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价值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5
补充几点:
1、他们拿的贷款非常的cov-lite,所以EBITDA/利息比率下降不会导致他们违约,这让他们谈判时更有底气。这并不是运气,而是刻意的选择。很多同行选择了更严格的covenant和交叉担保,换取更低的融资成本或者更高的杠杆。
2、他们后来只额外注入了8.2亿美元权益,用于减少了18亿美元的债务。这相对于超过200亿美元的总债务来说是个小数目,对于最初的56亿美元权益来说也不是很大的增量。与Apollo的LyondellBasell deal不一样,我觉得很难将希尔顿这个deal后来的成功归功于黑石的不断低价“补仓”。
3、希尔顿的经营状况在持有期间是大幅提升的。如果做个归因,并不能说回报主要由杠杆和估值提升贡献;利润的增长非常重要。
4、他们买的其实是酒店运营+地产,两者的合理倍数不一样。收购时的综合倍数虽然高,但并不是headline的双位数看起来那么离谱。地产部分给的是比较高的倍数,运营部分没那么高,underwrite时预期的基本面改善空间也说得通(当时希尔顿确实效率比较低,国际市场也很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