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4回复:44喜欢:63
近期看了一些血透行业的资料。卫计委今年继续放开大病医保范围被认为是一个催化剂。然而,仔细分析整个行业的历史,尿毒症的报销早在09-12年间就已经逐步纳入城镇医保了。但是为何国内企业依然做不起来呢? 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国内企业的竞争落后,透析机也好,透析液和耗材也好,都不足以好到更进口产品叫板,和机器人行业一样,90%的市场被外资占据。

       国内公司起不来的原因,主要是外资采取送机器+卖耗材试剂的模式,垄断了医院的血透中心,再加上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国产血透机企业的产品因为没有足够收入来支撑产品的持续开发,一直起不来。
       这是南方周末的一段内容:
       血透机与耗材的秘密
实际上,“不起眼”的耗材和看上去很贵的血透机相比,赚了差不多的钱。而企业送给医院血透机这个办法,既绕开了血透机的招投标,也绕开了耗材的招投标流程。

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服务机构被允许在医疗设备、耗材、药品采购价的基础上加成15%,“以药养医”就此而来。在这一背景下,医疗服务机构天然倾向于采购更贵的设备、耗材与药品——1000元的15%显然比100元的15%带来的利润更高。更何况,公立医院占据着垄断地位,并没有多少动力去压低价格。

但奇怪的是,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下,血透机的价格一直在下降,甚至出现了“白送”给医院的情况。

南方周末记者拿到的一份外企合同显示,生产商与医院采取的方式是“买耗材送机器”。

合同显示,乙方公司提供一百余台血透机,总价值逾2000万。协议期内,乙方保留所有权,甲方医院享有使用权,相当于将这些机器无偿“借”给医院,协议期10年。

“无偿出借”是有条件的。协议期内,医院要向公司购买不少于3500万元的各类耗材,其中血透耗材不低于1000万,还要承诺每套血透耗材价格在200元以上。如果医院违约,就要按照市价买下这百余台“借”来的机器,并在三个月内付款。

耗材,是指在血透时所需的一次性消耗品,包括透析器、管路、置换液和针头等。市面上,每套耗材的售价约在100元左右。

这笔账很容易算:该合同规定的最低端耗材价格为200元左右,高于市价100元左右。以目前国内医院每台机器每天使用2次的频率,该公司一年在耗材上就能多赚730万元。协议10年,总赢利超过7000万。这还不算它所要求销售的其它耗材。

这是一个曲线赚钱的办法。

卫生部明确规定,医疗器材的采购要走招投标流程,公开可查。然而企业送给医院血透机这个办法,绕开了招投标。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中,几家国内血透机生产厂商的负责人都讲到了这个业内“公开的秘密”:跨国公司与医院合作,承诺白送机器,条件是医院以固定的数量或是年限,购买该公司提供的耗材。而这些耗材的价格往往远高于市场价。

在中国血液净化产业联盟向纪检部门投诉的举报书中,列举了沈阳、湖南、重庆等医院与几家欧洲、日本跨国公司签署此类合同的案例。

依照陈香梅院士的数据,中国约有27万血透病人。反倾销申请显示,2013年全国透析机有2.5万台。算起来,“不起眼”的耗材和看上去很贵的透析机相比,实际上赚了差不多的钱。

除了价格,跨国公司还可以用机器、耗材绑定的方法拓展市场。比如选用某品牌的透析机,就只能匹配该品牌的透析器或是管路。“有的进口机必须得用自己的管子,否则甚至会立刻报警。”一位国内厂商说。

不过,“血透机+耗材”捆绑销售的模式,国内公司即便眼红也无法实现。同一家跨国公司往往同时生产和销售透析机和耗材,但目前依然落后的国内企业,只有生产透析机的能力。
----------------

      除了外资降价,以送机器垄断耗材销售控制市场外,国内企业自身能力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国内血透企业还没有形成机器+耗材+试剂全产业链竞争力,品牌认可度低。透析机和耗材的质量也还有提升空间。这种实力悬殊的局面给了外资在11年后垄断市场提供非常好的时机。2012年,作为八项大病之一,尿毒症又被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医保补偿数额高达80%-90%。而从2011年开始,外资开始大幅降低透析机的价格。正是因为这样,国内企业一直搞不起来。

在申万的一份报告有这样一份描述:外资霸占,国产“黄巾起义”在即:从总体的器械占比来看,费森尤斯、Nipro、Gamtro 基本占到了半壁江山,国产威高也仅仅占到市场的4%左右,剩下的27%其他品牌中,约有40%也是其他国外品牌,可见国产化率情况不容乐观。相对于透析器、管路以及粉液来看,透析器仍然处于全进口水平。虽然国产化提出,反倾销调查逐步开展,我们认为短期在技术以及品牌的劣势下,国产对外资的威胁仍然相对有限。 医保经费,政策准入仍然是制约血透行业的重要因素: 由于目前整体血透行业的市场缺口推算,城镇医保以及新农合短期难以做到全部放开承担,同时,国家对于血透中心目前的审批也是逐步放慢节奏。从这个分析来看,国产化降低医保支出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但限于国内企业实力太弱,政府有意放慢审批进度,不然市场都让外资拿走了。

       那么目前我觉得这个行业出现了三个催化剂:
1) 大病医保全面推开,覆盖面的扩大,使得医保从大城市扩散到三四线城市。按照老毛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三四线城市是国内企业建立根据地与外资对抗的重要机会。
2)商务部对外资透析机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2014年6月的事情,需要密切关注进展。同时国内支持国产,去IOE, 维护信息安全思维的衍伸,也将有利于对国内企业的保护。
3)国内企业全产业链模式竞争力的提升。经过这三四年的努力,部分国内企业逐步形成了透析机+耗材+透析液的产业结构,初步具备了和外资竞争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初步研究。关于个股的机会,望大家多多交流指导。

【小牛在线】社科院A级 P2P平台,年化15个点,更有活期牛,收益率8.3%,比余额宝高一倍。100元起投,现在注册还送200元红包呢。
网页链接

$宝莱特(SZ300246)$      $常山药业(SZ300255)$  

全部讨论

2016-09-12 15:19

两年前受表好胚提示研究了宝莱特,开始是因为婴儿的体温计搞医疗可穿戴概念,后来研究了发现血透概念更实在,但是当时股价到了36后就开始跌了。现在血透业务逐渐起色得到市场认同了。但是,我多少对这家公司管理层有担忧。

2014-11-05 10:52

$华仁药业(SZ300110)$血透市场外资独大,风风火火,腹透市场的确需要政策提携了。靠自身积累,也许会比较慢。

2014-11-01 22:15

好文赞一个。因为最近有同事尿毒症需要血透,关注到了透析进入医保报销的信息。值得关注。

2014-11-01 22:04

m

2014-10-27 12:42

转发//

2014-10-27 11:20

转发//

2014-10-27 10:33

看文中的数据2万病人,2.5万台机子,一台机器一年可以负担10个病人,有这么多吗?

2014-10-27 10:20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