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donstudy: 控股可能性低,一个民营跟一群民营控股对国家一样,民企在扩张风险与责任风控有天然冲突,会走以前老路子。//@donstudy:回复@心中所向老K:这个问题这样思考可能会更清楚一点:
1.因为银行是一个非常依赖管理的行业,管理层可以决定银行经营的策略及风格,所以假设管理层是银行发展良好与否的关键因素,正面例子比如马蔚华于招行,典型例子董文标于民生。
2.所以是民营控股,还是国企控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选出的管理层能力如何。那么,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
A)民营控股,还是国企控股对管理层的挑选有何区别?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不是很有意义。你看国企招商局选的两任招行行长就选得很好。
B)王晓永以及高迎新的后继者的能力如何?这点可能对民生银行起关键作用。这个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说,问题的重点不在于股权架构,而在于选的领导班子能力如何。这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关于立业集团,此时出手民生银行无疑很划算:
1.民生银行是唯一一个无实控人的大型银行,如果想成为大银行的大股东,民生银行是唯一的机会。
2.民生银行PB只有0.3,赔率很高,长期风险几乎为零,还可以享受5%的股息。对于长线资金而言,是一次极佳的建仓机会。
3.成为大股东后,每年有几百亿的关联贷款额度,很容易就把买股票的钱套出来还远远有多。这是明面上最大的好处。
上面最后两点好处太大了,所以想入场的老板应该有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上桌子的资格。
为什么立业集团不买港股买A股?可能是因为:
1.从股息上看,二者税后差不多。即长期收益差不多。
2.A股可以融资融券,方便上杠杆。
立业集团是否会控股民生银行?我假定他很想,因为好处太大,但国家不一定允许,因为还没有先例。所以敢这样干的都是很有实力的,比如安邦,比如被摁掉的是马道长。所以这事发展如何,得看立业集团的能量有多大。
引用:
2024-05-15 10:30
【一波四折,苦苦挣扎】
看民生银行的月线,2021以来,有四次挣扎向上,但由于经营业绩无法配合,每一次最终又都无奈拐头折下。真是辛苦啊,经营者苦苦挣扎,持有者也苦苦挣扎。
我观察民生银行13个季度了,应该说经营者的策略总体上没有大错。还欠账,补短板,强弱项,收缩风险偏好,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