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国产PD1进入美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35喜欢:48

君实的PD1美国获批说明了FDA一贯的风格:只要一个药是治一个无药可医的人群,那么审批会非常宽松。各种开绿灯,比如单一国家数据,单臂数据,较小规模的临床都行。还能加速审批。因为这是解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一旦有一个药物成为了一个人群的标准疗法,那么后来者对不起了,头对头大3期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创新药先发优势有这么大的原因之一。先发的临床好做,审批快,独占市场一段时间培养医生认知。后来的临床成本更高,时间更长,销售还不好拼。所以后发me too在美国根本没有市场,后来者必须是me better更好的改进版本药。

me better策略的优劣势也明显。优势是靶点已经确定,有对照药物可以在临床前一直对比参数,直到找到一个临床前数据明显占优的候选品才推到临床。劣势是必须头对头3期临床正面PK,那么成本会很高,并且临床前的优势能不能转化为临床优势也是未知数。所以通常临床前必须好10倍才进临床。。。这样转化临床获益的概率才高。一旦头对头3期临床失败那么成本损失巨大。

全部讨论

2023-10-31 10:53

听起来他们的机制是真的在鼓励创新,只要你真的创新了,那就是巨大的利益在等你。

2023-10-31 16:06

如果这种情况呢?比如a在做二期,b才开始做一期,大家都是和当时的标准疗法对比。后来a获批了,a成了标准疗法。等b完成三期。b数据和a也差不多(非头对头)。b还会批吗?

2023-10-31 10:58

这不就是美式打假吗?恒瑞最怕的就是FDA,在国内靠套路取胜,在美国只能靠真功夫

2023-10-31 10:52

这个制度鼓励原创

2023-10-31 11:21

BIC礼来超厉害,不知道有啥独门秘技。

2023-10-31 13:33

讨论已被 张小丰 删除

2023-10-31 10:49

我也感觉是这样的,这个护城河很深啊,并且美国或者全球临床很贵啊。

2023-10-31 11:26

供需两端都追求创新补充,这样能形成正反馈

2023-10-31 17:52

美国的这个制度鼓励创新,是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国内搞跟随策略更容易赚钱,会搞销售的公司往往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