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在中国会犯当年通信巨头的错误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98回复:191喜欢:187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里面邓晓峰有一篇文章说到他当年是研究通信行业的。他认为跨国巨头在国内犯了严重的策略错误。他们在国内继续使用超高定价+超高毛利的策略。这样给了华为中兴定价空间。 当时国产产品性能确实差一大截,但是价格便宜太多而且还能有不错的盈利。很多企业会因为成本原因选国产。 这样盈利就把华为中兴等企业养起来,然后继续投入研发,外加廉价工程师红利,后来就是飞速发展击溃了所有国外巨头。


现在制药业我感觉如果跨国药企不做大幅度改变,那么这个通信的历史会重现一次。制药业因为长期国内都是仿制药为主,而是还是劣质仿制药为主,所以原研新药可以肆无忌惮的高定价,把这些救命药卖成小众贵族药还不怕竞争。 而现在表面上很多人认为放开进口药审批速度好像是对这些跨国药企利好,短期是利好但是长期来看实际上是巨大的利空: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不做大改革。


药品的进口和一般商品不同,进口速度加快实际上是指药品审批速度加快。这个审批速度加快是全行业的,不光是外企,国内企业审批速度也在加快。 这审批效率一出来,经营效益就出来了。大家用excel一算发现投资周期下降几年以后能赚钱了,外加现在中国风投VC的崛起,还有海外高端人才回流创业潮。政策+钱+人才均已到位。国产创新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不停的冒出来,。甚至疯狂到几乎每周都有XX创新企业X轮融资成功的消息。国内传统大药企也在转型创新。就连中药领军企业天士力的管线里面都全是生物制品1类和化药1类。。。


这个大背景下,巨头在华的定价就有非常大的潜在危机:和当年通信一样太高了。给了国内企业定价的空间。 比如在抗癌领域基本上巨头的新药患者实际支付都是20~24w一年,非常贵。国内企业同样的产品就能定价8~10w。直接超过腰斩,更恐怖的是很多国产药品水平已经非常高,还没有当年通信业产品弱的局面。比如信达公布的PD1数据在CHL适应症上不输全球任何一个已上市的PD1。 那么产品一样,价格腰斩,竞争力直接爆炸。预计会抢到大量的份额,而且因为中国病人超多,定价8~10w一年一样能赚几十亿毛利。以前外企的高定价是人为的砍掉了大量的需求。。那么这些巨额利润会被企业再投资研发出更多的新药,完全重复当年通信行业的逆袭。


如果外企真的有大局观,现在就应该大幅度降价。比如AZ的王牌肺癌药物奥西替尼差不多24w一年。如果定价到12w一年,这样给国产的空间就小得多。毕竟目前病人医生都还是更信任原研。12w的进口药对比8w一年的国产,很多人会用进口。而且价格下降会释放需求空间,最终总销售可能并不会跌甚至还要涨。不过我怀疑这些巨无霸并不会这么做,他们在中国的反应速度不会这么快,还涉及到全球维持价格体系的问题。而且如果在国内定价太低甚至会在美国本土产生道德危机:特朗普这2年已经强调过多次,海外价格比美国低不公平。

@黄建平 @an小安 @汤诗语 

全部讨论

2018-05-26 10:56

别替国外药企操心了,国内药企成长起来不是很好吗?

2018-05-26 12:26

外资不会在国内大幅降价,其问题在于外汇管制上,它在中国赚再多钱,也会有很高的政治风险,为了把CASH能拿回去,它会注册很高的到岸价,要么制剂,要么原料药,要么成品,宁肯交更高的关税,也要把很多钱直接结算在关外

2018-05-26 11:03

嗯,我也觉得外企今后在国内很尴尬,举AZ的例子已经不算悬殊了,如果看单抗,外企定价和国产定价可能是6:1甚至10:1的关系。但问题是外企在中国也不敢轻易的把价格定低,如果这样做,怎么面对美国市场?所以这样的矛盾看上去是无解的。而且越往后越是这样,比如CAR-T和基因治疗。我是觉得这样挺好,国内企业至少有国内市场可供发展壮大。

2018-05-26 11:18

川普:产品海外市场比美国低是不公平。
联想:坚决执行,认真落实

2018-05-26 20:52

对于肿瘤药来说,进口厂商降价空间的确很大。而对于普药来说,进口药比国产的更值得相信,特别是注射剂,一般进口的杂质少、效果可靠。比较明显的就是抗生素了,其实大部分过敏的人是对杂质过敏...

觉得S大杞人忧天了。
印象中,几个医药巨头的研发投入在恒瑞的销售收入的三倍以上,而且几家囚徒困境,不得不投,谁收手谁完蛋,人家肯定是按利润最大化来玩,一定算计过在中国市场大降价带来的收益和造成的损失,高价格应该是理性选择。
在中国市场,有多到不胜枚举的专利到期多年,仿制药一堆的品种,比如三代他汀,原研价格很高,市占率也高过50%,剩下的仿制药,到10%就第二名了,恐怕越富裕,此现象越严重。真能靠降价极速打开市场的,就那几个超贵的尖端品种,也是巨头全球最赚钱的几个,估计价格雪崩得不偿失。
至于给国产药企创造反超机会,大概乐观了,差距太大了,以日本为例,多个领域赶英超美,就是几个不行,医药算一个,尽管有几个优秀企业,但现在日本的医药还是逆差。医药创新是纯创造性行业,和利用人口红利及工程师红利的组装制造业不同,没人给您供芯片,没外购芯片的华为别说世界第一,恐怕现在也得半死。现在中国的一流制药企业在国外的销售占总销售额比例非常低,前沿生物药绕专利在国内可以,要走出去恐怕有专利壁垒,中国医药市场号称世界第二,是按国别算的,和全球市场比,还不够大,什么时候能在国内养出一个研发费用300亿的药企,再谈赶超的事不迟,前提是能利用欧美百年来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积累。
就算有一天医药行业创新到了天花板,其实这个假设是个不好实证的哲学问题,在对人类进步有信心的人眼中,反例太多,就算这个假设成立,医药换一个玩法,在十几年后,所有新药及新技术都过了专利期,参考前述到期仿制药的市占率,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

2018-05-27 09:34

自言自语几句:
1、万亿市场的行业,基数就很大(基数)
2、工程师红利
3、全球最大的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成长率)
4、在去杠杆稳杠杆大环境下优秀的现金流和低杠杆
5、政策上利好,释放出来的红利
6、老龄化是大周期(时间),弱周期的行业
7、宏观思考3分钟,中观思考3天,微观思考3个月

总结一下:基数*成长性*时间,看看分解的就是复利的公式

这种机会是用十年来把握的,自勉。格局!格局!格局!

前期做飞的算是分散投资了,不追高,坐的住,静看云卷云舒。

2018-05-26 12:43

日子过得正好,您要人降价50%,这个提议谁愿意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