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7喜欢:18

这条路,该从何说起呢…

20xx年的某一天,一个本就带着几分困惑的学生,在某位老师的几句无心之言中,做出了一个本已不难的抉择。

专业知识?

——不重要了。

考研重修?

——来不及了…

心在何方,路在何处,浩瀚夜空中,总有一颗繁星为你闪烁。

意随风起,志立云端,人生长河中,总有命中注定之人驻足。

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生来无畏,竞也一步步走到了如今。

交易之道,玄之又玄,天赋固然重要,努力亦是不可或缺。

然而,最重要的,也许是幸运之神的垂青。

我甚至不知道,如果重来一次,自己是否也会成了这条路上累累白骨中的一员。
失败往往是命中注定,成功才是绝对的偶然…

最初的坚定:

为什么会一头扎进这条不归路,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的这样一句话:

“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

坦白说,书看完了,道理也明白了,但实际上,这本书对生活,工作,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指导价值。

但偏偏就这一句话,让我“鬼迷了心窍”。

这是大学期间读完的第33本书,微信读书这个记录功能,确实让人感觉挺温馨的。

回过头去看当初的一个个笔记,有时会突然惊醒,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的啊……

多年以后,还能回过头重新认识一下当初的自己,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呢。

《一》毫无悬念的惨败:

毕业后当了一年正儿八经的搬砖人,第二年入市,很稳定的亏了一整年,偶尔几个月的盈利完全覆盖不了亏损。

只是由于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也早做好了交学费的准备,所以当时亏的心安理得。

当然,眼看着账户一天天缩水,内心没有波澜是不可能的,只是,一路顺风顺水的我,当时更愿意相信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气运,终究会有所成。

《二》一丝曙光:

在连续交学费的一段时间内,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一位至今仍可称得上大佬的老师,他没有交给我太多东西,但至少给我指明了方向。

从那时起,至少,弯路是不用走了,此后一段时间内都执着于技术分析,但研究了半年并没有多大成果。

现在回头看,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得以摆脱市场的各类杂音,比如技术指标,比如价值投资相关的一系列数据,比如小作文讲的一堆“硬逻辑”。

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对市场全局性的观察,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门槛,不是一般的高。

《三》缠论与波浪理论

折腾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暂时放弃了自己创立一套技术体系的想法,无它,花的时间已经不少,假设不是天赋和努力的问题,那么也许需要换一个思路了。

想了想,不如去看看现成的著作吧。

随后又再度尝试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当时如《蜡烛图技术》,《海龟交易法则》,《趋势技术分析》,《道氏理论》,《艾瑞特波浪理论》,《缠论》等等一堆技术分析的书,都看了个遍。

最后发现,殊途同归。

就像一个底层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冠以不同的名词解释,但其内核是始终不变的。

在这之前,看过不少书,发现很多知识,其实都是共通的,泛心理学类的相关书籍,凡是涉及和人打交道的,

很多书可能从未翻阅过,但实际上其内表达的思想已然烂熟于心了。

这一堆技术分析的书看完,心理也算是有了个底。

这其中,必须要感谢的是目前仍无定论的《缠论》作者,虽然在博客上的记录很明显没有把这套系统真正完成,甚至还有内部冲突,

但于我而言,帮助甚大。

《四》体系初成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技术分析的一套系统算是初成了,这期间,是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

此时已经是全职做交易了,每天就是吃饭,睡觉,看盘,复盘,没有时间的概念。

为什么当时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全职,则是因为当时已经开始有信心做好交易,同时,工资虽然还算不错,但也不过是账户几天的波动。

所以,最终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大不了,重头再来。

这期间,对于心态的考验是巨大的,具体的细节和过程就不说了。

大家可以知道的是:

如下图中,大盘从5min级别到60min级别的k线图,我画了两年的周期。而日线以上级别,以及各大行业板块的k线图,从成立之日起一直画到了今天。

这个工程量有多大,应该不必多说,而且,这期间全部推倒重来的次数,绝对在二十次以上。

现在想想,当时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心态方面一直很稳,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从小就不服输的性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有所成。

《五》交易与成长

当技术分析的体系构建好之后,再去掌握‘’道”的部分,就容易了许多,后续的一切,从后往前看,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因为“术”反映的是市场最真实的状态,最本质的内容,市场上任何一个关于“道”的体系,都不会与之冲突。

而这期间,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具体的细节不多说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分运气,“道”的层面,想要有所成,也许要延后不知多久。

而完善“道”的过程,也免不了继续交学费,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也意味着每一笔交易,其实很可能在产生想法的时候就错了。

磕磕绊绊走了一段日子,但总体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波澜。

《六》第一次爆仓

从来没想过我会有这一天,不是在股票,而是在期货市场。

当时“术”的体系已经接近圆满,拿到期货市场测试了一下,效果非常好,最好的情况一月接近翻倍。

在股票市场,一月翻倍好像算不得什么,但二者之间可以承载的资金量是天差地别的。

一个股票买上八百万就有可能要上榜了,但在期货市场,这点钱激不起半点水花。

当时有段日子,白天股票,晚上期货,全天都在盯着k线看,视力在几个月内大降,走在路上,都看不清对面的人脸。

而大学毕业时的体检,视力是达到最高水准的。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总之,期货市场不是一般人能碰的,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如果不是特别明显的整体性行情,已经很少去参与期货了。

不是体系不再适用,而是设定好仓控策略后,股票市场其实是一个相对轻松,稳妥的选项,且大部分时候,股票市场的机会更为明显。

《七》道与术

现在的两套体系,一用于趋势,二用于情绪。

本文写于2023年12月3日。

今年上半年是标准的以人工智能为主的趋势行情,比如收益超过200%的剑桥科技中国科传,就是一步步走趋势而成的。

下半年整体进入大熊市,整体性大行情不可见,直到9月底才开始以华为为核心,走一段弱势的的情绪连板行情。

两个核心是捷荣技术圣龙股份,而这期间,打板的溢价率也超过了80%:

上半年的文章,由于平台限制,公众号上大多都看不到了,但最近的文章都还在,每一个板的记录都可以在对应的文章中找到。

而且,大多数都是在班里实时提示的,近期一直看文章的朋友,对于以上的标的,应该都有印象。

关于“术”,虽然文章会谈到“级别”,谈到“笔”,但实质上,除了这两个名词是为了致敬禅师之外,其他的和缠论是没有相关性的。

而做趋势,最重要的是对结构要有精准的定义和判断,同时,对于市场的大势要有清晰的认识。

而市场上不同的系统,就有不同的结构定义,所以才有"千人千缠”的说法,至于波浪理论和其他理论的衍化和分支,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术”有两个核心要点——精准与唯一,能够理解并做到这两点,都可以成为一套合格的技术系统。

关于“道”,由于涉及到人性,就有不少玄学的成分了。不论是做情绪,还是做投机,还是做逻辑,每个人的认知差异极大。

你以为的退潮期,在别人眼里可能已经开始复苏。

你以为的高潮,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刚开始加速。

你以为的硬逻辑,市场可能完全无视。

你以为的伪逻辑,市场可能当成主线。

而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悟道”开始,也就注定了市场是由那极少数的人,收割绝大多数人。

最初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至今,《道与术》已经趋于圆满,但市场永远是动态变化的,未来一段时间后,其内的部分法则可能又不再适用,或者,需要打上几个补丁。

这条路,一眼能望到头,但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全部讨论

2023-12-04 21:25

老师,你还好年轻啊

2023-12-04 23:35

哇塞,特别喜欢老师写的非股票的内容,大才子,又有大爱!我真的很想问,御心老师,你的号之前没用过别的名字?

2023-12-04 20:34

看了前半段眼里泛起了泪花,,等看到后半段另我嘴角上扬,甚至扑哧笑了笑,心中无比赞叹:妙哉!道将为汝居!

2023-12-04 18:17

真的很喜欢老师写的文章,每天都要翻来覆去读几遍,特别是非股票的内容

2023-12-04 21:01

感谢上苍让我们遇见了老师!
也祈愿上苍赐福予老师来照亮更多有需要的人!
您是带着使命而来的!这条路虽长却有意义!

2023-12-04 20:45

老师是大才子!赞赞赞👍👍👍

2023-12-04 20:14

2023-12-04 20:00

老师nb

2023-12-04 20:00

老师太厉害了。今天去看了老师最早的文章,虽然也只有去年的。深深佩服老师敢于提前下判断,并公开操作详情的做法,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自信。如果我早看到老师文章,就不会在剑桥上亏了这么多却不知道离场了。我最困惑的是老师如何看到哪个领域即将开始,并判断出几个个股的。却也深知这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而肯定是长期的勤奋研究才能形成的。谢谢老师,继续跟老师学习🌹

2023-12-04 19:57

五体投地的佩服,老师如此年轻就有了如此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