分离出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股权投资基金,每年增长的私募基金是50%左右,还有不太科学的统计,3.8万亿的民间借贷。

  为什么会跑到银行体系外?因为金融市场的利率更符合实际,而这个金融市场形成的利率水平反过来它也会影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今年央行顺势而为扩大了存贷款的浮动范围,这就使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我觉得利率市场化不是哪一天我们周行长把存款的上限、贷款的下限宣布解除,而这个过程,就是刚才我说的脱媒引起银行体系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它会加快银行体系利率化的进程。

  有一个统计我不知道对不对,说到现在,今年60%的贷款、20%的存款已经实现市场定价,它还是非常快的。

  在银行脱媒的同时,银行融资中介脱媒的同时,银行另一个主要功能,支付的功能,这也严重的遭到脱媒。第三方支付年均增长百分之百,已经突破两万亿,2014年可能要突破四万亿。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现在各种各样的结算功能,甚至是融资功能都层出不穷,已经离开了银行传统的模式。还有一个重头投资,可能将来连交易所都会受到挑战。马克脸谱可能对我们传统的金融都非常有挑战,如果在脸谱的8.4亿客户里,通过云计算、征信体制,可以脱离银行中介,完成它的工作过程。所以我觉得,这个大的环境对商业银行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变化。

  第二个约束条件,我觉得最大的约束条件就是资本的管理,我们做商业银行的都会感到节约资本成为我们内在的、自觉的、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明年1月1日要实行新资本管理办法,如果达到新的最低资本要求,这个新的资本管理办法不仅仅是资本充足率提高,还有对整个银行各种风险的评价都要消耗资本。所以,这也是促进我们银行资本管理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但是现实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很脆弱,我们现在银行的融资几乎很大程度依靠这个脆弱的市场,所以我们在资本管理方面遇到的约束是前所未有的。

  除了资本约束以外,央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监管约束,这也是新的宏观监管体系建立以来,我们感到压力比较大的。全社会的融资规模控制,过去我们可以往外转移规模,现在已经变成你必须严肃地对待这个事了。今年央行通过差别的准备金率,通过按揭的层次,通过大量的公开市场操作,使银行感到宏观的约束、央行的约束加大。还有各种各样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最大的一个约束就是所有的股东都希望你挣钱,不希望补充资本,所以银行管理者处在一个火山口上。

  除了约束条件以外,对银行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的市场需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银行是服务业,你的服务对象的变化肯定要决定你的发展方向。我们过去在没有那么多资本约束的情况下,大家都是绑大户,都是做大企业、大项目。现在越是好的项目、越是大的项目,可能议价能力越强,同样的资本消耗你的收益率就低。所以现在大家对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重视是空前的,不单单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而是从银行节约资本的内在冲动去做的。但是话说回来,小企业、小微企业在过去全世界的难题是融资难,所以银行为什么不太愿意敢贷,这是它的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千家万户,你要把每一个风险搞定那成本就上去了。

  所以,如何又能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又能够提高定价,这也是门艺术,这也是个风险定价的水平。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会锤炼所有的银行,要提高这个本事。像美国的富国银行,原来十几位的大银行,靠做小微企业做成美国的第四大银行,它当然有它的一套路数、办法,所以这是我们新的挑战。不是拿做大企业的办法、做大项目的办法,用传统的办法就能做的,你做不好,不是风险不可控就是成本不可控。

  还有财富管理。刚才我们经济学家巴曙松讲到社会对财富管理的这种需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国家成为全球第三大财富增长的国家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算计过,中国到去年年底个人可投资的高达62万亿,而且年均增长20%。所以,银行的理财需求日益增长,这点我们在本世纪初已经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肯定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两个脱媒对银行负影响的同时,财富管理市场的剧烈变化一定会给银行的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就是银行必须转向这个方面。

  财富管理在我们现行的银行制度下确实有很多为难之处,因为没有充分的产品可以供应。为什么这两年银行的非信贷业务、表外业务增长的迅速,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财富产品需求逼出来的。而且刚才讲到倒逼机制,证监会、保监会它们在财富管理都采取了很多放宽的政策,银行业我们为了生存也必须得有所创新。

  还有消费信贷也是如此,消费信贷我记得本世纪初几乎是零,现在比1997年都涨了四百倍。消费信贷,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倾向非常令人注意,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

  还有老龄化,可能到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突破2亿人,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过去几乎是零,但将来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不得不使银行设立一个老龄金融部。

  跨境金融。现在中国走出去,外边走进来,中国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对外投资增长也没有低于50%的增长速度,所以跟着客户走出去,还有大量的中国人走到世界,都需要我们金融的支持。

  还有科技领域,特别是移动通讯,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互联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通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给银行带来非常大的变革,它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而这种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产生对金融需求的变化。如果有信用卡就不错了,我们从本世纪初搞信用卡,搞到现在有了影响力,有了一个品牌,觉得不错了,但是很快就变化,移动互联肯定会对支付工具产生新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怎么废除原来的卡,而把卡和手机合在一起,这可能是新的需求。

  我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是个开饭店的人,吃饭的人口味不断变化,你也得不断调整你的菜谱,否则人家就不吃了。银行是服务业,如果没有客户,我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正是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约束条件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是延续过去传统的一招一式肯定难以维系了,我们也深感这个问题的严峻。现在我们如果按照原来的打法非常费劲,不是员工不努力,是外边的情况变了。你如果把你的眼光老是盯住传统的信贷业务,特别是你的眼光还是按照传统的大中型企业优质客户,可能你消耗的资本就多,而回报越来越少。

  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急需要银行能够创新,而这个创新的过程也急需要监管当局的认可、容忍和支持。所以银行业协会办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昨天下午我们和监管当局面对面,监管当局认真地听取我们的意见,我觉得大家的呼声和我们今年银行家问卷的报告,应该说最本质地反映当前银行业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候,我想起当年美国发展的过程中,它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市场,1986年完成,从1986年到1990年美国每年有两百多家银行倒闭,但是中国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但是我们的利差如果按照台湾的利差换算,我觉得盈利的银行可能不多了,无论是定价能力和成本约束,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现在我们还实行分业管理的银行法规,这十年金融市场银行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呼吁法规的修改要适应今天的形势。我当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个提案就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当然一个是法规有了一个容忍我们突破的缺口,但是更多的需要监管当局在这个框架下,在支持的这种允许度下,能够支持银行适应新形势,能够适应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当年美国在脱媒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当时他们修改了原来的格拉斯迪尔法案,实行现代金融法案,允许银行可以混业经营,可以以中间收入来弥补利息收入的不足。我们现在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期待创新,能够不断改变传统。

  招商银行在过去十年中进行了两次转型,本世纪初,针对当时我们同质化的情况,大家都在批发业务,大家大客户,我们提出发展零售业务,发展中间业务,发展中小企业。经过五六年的转型,应该说到2009年那次转型已经取得比较好的结果,主要是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零售奠定了一个基础,中间业务在中国这种制度下能够超过20%也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我们感到,由于资本的约束不断加大,还必须提高你的资本管理水平和整个成本约束的水平,所以要进行第二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商业模式的转变,第二次转型就是管理水平的提升,怎么样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当然,转型是很艰难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刚刚起步,我们看到我们很多兄弟行大踏步地前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关于对银行科学发展和转型的建议,我昨天在会上都讲了,大家都有共识,刚才的银行家报告也都讲了,无论是在资本管理方面,还是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还是在银行的一系列管理方面,以及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和发展中间收入业务方面,我们都有很多期待,希望我们的监管当局能够理解,能够支持。

  谢谢!

来源:和讯银行

全部讨论

2013-01-11 08:42

收藏

2013-01-11 08:30

赞,学习了。老马的讲话看了不少,这次是比较全面的提到了银行的方方面面。老马绝对是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之一。

2013-01-10 13:02

说的好

2013-01-10 01:01

转发,谢谢。信息量很大。

2013-01-09 22:20

谢谢,学习了。

2013-01-09 17:33

银行股。。。

2013-01-09 15:28

银行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干,就看监管让不让干。

2013-01-09 14:41

2013-01-09 14:27

学习了。

2013-01-09 13:51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