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研究报告:关注具有先发优势的综合性医美龙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喜欢:7

(报告出品方:国海证券

1、 美国:起步最早、发展成熟的全球最大医美市场

美国医美行业起步于一战时期,100 余年来已由稚嫩步入成熟,蜕变为规模、 技术均足以傲视全球的整形大国。1)萌芽起步(一战至 1958 年):一战战后修 复背景下,医美概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医美行业开始萌芽。2)兴起发展 (1958-1992 年):二战及战后 20 年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硅胶、吸脂等新材料新 技术持续推动医美行业的进步。3)快速成长(1992-2004 年):肉毒素/激光脱 毛/玻尿酸等轻医美技术相继出现,平民的价格使得更多美国人尝试医美带来的 改变,从 1997 年首次统计数据至 2004 年 7 年间医美疗程复合增速达 28%。4) 行业调整(2004-2011 年):金融危机冲击,2004 至 2011 年医美行业疗程 7 年复 合增速-4%。5)行业复苏(2011 年至今):2011 年后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美国医美市场触底复苏,2011-2019 年 8 年间医美疗程复合增速 9%,2020 年疫 情影响市场小幅萎缩。目前美国医美疗程数超过 1800 万次,市场规模超过 165 亿美元,单次平均费用 931 美元,手术类和非手术类疗程平均费用分别为 4252 美元与 553 美元。

1.1 需求端: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理念日趋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医美兴起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增 加。1)定性而言:医疗美容具备可选医疗与可选消费的双重属性,其目的在于 追求外在美感与精神享受,消费体量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回顾医美兴起与快 速发展的关键节点,均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兴起于战后 黄金 20 年、90 年代快速发展于新经济时期。2)定量而言:就可得数据(1997- 2020)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滞后一期的医美疗程增速相关系数 0.55 (中度相关),且医美疗程增速具备高收入弹性。3)对经济悲观预期会影响消 费者医美决策:2011 年 9 月出版的《美容外科杂志》上发表的调查显示,经济 衰退期间寻求面部手术的消费者会有两种选择,59%的患者会选择推迟手术且 大多将推迟 1-2 年,32%的患者会选择肉毒素、玻尿酸等平价非手术替代品。

1.2 供给端:整形技术不断突破+医疗资源极其丰富

整形技术不断突破带动医美需求快速增长,医疗资源丰富保障医美供给。1) 技术层面:20 世纪初期医美仅作为一战副产物用于战后修复;50-80 年代间新 型材料与技术的发明在提高成功率和美感的同时风险降低,医美行业逐渐兴起, 并且 50 年代的隆胸、70 年代的吸脂均率先突破于美国;再到 90 年代肉毒素、 玻尿酸、激光脱毛等微整形技术突破,凭借便捷、安全、低价等优势带动医美 行业快速发展;21 世纪第一个十年非侵入性皮肤紧致设备和各种技术出现,使 得美容手术组合选择更加丰富。2)医疗资源角度:截至 2018 年美国医疗卫生 支出占 GDP 比重达 16.9%,相对 1995 年增加 3.8pcts,绝对体量、相对变化均 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到 2019 年美国整形医生数量为 6900 个,整形医生渗透率 (每万人)在 20%以上,亦处于全球前列;同时全球医美渗透率最高市场韩国也呈现医疗资源丰富特点,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较 1995 年提升 3.9pcts、整形医生 渗透率全球最高(50%)。

1.3 监管端:监管历史经验丰富,监管体系已较为成熟

美国医美监管历史经验丰富,目前监管体系较为成熟。1931 年美国整形外科协 会即成立,自律组织诞生行业监管雏形初现;1950 年整形外科已广泛融入医疗 机构;1969 年整形外科被正式纳入普通外科,此后医美服务一直被列入医疗服 务范畴。九十余年来美国医美行业已形成以 FDA、各州政府和行业协会等为核 心,覆盖药品器械、服务机构、执业人员与广告宣传等上中下游的监管体系。

医美法规制度:医疗美容从 1969 年就被美国政府列入医疗服务范畴,即整形外 科为普通外科的一个分支,因此美国医疗的普适性法规制度均适用于医美领域。 作为医疗服务的分支,医美服务必然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特别是切下颌角、 抽脂、隆胸等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项目,所以在出现一些医疗事故案例后,美 国政府对相关医疗制度和政策进行了调整,确保医美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游药品与器械:美国药品耗材、医疗器械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进 行同医疗行业一样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及上市后监督。监管指导文件主要是联邦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Act)和公平包装和标签法案(FPLA),也参 考各州州政府颁发的法案(如 Donda West Act)。同时美国缉毒局(DEA)和职 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也负责对进出口药品安全和设施环境安全进行 把控。

1.4 消费结构:与技术变迁/年龄结构/社会审美有关,向注射类集中

伴随微整形技术突破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美国医美疗程消费结构向注射类医 美尤其是肉毒素项目集中。1)技术角度: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肉毒素、玻尿酸 与激光脱毛等技术相继问世,凭借耗时少、风险小、恢复期短、费用低等优势, 加速医美项目向大众普及的进程,带动医美疗程尤其是注射类快速增长,注射 类疗程占比最高一度接近 60%。2)年龄层面:社会人口老龄化相应会反映至医 美消费者年龄上,2005 年后医美消费结构中 51-64 岁与 65 岁以上消费者占比持 续提升,而 19-34 岁、35-50 岁消费者占比则呈下降态势,到 2019 年美国医美 消费疗程中 80%+来自于 35 岁以上的消费者;成熟消费者需求以去皱抗衰为主, 这也使得肉毒素长期居最受欢迎医美项目 TOP1,面部年轻化项目占比也在 3 成 左右。

手术类项目充分体现美国社会审美偏好。与亚洲社会对“少女感”、“年轻柔和” 的偏好不同,以卡戴珊家族、欧美街拍网红、美妆博主为代表的 KOL 整体五官、 妆容、身材、穿搭、气质等都较为张扬奔放,追求能够尽可能凸显五官轮廓和 身材曲线的美,这样的审美偏好使得美国手术类项目中吸脂、丰胸、双眼皮、 丰臀等项目数量靠前。

2、 韩国:全球渗透率最高的医美市场

韩国医美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市场体量有限但渗透率全球第一。与美国类似, 韩国医美行业萌芽同样始于战争期间修复需求(朝鲜战争),起步时间比美国晚 了约 30 余年。但 20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整形技术引入, 医美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1 世纪以来本土市场趋于饱和形势下政府大力支持 医疗旅游观光产业化,韩国整形美容业走向世界。韩国医美市场规模并未有官 方统计数据,但从部分可得数据交叉验证本土市场体量有限。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截至 2019 年韩国医美市场规模达 16.4 亿美元,约为美国 1/10; 根据 Hugel 公告数据,截至 2019 年韩国肉毒素与玻尿酸体量合计约 2540 亿韩 元(2.2 亿美元/14.4 亿人民币)。市场体量虽有限但从每千人疗程来看,韩国医 美渗透率居全球领先水平且远高于美国(第二位)。

2.1 需求端:消费能力增强+社会对外表高度重视

与美国类似,驱动韩国医美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同样在于经济发展与消费 能力的提升。自 1962 年韩国经济恢复到朝鲜战争前水平开始,韩国政府全力发 展经济,20 世纪 70-90 年代快速发展,创造 “汉江奇迹”、位列亚洲四小龙之 一,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与整形技术的发展。但有意思的是, 历经金融危机,韩国医美市场表现与美国并不一致。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但就业竞争导致整容热潮,首尔江南区整容一条街即 始于此。

这种差异源于韩国注重形象与竞争的社会观念,与韩流(K-Pop、K-drama)、 美容电视节目等共同促就韩国成为全球医美渗透率最高的市场。韩国社会对外表极其重视,化妆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整容是一项值得的投资。例如许多父 母鼓励孩子接受手术以努力在就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整容手术被视为一 种象征性的、行动起来的做法,意味着会给一个人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带来重 大改变。21 世纪以来韩国推出文化立国战略,韩流和 K-pop 成为韩国文化的代 名词,制作精良的韩剧、主打改头换面的美容电视节目与地铁里琳琅满目的整 形广告等,潜移默化影响着社会对外表的观念、对整容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供给端:医疗资源较为丰富+政策支持医疗观光产业化

从供给端来看,医疗资源丰富甚至饱和以及政策支持医疗观光产业化是韩国医 美高度发达的另一因素。医疗资源方面,韩国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 比重排名靠 前,较 1995 年提升 3.9pcts,甚至略高于美国,整形医生渗透率位列全球第一。 政策方面,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明确大力支持医疗观光产业:例如韩国整形美 容协会专门开设专门针对外国顾客的整容手术网站,从签证签发到旅游购物, 每件事都有专业的指导,整容费用公开透明,防止海外客户被非法分子蒙骗; 韩国观光振兴厅在官网设立专门栏目,公开韩国医院和医生的标准采集价格和 资质数据,并提供中韩双语版本,方便中国消费者查询和验证;截至 2019 年, 外国人整形患者数量已超过 9 万人,2009-2019 年 10 年复合增速 41%。

除了“引进来”,韩国医美产品“走出去”步伐也加快。2010 年后韩国医美产 品出口体量快速增长,截至 2020 年韩国肉毒素与玻尿酸出口金额分别超过 2 亿 美元与 16 亿美元,均远大于本土市场体量。而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大陆均为韩国医美市场重要一环。2017 年以来中国访韩整形患者数 量、肉毒素和玻尿酸出口至中国大陆占比在 40%-60%区间。

2.3 监管端:MOHW 与 MFDS 对全产业链进行监管

韩国医疗保健行业核心监管部门为卫生福利部(MOHW)与食品药品安全部 (MFDS),监管范围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MOHW 和 MFDS 与国立医院、国 家健康保险服务(NHIS)、国家医疗中心、韩国药物安全和风险管理研究所以 及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服务(HIRA)等相关组织合作,监管范围涉及医疗相关 法律法规的执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行政审查、医疗机构的认证、医疗纠纷 的调解、对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非法退税的制裁、国民健康保险定价和报销、 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以及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

一般法规制度:韩国医疗保健相关法律包括《药品管理法》(PAA)、与医疗器 械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服务法》(MSA)和与健康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药品与器械监管:药品方面,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负责对药品的制造、 进口和广告进行监管;卫生和福利部(MOHW)负责管理与药品销售和分销有 关的问题;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CT)在药品销售和广告过程中管理与反垄 断/竞争问题有关的事项。医疗器械方面,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对医疗器 械的制造、进口和广告进行严格监管;审查广告等事项已委托给韩国医疗器械 工业协会;而假肢和矫正物则由卫生部监管。

诊所与医师监管:医疗保健服务可以由诊所级医疗机构和医院级医疗机构提供, 韩国卫生福利部(MOHW)和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联合执行医疗服务法 案(MSA)和医品事务法(PAA),对医疗机构资质与医师资格进行审核监管。

宣传管制:韩国医疗保健服务和产品营销推广主要受 MSA、PAA、医疗器械法 案(MDA)的监管,卫生部和 MFDS 共同监督。此外,《公平标签和广告法》 对一般广告活动进行规范,《垄断条例和公平贸易法》也适用于销售宣传,这两 部法案都受到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的监督。

2.4 消费结构:注射类非手术项目占主导,对肉毒素需求弱于美国

韩国医美消费结构中注射类非手术项目同样居主导地位,但对肉毒素的消费需 求弱于美国。1)横向对比:ISAPS 数据显示,2011 年韩国以每千人 13 次的医 美疗程渗透率位居全球第一,同时各细分领域疗程渗透率均有一定优势,而全 球主要医美市场除巴西外均呈以注射类项目为主特点。2)纵向而言:截至 2015 年韩国医美疗程中肉毒素、玻尿酸、双眼皮、隆鼻、脂肪移植面部等项目 占比靠前,相较 2010 年提升幅度较大的为肉毒素、玻尿酸、抽脂等项目。

3)韩国 VS 美国:肉毒素与玻尿酸占比差异更小。美国肉毒素与玻尿酸占比差 异最高可达到 20%以上,肉毒素绝对主导地位特征明显,这与人种间差异(欧 美人轮廓立体抗皱需求更多、亚洲人皱纹相对少填充需求更多)、消费者年龄结 构差异(根据韩国盖洛普调查,2020 年韩国求美者 56%小于 39 岁,而美国 80% 求美者大于 35 岁)有关。

3、 中国:步入渗透率提升驱动为主的景气周期

3.1 海外经验:美韩医美市场共性个性并存

美韩医美市场规模的驱动因素有共性也有差异。1)需求端: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美韩医美市场发展壮大核心因素之一均在于消费能力的增强,且美国 数据显示医美疗程消费收入弹性较高;但金融危机下美韩表现存在差异,2008 年金融危机后基于经济悲观预期消费者会选择推迟手术疗程或选择平价非手术 疗程代替,但韩国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就业竞争反而助推整容热潮,整容 一条街即始于此;这背后是社会观念的差异,医美在韩国社会意义更加丰富, 包括“就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会给一个人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带来重大 改变”等。2)供给端:医美技术突破尤其是微整形技术的突破不断推动着美国 医美疗程渗透率的提升,美国医疗卫生支出体量全球最大、医疗资源极其丰富 也是支撑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医美市场的重要因素;韩国医美市场高度发达离不开政策对医美产业化的大力支持,包括上游监管相较 FDA 更为宽松、政策支持 医疗观光产业化运作等。

消费结构上,美韩医美市场共性大于个性。1)共性:全球医美市场消费结构均 呈向非手术类项目尤其是注射类项目集中的特点,美韩也不例外,肉毒素、玻 尿酸、双眼皮、隆鼻等项目在美韩医美市场均占比靠前;2)个性:韩国医美市 场肉毒素消费弱于美国,这或与消费者年龄结构(韩国 40 岁以下占比 56% vs 美国 35 岁以上占比 80%)、人种差异(欧美人面部立体,去皱需求大于填充需 求)、消费习惯培育(美国医美起步更早、消费者对医美接触时间更长)有关。

美韩均已形成以食药监局为核心、多部门联合协同的医美全产业链监管体系。 美国医美监管经验丰富,自 1931 年整形外科协会成立至今已有 90 余年监管历 史,FDA、各州政府和行业自律组织对药品器械、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广告 宣传等实施全方位监管。韩国医疗监管核心部门MOHW和MFDS与国立医院、 NHIS、国家医疗中心等组织合作,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 行政审查、医疗机构的认证以及药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宣传等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3.2 发展阶段:2010 年向快速发展期过渡,过去 10 年复合增速 30%

2010 年是中国医美行业由兴起向快速发展过渡的重要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以医美为代表的精神享受型消费必定兴起于一线城市,我们认为一线城 市消费能力很难说几年内发生质的变化,景气度推升更多源于需求端社会认知 的变化与供给端轻医美产品上线。1)需求端:2010 年后主流社交平台微博 (2010)、微信(2011)、美图秀秀(2011 年 iOS 版本)、小红书(2013)、新氧 (2013)陆续上线,微博拉近明星与大众距离,美妆博主、种草文化盛行,颜 值经济崛起。2)供给端:肉毒素、玻尿酸等轻医美技术在海外均已成熟,但国 内第一款玻尿酸(瑞蓝 II)与第一款肉毒素(保妥适)均于 2009 年左右才获批, 后续平价国产玻尿酸陆续获批填补价格带空白。

过去 10 年中国合规医美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30%。医美市场规模并未有官方统 计,艾瑞数据显示 2012-2019 年中国合规医美市场复合增速 29%,考虑到 2012 年前更小的基数,预计 2010-2020 年复合增速在 30%左右,沙利文数据显示 2015-2019 年中国合规市场复合增速 22.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3 市场规模:渗透率提升驱动为主,对标美国至少 3 倍空间

驱动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扩张三要素:渗透率>复购次数>客单价。1)客单价与 消费结构有关,未来随着相对平价的轻医美项目占比提升、医美市场竞争加剧, 医美客单价难以大幅上行。2)参考美国经验,02-16 年医美平均单次消费变化 并不大,市场规模扩张核心驱动力也在于医美疗程渗透率的提升。3)进一步地, 医美疗程渗透率可拆分为医美用户数渗透率与人均复购次数,考虑到目前中国 医美消费结构中高复购的非手术类项目占比已处于较高水平、复购次数已基本 稳定,预计未来中国医美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将在于用户渗透率提升。

合规市场:对标美国渗透率,预计中国合规医美市场至少有 3 倍空间。韩国能 够成为全球渗透率最高市场有其独特土壤,社会文化观念(极其注重形象与竞 争)与政策对医美产业大力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中国医美市场的参 考性弱于美国。我们认为相对韩国,美国医美疗程渗透率对中国更具参考性, 截至 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达每千人 17.4 次,对标美国(52.9 次)预计中 国医美市场至少有 3 倍空间。

非法市场:合规对非法替代是大势所趋,未来关键变量或在于政策端。当前医 美市场存在较多非法针剂、黑医美机构等不合规、不合法现象,中国整形美容 协会数据显示 2016 年非正规市场的注射类产品销售量是正规市场的 2-3 倍、玻 尿酸/肉毒素类产品 70%是假货水货。目前合规痛点在于行业需求扩张速度太快, 而供给端医生资源、获批产品存在较长的释放周期,同时监管体系、执行力度 也有待加强完善。参考美韩医美市场经验,对产业链进行全流程规范化监管无 法一蹴而就,但也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八部委联合打击非法医美、严查违规 医美贷、医疗美容广告法出台等预示行业规范化进程提速,后续关注政策执行 力度与执行效果。

中性/乐观预期下,未来 5 年中国医美复合增速均在 15%左右。1)美国渗透率 提升节奏可提供极度乐观经验参考。目前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大体相当于美国 1999 年水平,美国 1999-2004 年渗透率由 17 次提升至 40.5 次(见图表 39),但 彼时美国整体经济体量与消费水平均远高于我国,且有玻尿酸/肉毒素/激光脱毛 等轻医美产品陆续上线催化,预计仅可提供极度乐观经验参考。2)中性/乐观 预期下,未来 5 年中国医美复合增速均在 15%左右。2019 年中国医美疗程渗透 率同比提升 2.9 次/每千人,以此为基准进行不同假设:极度悲观/悲观/中性/乐 观预期下,2019-2025 年中国医美疗程渗透率年均分别提升 1/2/2.5/3.5 次,对应 5 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6.1%/11/1%/13.2%/17.2%;极度乐观假设下,中国渗透率提 升节奏与美国 1999-2004 年一致,则对应 5 年复合增速 18%+。

消费结构角度,非手术尤其是注射类项目渗透率提升将是医美市场规模扩大的 核心驱动力。美国 1997 年以来医美疗程渗透率增长主要来自于注射类、面部年 轻化项目与激光脱毛等非手术类项目;轻医美项目平价、风险小、耗时短、恢 复期少,符合白领女性对“不知不觉变美”的追求,预计中国医美市场也将呈现 这样的消费特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全部讨论

2021-12-18 21:56

【A股医疗行业最新深度研报精读】$医疗ETF(SH512170)$ 美韩医美市场规模的驱动因素有共性也有差异。1)需求端: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美韩医美市场发展壮大核心因素之一均在于消费能力的增强,且美国 数据显示医美疗程消费收入弹性较高;但金融危机下美韩表现存在差异,2008 年金融危机后基于经济悲观预期消费者会选择推迟手术疗程或选择平价非手术 疗程代替,但韩国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就业竞争反而助推整容热潮,整容 一条街即始于此;这背后是社会观念的差异,医美在韩国社会意义更加丰富, 包括“就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会给一个人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带来重大 改变”等。2)供给端:医美技术突破尤其是微整形技术的突破不断推动着美国 医美疗程渗透率的提升,美国医疗卫生支出体量全球最大、医疗资源极其丰富 也是支撑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医美市场的重要因素;韩国医美市场高度发达离不开政策对医美产业化的大力支持,包括上游监管相较 FDA 更为宽松、政策支持 医疗观光产业化运作等。
消费结构上,美韩医美市场共性大于个性。1)共性:全球医美市场消费结构均 呈向非手术类项目尤其是注射类项目集中的特点,美韩也不例外,肉毒素、玻 尿酸、双眼皮、隆鼻等项目在美韩医美市场均占比靠前;2)个性:韩国医美市 场肉毒素消费弱于美国,这或与消费者年龄结构(韩国 40 岁以下占比 56% vs 美国 35 岁以上占比 80%)、人种差异(欧美人面部立体,去皱需求大于填充需 求)、消费习惯培育(美国医美起步更早、消费者对医美接触时间更长)有关。
美韩均已形成以食药监局为核心、多部门联合协同的医美全产业链监管体系。 美国医美监管经验丰富,自 1931 年整形外科协会成立至今已有 90 余年监管历 史,FDA、各州政府和行业自律组织对药品器械、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广告 宣传等实施全方位监管。韩国医疗监管核心部门MOHW和MFDS与国立医院、 NHIS、国家医疗中心等组织合作,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 行政审查、医疗机构的认证以及药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宣传等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2010 年是中国医美行业由兴起向快速发展过渡的重要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以医美为代表的精神享受型消费必定兴起于一线城市,我们认为一线城 市消费能力很难说几年内发生质的变化,景气度推升更多源于需求端社会认知 的变化与供给端轻医美产品上线。1)需求端:2010 年后主流社交平台微博 (2010)、微信(2011)、美图秀秀(2011 年 iOS 版本)、小红书(2013)、新氧 (2013)陆续上线,微博拉近明星与大众距离,美妆博主、种草文化盛行,颜 值经济崛起。2)供给端:肉毒素、玻尿酸等轻医美技术在海外均已成熟,但国 内第一款玻尿酸(瑞蓝 II)与第一款肉毒素(保妥适)均于 2009 年左右才获批, 后续平价国产玻尿酸陆续获批填补价格带空白。
过去 10 年中国合规医美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30%。医美市场规模并未有官方统 计,艾瑞数据显示 2012-2019 年中国合规医美市场复合增速 29%,考虑到 2012 年前更小的基数,预计 2010-2020 年复合增速在 30%左右,沙利文数据显示 2015-2019 年中国合规市场复合增速 22.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驱动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扩张三要素:渗透率>复购次数>客单价。1)客单价与 消费结构有关,未来随着相对平价的轻医美项目占比提升、医美市场竞争加剧, 医美客单价难以大幅上行。2)参考美国经验,02-16 年医美平均单次消费变化 并不大,市场规模扩张核心驱动力也在于医美疗程渗透率的提升。3)进一步地, 医美疗程渗透率可拆分为医美用户数渗透率与人均复购次数,考虑到目前中国 医美消费结构中高复购的非手术类项目占比已处于较高水平、复购次数已基本 稳定,预计未来中国医美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将在于用户渗透率提升。
合规市场:对标美国渗透率,预计中国合规医美市场至少有 3 倍空间。韩国能 够成为全球渗透率最高市场有其独特土壤,社会文化观念(极其注重形象与竞 争)与政策对医美产业大力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中国医美市场的参 考性弱于美国。我们认为相对韩国,美国医美疗程渗透率对中国更具参考性, 截至 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达每千人 17.4 次,对标美国(52.9 次)预计中 国医美市场至少有 3 倍空间。

【A股规模最大医疗ETF(512170)最新调仓重要提示】2021年12月,医疗ETF(512170)标的指数中证医疗指数(399989)迎来半年一度的成份股调整。此次调整新纳入千亿小分子CDMO巨头 凯莱英(002821);新纳入科创板成份股5只,分别为数字化X线探测器龙头 奕瑞科技(688301) 、眼科器械耗材龙头 爱博医疗(688050) 、佰仁医疗、圣湘生物、天智航-U,至此医疗ETF(512170)覆盖科创板成份股数量升至13只,数量占比近超1/4,科创属性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提升指数的代表性与丰富度。新纳入成份股平均市值超400亿元,剔除成份股平均市值为87.52亿元,新晋成份股进一步优化医疗ETF(512170)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代表性。$爱美客(SZ300896)$ $华熙生物(SH68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