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纺织厂如何减碳?碳衡科技赋能老牌纺织厂能源转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转自36碳

本文转自36碳

本文转自36碳

2022年2月24日,碳衡科技的CEO黄彦翔清楚记得,这天他来到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题桥”)位于江苏盐城的纺织厂,目的是给题桥工厂提供计算产品碳足迹的解决方案。

(36碳注:所谓碳足迹,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总和,计算碳足迹往往是企业节能减排的第一步。)

刚抵达工厂不久,黄彦翔就得知,就在当日,上海题桥收到一封邮件,发件方是它的大客户优衣库——邮件中,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表示,需要上海题桥展开产品碳足迹的数据盘查工作,以配合迅销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上海题桥工厂;图片由受访公司提供

优衣库是上海题桥的一个重要客户,作为优衣库的二级供应商,上海题桥每年会向优衣库(其代工厂)供应 6000-7000 吨纱线。

黄彦翔的来意,与上海题桥收到的大客户需求,在2月24日不谋而合;而这一天的到来,对于上海题桥总经理潘玉明来说,并不意外。

“其实在 2015 年左右,优衣库就开始谈节能减碳,但当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到了 2020 年,就提到说要五年内实现 50%的绿电,所以目标是越来越明确的。”潘玉明告诉 36 碳。

1997 年,潘玉明成立上海题桥,目前除了纺纱、染纱外,公司还囊括了针织、染色、丝光等业务。产量方面,上海题桥现在纱、布月产量各千吨左右,行业客户包括优衣库、宜家、GAP、韩国依恋、海澜之家、森马、七匹狼等等。

从业多年,潘玉明对节能、减碳、可持续这一系列名词并不陌生,可近两年,潘玉明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全行业的“减碳”压力,正自上而下、一层层传导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2020年9月22日,“双碳”(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正式成为国家战略;2022年6月22日,欧盟碳关税草案获批通过,国内商品出口欧洲面临更加严苛的减排标准……种种政策对中国公司来说,都意味着“减碳”已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堂必修课。

还是以上海题桥的客户优衣库为例。2022年4月8日,迅销集团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宣称要“截至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截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

落实到供应链方面,迅销集团提出要针对优衣库(UNIQLO)及极优(GU)商品的原材料、面料生产以及缝制环节温室气体减排20%;此外,计划将全服装面料的约50%替换为环保再生面料。

作为优衣库在国内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上海题桥自然面临着严峻的减排考验。

“都是供应商,如果我不减(碳)、别人都在减(碳),那就有可能被(客户)踢出去。”潘玉明直言不讳。

一座工厂的能源转型

在双碳目标确立之前,上海题桥的转型重点更多放在“节能”上。

道理也很简单。由于纺织行业的纺纱、印染环节,对于电、水等能源的消耗巨大,如果能降低能耗,一方面能节约成本,一方面也能减少污染。

举例来说,“印染”环节的耗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块是热能,诸如染色、面料洗涤/定型,都需要大量供热来进行;另一块是电能,面料染色过程中的水泵、风机、纱线卷绕等设备,耗电规模都不容小觑。

对于能耗优化,潘玉明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从设备改造、工艺优化、绿电光伏三个方面,实现工厂制造端的节能减排。

在供热系统的改造上,从 2016 年开始,上海题桥就斥资 1 个多亿,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热工学院,研发了汽化燃烧锅炉(学名为低氮氧化物燃烧锅炉),这种设备可以在保证煤炭燃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导致酸雨形成的化合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上海题桥工厂;图片由受访公司提供

这还不够。潘玉明告诉 36 碳,上海题桥目前正在研发一种使用生物质燃烧的锅炉,不需要煤,仅用废旧木头、树根等,就能作为能源给锅炉供热,该设备计划在今年 12 月投入运行,这就有了在供热环节彻底实现零碳的可能。

改完了设备,潘玉明又把聚焦点放在工艺流程上。

经过一番摸索,目前上海题桥的面料处理工序,从原来的十个步骤简化为七个,用水量、处理时间都有了缩减;在染色环节,上海题桥还能针对面料的不同(棉、涤纶、腈纶)划分染料种类,以缩短工艺流程。

“染色的能耗很大,一年要用5-6万吨煤,如果效率提高 10%-15%,就能省 6000-10000吨煤,(按照一吨 1000 元计价)成本就能节约600-1000多万/年。”潘玉明算了笔账,总共算下来,上海题桥每年减掉的二氧化碳量在 10 万吨左右。

对设备、工艺流程的精进,也源自潘玉明本人对先进机械技术的偏好。曾有行业媒体记录到,在疫情前,潘玉明几乎每年都会参加ITMA(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展,甚至独自一人前往国外观展。

上海题桥工厂;图片由受访公司提供

就连上海题桥的工厂屋顶,也布满了减碳的玄机。

潘玉明告诉 36 碳,2016年建造上海题桥工厂的时候,就已经将“光伏屋顶”的规划考虑了进去,因此在设计房屋结构时,给将近 20 多万平方米的屋顶,平均每平方米留出了 35 公斤的承重额度。

这一套设计方案,给工厂建造成本就增加了近百万,但随着光伏发电走上正轨,其成本优势逐渐体现。依靠屋顶光伏,上海题桥每年新增绿电近1000万度,节约成本近千万元,用不完的绿电还可以输送至国家电网进行售卖。

上海题桥工厂;图片由受访公司提供

从“能”到“碳”,“减碳“也需新思路

从百万级别的光伏屋顶,到投资过亿的汽化锅炉——在节能减排这件事上,潘玉明的投入可谓大手笔,他也听过工厂里有反对的声音,“是不是太超前了”。

可在双碳目标明确后,这些曾经的积累,成了上海题桥维系客户、获取订单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节能,过去是软实力;现在客户会明确要求供应商在什么时间点达到碳中和,如果你达不到,就会被慢慢淘汰。”潘玉明说到。除了前文提到的优衣库,上海题桥也陆续收到了宜家、GAP 等客户的减碳要求。

从单纯的节能,到具体的减碳,上海题桥的能源转型思路也有了变化。

要减碳,先要知道工厂现有的排放量,“诊断”就变得尤其重要。

从2022年初开始,经合作伙伴介绍,潘玉明找到碳衡科技,对上海题桥上上下下进行一轮摸排,利用数字化产品工具,为工厂建立起一套数据模型,哪怕是一根细细的纱线,也能算出其“cradle to gate”(从摇篮到大门,即从生产到出厂)周期内的碳排放情况。

“自动化”是碳衡科技给上海题桥提供的产品特性。过去,上海题桥仅使用 Excel 对能源数据进行记录,这样不仅数据收集效率低、即时性也差;现在碳衡科技为上海题桥建立了产品模型库,通过智能电表、SaaS 系统等工具,从“设备元件-能源使用-废弃物”等维度,可以自动算出每个产品的碳排放量。

“有了数据自动化工具以后,企业在绿色节能的投入就容易被量化,产品碳足迹也可以被具象到商业的软实力上,对于推动企业积极减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碳衡科技的CEO黄彦翔对 36 碳表示。

碳衡科技为上海题桥计算产品碳足迹

碳衡科技为上海题桥计算产品碳足迹

在计算一家企业的碳足迹时,其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也需要计算在内,但不论是谁作为数据的搜集方,都容易陷入“数据来源公平性”的争议(比如是否会被人为随意修改、删除)。为了让数据的采集更加透明、便捷,碳衡科技想到了区块链技术。

由于区块链具有可追溯、多方信任、分布式网络等诸多特性,可以规避不可控的人为干扰,碳衡科技建立起覆盖供应商、承包商及终端用户的溯源系统,再通过第三权威机构认证后将碳数据写入链上,确保数据无法被篡改,从而逐步建立起各方参与的可信动态数据库。

未来,区块链技术还可向前衍生,应用在源数据的收集中,如现场数据、物联网(IoT)数据等,进一步规范碳足迹计算及认证流程,为制造业按批次计算产品碳足迹夯实必要的效率基础。

市场要完全杜绝上下游碳排放数据交换造假,除了区块链技术外,多个环节通力协作必不可少。比如,精准聚焦碳排放关键环节、核心要素,加强推进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等。这些正是碳衡科技企业碳排放数字化+区块链解决方案建立的多方协作的生态系统所包含的。

解决了数据获取的自动化、即时性、公正性后,针对上海题桥工厂的碳减排认证,碳衡科技联合TÜV SÜD南德意志集团,出具了全球首例区块链上链的混纺纱线产品碳足迹证明。

碳衡科技联合 TUV 出具的碳足迹认证

不只是在减碳技术上尝试颇多,在绿色金融领域,上海题桥也是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7 月,上海题桥工厂所在的江苏省发布《碳资产质押融资操作指引(暂行)》,当中明确谈到: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作用和碳资产融资功能,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为此,上海题桥可以将每年手里的碳排放指标额度,拿去和银行抵押,将得到的资金再次投入节能减排工作,相当于手上多了笔流动资金。

研发新型锅炉、搭建屋顶光伏、启用数字化减碳工具、尝试绿色金融……上海题桥,这家老牌上海纺织厂的减碳经历出奇的丰富,自然与企业掌舵人潘玉明的思考相关。

当被36碳问及为何会这么早布局双碳,潘玉明坦诚答道:“纺织本来就是一个会产生污染的行业,市场上大家都在谈环保,所以我设计企业的时候,会把目标放在 30 年,一定要把可持续发展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