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装配式行业全景图

发布于: 雪球转发:36回复:21喜欢:84

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

一、 装配式建筑 11 问

Q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的部分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和批量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 场后进行吊装与连接而成的建筑,从而实现建筑过程从"建造"到"制造"的转变。 通俗的讲,装配式建筑技术让建房子变得像“搭积木”一样。常见的构件种类有: 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按主体结构的不同,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建筑、装配 式木建筑三大类型。据住建部统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占比 64%,具有成本低及 试用范围广的特点,装配式钢建筑占比 30%,装预制配式木建筑占比 6%。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C 应用场景包括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医院大楼等;

(2)装配式钢结构 PS 以钢柱及钢梁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主要应用于大跨度厂 房、体育馆、超高层办公楼等建筑;

(3)装配式木建筑主要用于别墅、仿古建筑等有特殊建造要求的建筑。

Q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综合优势?

与传统现浇式建筑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节约人力、缩短工期、环境友好、提 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以预制率为 35%左右的 30 层装配式混 凝土住宅项目和同等规模的传统建筑项目比较,装配式建筑能将工期缩短 30%左 右,施工人数减少 70%/100 人,同时,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有 效降低粉尘、噪声与建筑废物等环境污染。

(1)节能环保。

装配式装修作业过程中采用干式施工,施工工地无火、无水、无尘、无味,不用 焊割、不用水泥、不搭纱布,从而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极小,建筑垃圾 明显少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

(2)施工周期短。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件可在工厂内完成,养护时间短,施工现场可以快速完成安装, 缩短工期。同时,装配式建筑可同时多层施工,盖主体可同步内部装修,实现立 体交叉作业,施工速度更快。全装配式项目比传统建造方式节省 3/4 的工期;若 以预制率为 35%左右的 30 层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项目为例,传统建设周期是 28 个 月,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减少至 20-22 个月。

(3)节省人力。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可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并可节约现场施工人员数量, 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装配式施工相对于传统方式至少可节约一半左右的人 力。

Q: 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政策鼓励

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鼓励和 支持。

2016 年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政策推进元年。国务院、住建部陆续出台《建筑产业 现代化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十三五”装配式建 筑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而后,全国各地省市陆续出台百余项装配式建 筑专门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通过优先安排用地、税收优惠政策、容积率奖 励、政府补助等优惠政策切实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 北京:到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 30%以上,政府给与面 积奖励、财政奖励、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

 天津:要求新建的公共建筑 100%采用装配式,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和 中新生态城商品住宅 100%采用装配式;

 上海:要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 45%以上或装配率 65%以上,外环线以内 100%采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建筑示范项目每平方米补贴 100 元;

 广东:要求深圳装配式占比 35% 以上,新建居住建筑和政府投资类公共建筑 100%采用装配式,政府给与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增值税即征即退、资金 补助等优惠政策……

总结来看,国务院及住建部提出: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 20%以上。2020 年要培育 50 个示范城市、200 个产业基地、500 个示范工程,30 个创新基地。2025 年,争取做到全国装配式建 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以上。

Q: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海外成熟市场经验

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行业呈爆发式增长。根据政策指引,2025 年 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渗透率将达到 30%以上,若以我国每年新增城镇新建建筑面积 约 21 亿平方米估算,届时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 6.3 亿平方米以上,保证了 未来 5 年的年复合增速在 17%以上。考虑到实现一定规模效应后的装配式成本将 显著下降,而传统建造成本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因此装配式将成为市场化选 择,届时实际需求可能实现更快的增长。

对标海外市场。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发展 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渗透率高达 32%-70%。对标海外成熟市场,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目前只有不足 5%的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日本发展经验

日本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兴起源自二战后日本房屋损毁,快速解决居民住宅不足的 迫切性。自此,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理念开始形成,政府主导下,经济 激励政策完善,并于 80 年代末发展成熟。期间,日本装配式建筑经历了规格量产 型-企划量产型-追求高附加值-资源循环利用等阶段。目前,日本装配式建筑渗透 率甚至已接近 90%,以低层住宅木结构和多高层集合住宅 PC 结构为主,具有大 规模批量生产标准产品,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领先经验。

德国发展经验

德国装配式建筑的早期大规模应用主要为解决战后住房的短缺问题。建造方式严 重依赖预制混凝土大板技术体系,并于 90 年代之前受到普遍欢迎。但受限于当时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以及经济及技术条件的限制,PC 建筑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建筑单元、户型、建筑构件大量重复使用,德国大板建筑如 今已饱受“建筑单调、僵化、死板,缺乏特色,缺少人性化”等诟病,部分项目已 被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的精细化、强调建筑耐久性的 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建筑构件大量实行标准化、模数化。

Q :PC 及 PS 构件的经济适用性

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场浇筑的成本略高,并限制了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形成规 模经济有助于降低装配式建筑生产成本。据骏业建科统计,20%-55%的预制率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较传统现场浇筑的成本高 128-255 元/㎡,预制率越高,成本越 高;从各省市的调查案例来看,PC 造价较传统造价高 200-800 元/㎡,PS 造价更 高,节省的人工成本目前仍不足以弥补较高的构件材料费。

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在发展初期受政策推动的影响更明显,一定规模效应 后,装配式具有更强的经济适用性,而传统建造成本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装 配式将成为市场化选择,届时将实现更快的需求增长。首先,愿意从事传统建筑 业的工人日益减少,建筑业农民工人数自 14 年持续回落,而农民工收入上涨压力 较大,14 年以来,平均每年工资涨幅 7.3%。此外,老龄化在建筑行业日益严重, 农民工平均年龄从 2008 年的 34 岁升至 2018 年的 40.2 岁。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日 益严格的环保将倒逼传统现浇式建筑向装配式建筑转型。

Q: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较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难度更大?

钢结构相比于混凝土结构更具有做装配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钢结构而言, 钢构件一直以来都是由钢结构公司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吊装,主体结构本来就是 装配式的概念,与普通钢结构没有区别。装配式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的主要区别 在于墙体,普通钢结构的墙体在现场砌筑完成,而装配式钢结构会要求用预制的 外挂墙板等;同时室内装修系统和设备管线,装配式钢结构也要采用集成化。

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主体结构原本主要采用现浇方式建造,与装配式的理念差 距较大,技术限制成为短期制约。目前国内真正掌握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的企业 并不多,因而在实际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问题:

1)成本不可控的升高。现浇方式建造的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没有模块化的考虑, 构件尺寸和种类多样化。目前很多预制混凝土项目碰到的问题就是,强行采用工 厂预制生产构件,每一个新项目都需要重新制作混凝土构件的模板且模板种类众 多,因此成本大幅上升,且很难控制。

2)钢筋混凝土的装配式施工工艺比钢结构复杂。

传统现浇方式建造时施工工艺粗放,构件之间连接相对随意,对混凝土内部钢筋 的位置也要求不高;改用装配式后,关键工艺是灌浆套筒,即构件之间的钢筋采 用灌浆套筒或螺栓等方式连接。 钢筋连接的数量和种类多、结构复杂、对钢筋位 置有较高要求,连接的施工难度也较大,同时,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技术来监测套 筒内部钢筋连接是否到位,一旦出现问题,将会成为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部分连接处仍需采用现浇方式连接,但结构整体性较全现浇结构有所下降。不少 PC 工程只预制楼板、楼梯板、内墙板等非抗震构件,就是为了避免剪力墙等抗震 构件安装时出现钢筋连接不上的情况。

3)现场吊装难度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重量会明显大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内部 需要跟外界连接的钢筋又多,现场吊装难度明显高于钢结构。

综上,装配式钢结构相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设计理念贴合,施工工艺简 单,钢结构有做装配式建筑的天然优势。

Q: 产业链和经营模式

装配式建筑的上游主要是水泥、钢铁、木材等原材料以及构件生产和组装设备, 中游是各类预制构件的生产商及现场组装的承包商,下游是建筑项目开发商。

PC 构件厂作为生产商,依赖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施工管理,如远大住工。一 个典型的 PC 项目流程包含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及维护等环节。其中, PC 构件生产工艺流程包含 4 个步骤:(1)模具组装,(2)安装钢筋,(3)摊铺、 浇筑、振动及养护, (4)脱模和成品检验。由模具组装到脱模,完成一轮 PC 构 件生产需要 8-24 小时。

典型 PS 企业分为两种经营模式:

1)以钢结构制造为主,采用制造加工费+原材料价格的定价模式经营,通过低成 本战略实现竞争优势,如鸿路钢构

2)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现场安装的全产业链覆盖,加工制造产能主要用于自供, 通过承揽钢结构工程总承包或专业分包工程赚取设计、施工费。以中建钢构、精 工钢构为代表的大部分钢结构企业采用了这种经营模式,通过在技术专利、工程 业绩方面的不断积累,形成一定竞争优势。

Q : PC 构件厂投资门槛低,构件运输半径短

进入 PC 构件行业的资金门槛并不高,选址(布局)和规模定位是核心考量因素。 年产 15 万立方的一个 PC 构件厂,不含土地的资本支出约为 2 亿元,资本开支的 方向包括工厂建设,设备购置,运营资本投入等。PC 构件有严格的运输半径,因 此,生产基地的选址应在主要市场的合理运输半径以内。

PC 构件体积和重量较大,外形多样化,不宜长距离运输,合理的运输半径在 150 公里至 200 公里,运费宜在 300 元/立方米以内,约占 PC 售价的 10%。

Q: 市场集中度

PC 构件市场集中度较低。(1)由于 PC 构件的运输半径不宜超过 300 公里,PC 企业容易霸占山头、各自为营。(2)装配式建筑推进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大城 市群,高昂的地价对工厂扩张有所阻碍。除远大住工外,上海建工、中国建筑国 际、中建科技、亚泰集团筑友智造科技华阳国际,在 PC 行业也有一席之位。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钢结构企业在 2500 家左右,拥有钢结构 制造企业资质的单位有 510 家,年产 10 万吨以上的企业仅 50 多家,其他多数 为年产 1 万吨以下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不高,整体市场较为分散。 产量最大的为鸿路钢构,占全行业比重仅为 2.09%,TOP6 占比仅 6.06%。同时, 行业集中度有持续提升的可能。

Q: 企业竞争战略

行业发展初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存在信息差和资源差异是获取项目的隐形壁垒。 随着行业日渐完善,我们认为,制造业的竞争依靠规模化生产及柔性生产,大规 模实现定制化需求是这个行业生存能力的最大挑战。同时,核心经济圈的工业用 地获取难度很大,而 PC 预制件有很强的运输半径限制,工厂布局的地域广度与 辐射面决定了 PC 构件生产企业的业务发展空间。

Q: 市场培育的难点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属新兴行业。

1)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生产企业难以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中获得成本优势,造 价偏高限制了装配式的大规模应用。

2)施工流程、施工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缺乏可靠的质量安全监测手段等,导致装 配式的产业链不完整,特别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质量易受施工水平影响。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在发展初期受政策推动的影响更明显,一 定规模效应后,装配式具有更强的经济适用性,而传统建造成本上升的趋势是不 可逆的,装配式将成为市场化选择,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届时将实现更快的需 求增长。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结构更具备做装配式的天然优势,需求斜 率或更陡。

二、 鸿路钢构:基地化大产能布局+优质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2.1、 专注钢结构高端制造

鸿路钢构在上市时定位钢结构制造,但从公司订单结构来看,2012 年到 2014 年 承接了较多的工程类订单,以示范工程为主。公司在 2015 至 2016 年也暂停了产 能扩张。2016 年以后,公司继续执行了专注钢结构高端制造的战略,制造类订单 开始快速增长,2017 年增速达 69.8%,2019 年公司新签制造类订单 138.05 亿元, 同比增速 57.6%,钢结构加工制造已占其主营业务的 90%以上。

钢结构制造的优点在于基本是现款现货,2016 年以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向 好,2018 年全年净流入 15.8 亿元,是当年归母净利润的 3.8 倍。收现比在 2018 年达到 105.4%,付现比仅 85.3%,公司对上下游企业的议价权在逐步增强,经营 质量明显改善。

2.2、 基地化大产能布局

鸿路的基地化大产能布局以及更适合钢结构制造的优质管理体系打造了其低成本 +交货能力强的核心竞争力。

 基地化大产能布局:生产成本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交货能力提升

公司当前已形成产能大、辐射范围广的优势,钢结构制造加工的产能超过 300 万 吨,主要产能集中在安徽及邻省,且基本沿长江、黄河水系布置,由于钢结构原 本就有 800 公里左右的运输半径,基本能覆盖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区域,必要 时水路运输将进一步加大产品辐射半径。

 上市初期:公司 2010 年上市之初年产能 41 万吨,除上市募投 3.6 万吨特种 钢及 2 条 5 万吨线改造外,不到 2 个月的时间即宣布在湖北团风新建 20 万吨 产能的新基地,又时隔仅 3 个月在合肥再圈地 235 亩,建两条合计 9 万吨产 能的新线。

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继续在安徽省内涡阳、金寨、宣城等地布局新基地, 同时拓展重庆、河南。此轮新增产能规模巨大,仅涡阳一地新增产能就超过 100 万吨。据公司公告,计划到 2021 年底扩展到 400 多万吨,鸿路产能的规 模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基地化的大产能布局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公司带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 生产成本降低:可以安排不同生产线制作指定类型的构件,工人操作更娴熟, 生产线运转效率更高,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2) 采购成本降低:大产能布局使得公司可以直接从钢厂采购钢材,相比于从经 销商采购,没有任何加价和二次运输费用。同时,可以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进一 步压低成本。

3) 交货能力提升。大产能布局使公司可以短时间内可以制作体量更大的钢构件。

 钢结构制造不同于建材制造,具有个性化和交货期短的特征。由于钢结构制 造不同于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钢结构是个性化产品,不存在提前预先加 工一部分作为库存,只能按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来生产。同时,必须是 项目进展到马上要安装某钢构件时才能生产此构件,否则加工好的这些个性 化构件会占据生产线,企业或者支付大量搬运费,或者这些构件放在原地将 严重影响产能运转。

 业主愿意为快速交货支付额外费用。钢结构的制作工期往往比较紧张,业主 也通常愿意为了压缩整个工程的工期而支付额外的加工制作费用。假定每吨 额外加工费在 50-100 元,对于钢结构采购价 5000 元左右,成本仅增加 1%, 但对于鸿路钢构钢结构制造吨净利仅 100-200 元而言,盈利能力提升较为明 显。 因此,大产能布局带来交货能力的提升,其本质是带来了制造环节溢价能力的提 升。

2.3、 优质管理:费用率降低+交货能力提升+可复制性高

鸿路钢构在 16 年前后调整了公司组织,实行了集中式、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对于 采购、销售、财务、技术等非生产部门,只在总部设立,基地及工厂只负责生产。 我们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更适合钢结构制造,也是鸿路在 17 年以来得以快速扩张 的基石。

 费用率降低。钢结构制造不同于承接工程项目,各基地工厂不需要营销,由 公司总部统一负责,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更适合钢结构制造。2017 年以来,鸿 路钢构产能规模大幅扩张,每年新增产能都在 50 万吨以上,但公司的销售、 财务费用率反而在下降,主要是得益于集中式的管理模式。

 交货能力提升。公司总部统一接订单后,可在不同基地和工厂间调配生产任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工厂端相应速度更快,制作任务的执行力更强, 因此交货能力强。

 可复制性高。工厂和基地没有营销、技术等非标准化部门,具有很强的可复 制性,并且可以快速复制,是鸿路钢构 2017 年以来能实现快速扩张的基石。

三、 精工钢构: “技术加盟+直营 EPC”双轮驱动装配式发展

精工钢构是我国钢结构施工龙头企业,公司产品体系包括传统钢结构产品和装配 式建筑产品,轻型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收入占比超过 80%。

公司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主要采取“直营 EPC 工程总承包”和“成套技术加盟合 作”两种模式同步推广。

2017 年公司装配式建筑签订的 EPC 工程总承包订单金额 5.63 亿元,2018 年公司 签订的装配式建筑 EPC 订单金额则达 14.83 亿元,2019 年公司签订的装配式建筑 EPC 订单金额则达 23.5 亿元,公司装配式建筑工程业务迅速放量,EPC 业务 19 年实现毛利率 16.43%,同比增加 19.50pct,毛利率由负转正,公司 EPC 业务运作 逐步走向正轨。

技术许可加盟模式稳步推进,资源使用费累计达 3.2 亿。2017 年,公司首次通过 “成套技术加盟合作”的商业模式与宁夏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宁夏 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公司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已通过技术许可加盟模 式先后打开了宁夏、 河北、辽宁、山西、河南、湖南市场,累计收取资源使用费 3.2 亿元;公司采取的技术许可加盟模式,除收取资源使用费外,还收取自主研发 的 BIM 软件维护与升级年费、技术应用设计费用等。

四、 远大住工:装配式建筑 PC 行业的探路者

远大住工是我国 PC 构件市场和 PC 设备生产市场最大参与者。按 2018 年的收益 计,远大住工在中国 PC 构件制造业务中,占据 13%市场份额,在 PC 设备制造业 务占据 38.3%的市场份额。

4.1、 PC 制造和生产制备制造并驾齐驱,远大联合计划效益初显

公司主要从事 PC 制造、PC 生产设备制造和施工总承包业务。PC 构件制造和 PC 生产设备制造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PC 构件制造、PC 生产设备制造、应占“远 大联合计划”联营工厂损益,以及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是主要利润来源。

 PC 构件制造业务包括 PC 构件设计、制造及装配咨询。主要客户为房地产开 发商、政府投资公司和建筑公司。公司已与万科碧桂园、金地等大型房企 和中建等大型建筑公司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2019 年收入 23 亿元,占总 收入比重 68%,毛利 8 亿元,毛利率 34.6%。

 PC 生产设备业务由公司对生产线进行设计,然后委托给设备制造商生产。其 核心是中央控制系统。PC 生产设备主要通过远大联合计划销售给联合工厂。 2019 年收入 9 亿元,占总收入比重 27%,毛利 3 亿元,毛利率 34.0%。

 公司 15 年以前以施工总承包商身份承接建筑施工项目,并委托给第三方分包 商提供施工服务。施工总承包项目目前无新签合同,进入扫尾阶段。

装配式进入收获期,PC 构件爆发式增长,运营质量大幅提升。2019 年,远大 PC 构件制造收入 23.03 亿元,同比增长 169.6%;毛利增长 291%至 7.9 亿元,毛利率增 10.8pct 至 34.6%。年产能 215 万立方,产能利用率由 17.4%提高至 45.8%,PC 构件销售数量增长 177.2%至 81.5 万立方米。规模化后的单位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单 位毛利增至 979 元。PC 构件业务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 378 降至 204 天。

远大联合计划收益初显。13-18 年,公司于行业爆发期积极推动远大联合计划, 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19 年以来,远大联合已从大规模布局阶段转变为提升营运 质量阶段。2019 年,公司累计已签约联合工厂 86 间,年产能 468 万立方米,其 中 57 间工厂具备生产能力,20 间联合工厂实现收益(18 年 8 家)。应占联营公司 利润 2019 年减亏了 64%至亏损 3500 万元。

2018 年开始,公司对联合工厂实行“双级理决策”,若远大不再参与联合工厂的 主要经营管理(权益持股比例不变,撤出董事会代表),则联合工厂由“联营企业” 重新厘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

考虑到并未带来实际可靠的现金流入,我们剔除“失去于联营公司重大影响力有 关的一次性收益”、“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投资 物业估值净收益”这三个科目,再计算远大主营业务的核心净利润。19 年税后核 心净利润3.81亿元,核心ROE 9.1%,ROA 4.0%,毛利率34%,税后净利润率11.3%。

4.2、 规模效应带来“量变”发展,智能系统支撑“质变”升级

PC 的竞争依靠规模化生产及柔性制造,即大规模实现定制化需求是这个行业生 存能力的最大挑战。远大住工深耕建筑工业化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 验。公司通过“远大联合”计划快速且全面地铺开 PC 生产基地,覆盖全部万亿 级城市及大部分千亿级城市。同时借助 PC-CPS 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管理方式的“质 变”,通过柔性制造及数据驱动,实现工业化建筑定制化产品的大规模连续生产。

 厚积薄发,技术经验铸就护城河

远大住工是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市场探路者,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拥有丰富的 技术和经验,其他竞争者短时间内难以超越。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先行者,截 至 2019 年 4 月,公司参与制定了 3 项国家标准、1 项行业标准及 27 项省级标准。 参与制定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为中国装配式建筑的首项 行业标准。

 规模为王,双轮驱动扩张布局

自 16 年起,公司通过“远大联合”计划“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参与 投资”,快速且全面地铺开 PC 生产基地。由于 PC 构件的运输有严格的半径限制, 公司通过全资自营工厂与联合工厂双轮驱动的模式,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

目前远大住工产能已有 680 万立方米。截至 2019 年末,公司全资拥有 15 家 PC 工厂,共 72 条生产线,全资工厂年产能 214.5 万立方米;86 家联合工厂,共 234 条生产线,年产能 468 万立方米,公司在多数联合工厂的权益占比约 35%,合作 伙伴大部分为地方城投平台和建筑公司。公司计划于 19-24 年,新建 67 间联合工 厂,覆盖 66 座 GDP 超 1 亿元城市,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及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 增强领军者地位。

PC 构件生产有较强的规模效益,规模越大,与传统建筑方式进行成本对比的优 势将更加突显,综合运营成本也会更低。以模具为例,当模具使用率提高后,折 旧摊销成本就会变得更低。公司模具费占生产成本比重约 2-3%,而行业平均值在 10-15%。

 智能制造,柔性生产

“量变”的背后,远大住工借助 PC-CPS 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管理方式的“质变”, 通过柔性制造及数据驱动,实现工业化建筑定制化产品的大规模连续生产。

远大住工首创了全流程管理 PC-CPS 数字信息化体系,将产业链各种要素进行数 字化的定义,在 Cyber 空间完成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全过程,以数据驱动 指导 Physical 现实空间的运营实施。

真正做好智能制造系统,最终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定制生产,模具通用、标准化 流程、共享台车、傻瓜化作业等,避免了更多库存和成本资金过多占用。因此, 远大的产效远超 2.0 立方米/天,行业水平在 0.5-0.6 立方米/天,PC 构件不良率不足 0.1%,行业平均水平 5%。受益于 PC-CPS 带来的效率提升,公司 PC 构件毛利 率位于 30%以上,而行业平均水平在 5-15%。

五、 投资逻辑

政策推动+市场化需求,蓝海市场可期。装配式建筑行业在发展初期受政策推动的 影响更明显,一定规模效应后,装配式具有更强的经济适用性,而传统建造成本 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装配式将成为市场化选择,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届时 将实现更快的需求增长。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而言,钢结构更具备做装配式的天 然优势,需求斜率或更陡。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兴业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全部讨论

2020-07-25 08:24

MARK

2020-07-25 06:21

水大鱼大

2020-07-25 00:27

行业变革诞生大的机会

2021-06-01 17:29

学习

2021-02-10 21:54

装配式建筑

2021-01-04 18:41

国务院及住建部提出: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 20%以上。2020 年要培育 50 个示范城市、200 个产业基地、500 个示范工程,30 个创新基地。2025 年,争取做到全国装配式建 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以上。根据政策指引,2025 年 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渗透率将达到 30%以上,若以我国每年新增城镇新建建筑面积 约 21 亿平方米估算,届时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 6.3 亿平方米以上,保证了 未来 5 年的年复合增速在 17%以上。002541#600496#600170#600881#002949。

2020-08-04 14:30

2020-08-04 13:12

这篇文章含金量大,对继续持有$精工钢构(SH600496)$ 带来很大信心,再过几天看看研报怎么写的?

$精工钢构(SH600496)$ 借这个科普贴再谈一下精工钢构。

1.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的趋势,即使整体房屋的装配式存在诸如牢固不足、安全性差、抗震效果不好等问题,但是在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等优势条件下,部分部件的装配式规模越来越大,比如楼梯、窗台、外墙装饰等。这个就像是智能手机淘汰非智能手机一样,是趋势性的,不可逆的,未来的空间可期;
2.总包式业务也符合未来“术业有专攻”的趋势。总包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就少了扯皮、推诿、衔接不到位等各种问题,责任划分清晰,效率得到了提高。而对于总包式的承包商来说,内部摩擦减少,成本降低,总包金额扩大,利润总额得到提高;
3.今年的洪水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灾后重建是必须要大力推进的。而川普发疯以后,政府在基建方面肯定不会减少。精工钢构地处安徽,离受灾区域近,能更好的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那今年的收入和利润大概率会大幅度提高。
4.公司的质地优秀,没有高估+上面3条的未来趋势,使公司的股价具备双击可能。这次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加仓机会。
极度看好,并且冲仓持有,静待花开。

2020-07-25 08:29

精工钢构$鸿路钢构(SZ00254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