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艺人不得复工,滴滴app能否见天日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12喜欢:0

打开股票APP,恍惚间以为自己进入了币圈。


动辄30 40的涨幅。其实都来源于昨天国务院的刘副总理的高级别会谈


内容较多,我不贴了,简单概括下:

1. 中概股:中美双方已经在沟通,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政府会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在境外上市。

2. 有关部门多出利好政策,慎出利空政策,影响资本市场的政策出台前,必须找金融部门的人沟通好,必要时进行问责

3. 货币政策:要更加主动,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4. 香港金融市场:要加强沟通,保证稳定。

5. 房地产:要探索新模式,同时要有防范风险应对的方案。


整个内容中的房地产内容直接拉爆了地产股,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贝壳。一天涨幅达到64%。

而内容中的1和2,让我不禁想到了长期被封,APP下架的#滴滴# $滴滴(DIDI)$


滴滴现在能不能买,风险是否全部释放。

拆解一下,需要回答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滴滴会不会被高德、美团替代;

2、如果产品一直无法上架,滴滴最多可以挺到什么时候,哪些信号标志滴滴恢复正常;


滴滴四大主营业务:包含出行业务(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花小猪、司机代驾等),汽车出行辅助服务(租赁、加油和维修维护等),电动汽车出行(电动网约车 D1 和充电桩网络)以及其他业务(共享自行车/电动车、同城货运、社区团购以及金融服务)。

三大收入板块:中国市场业务、国际市场业务以及其他市场业务, 其中中国市场营收占比在 93%以上。

根据滴滴披露信息,2021年1季度中国区每日2500万单,2季度每日2800万单,3季度每日2500万单。这两天传出滴滴裁员20%的消息,根据网络第三方测算,2022年1月份每日只有2000万单。

滴滴的APP已经下架半年多了。有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地区智能手机更换周期大约是24个月。我们从个人的使用经验和感受上,一般2-3年会更换手机。按最长3年算,只要换机这部分老用户基本上是被动流失了。半年多时间,数据下滑1/6,这个大约是16.7%的降幅。加上其他打车平台的竞争,这个第三方测算结果,基本上也是靠谱的。


1、滴滴会不会被高德、美团替代

滴滴和高德、美团有什么不一样。滴滴、美团都是直营和聚合的模式。直营就是在滴滴平台注册的司机提供服务,聚合就是滴滴把订单转给别的平台上的司机来提供服务。滴滴直营占大头,美团直营规模在不大,在37个城市开通了直营,其他100多个城市还是聚合。而高德是纯聚合平台。

那网约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因为什么而存在。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网约车出现之前的情况,出租车司机服务态度恶劣、拒载、绕路等情况时有发生。就是这种情况下,打车还特别难。网约车的出现,一开始就面临各种政策风险。但是因为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资本的推动,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了。

司机用网约车平台,是因为能够挣到钱,一般都好几个平台同时开着。乘客用,是因为打车快、服务好、安全,一般会用熟悉的平台叫车,实在叫不到了再换平台或者打出租车。

这就构成了网约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双边网络模型的稳定,不是单纯看用户规模,关键看用什么留住用户。我个人理解,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

1、人车匹配能力,让司机接到最多最合适的单子,让用户快速打到车。

2、安全管理。

这两点,把传统出租车行业远远抛在后面。

人车匹配能力,说到底是数据应用能力。滴滴因为市场份额远高于其他平台,加起来也不到滴滴的几分之一。所以,滴滴的人车匹配能力是最强的。这个要靠时间和钱来堆积。

安全管理能力,越是直营比例大,越容易做好。这方面看,只有美团有可能挑战滴滴。高德等聚合平台注定做不好这一点,曹操等第三方平台规模又太小。

所以说,高德和美团,很难替代滴滴。因为出行市场太大了,这些也会长期存在。但是很难撼动滴滴。


2、滴滴能挺多久

滴滴新用户注册被堵死了,滴滴老用户换机之后就没法再下载APP。基本上,可以根据换机周期,来看滴滴的极限。其实等不到那个时候,运营成本的下降,没有收入下降的那么快。这次滴滴裁员和之前的橙心优选,我个人理解,都是想办法活下来。如果今年年底,也就是2022年12月份,如果滴滴还没能正常上架,就很危险了。


所以,这次刘副总理的吹风,如果能够覆盖到滴滴的话,是滴滴最好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滴滴这次被下架的官方理由是数据安全问题。但数据安全问题,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整整半年多,作为一个技术能力非常强劲的头部互联网公司,聚全公司之力,不可能还没有解决。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xxxxx问题 。xxxx问题,只能xxxx解决。

既然政府会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在境外上市,那说明海外上市导致的所谓数据安全是有办法解决的,剩下的就是标准问题,是否有“红绿灯”能够明确滴滴问题到底是什么,并有明确的方案让滴滴去执行。


截止目前滴滴收盘价2.55。而滴滴的账面净值达到了3.68。也就是哪怕以2.5的价格收购滴滴,还能每股白送一美元。考虑到APP重新上架后有望回到10美元平台,从风险和收益比来上看非常诱人。本人昨日买入滴滴,并决定耐心持有1-2个月。



最后,祝滴滴从此走出困境,股价一路向北!

全部讨论

2022-03-17 10:33

人车匹配和安全都不是核心竞争力。不管哪家网约车出了安全事件,即使不是滴滴的,对整个行业都是灾难性的。高德如果出了安全事件,用户不会涌向滴滴,而是会去出租车和地铁、公交。滴滴的安全能力没法让他独善其身。人车匹配交易也不是关键点,虽然是这在技术上比电商外卖交易难度高得多。
我觉得滴滴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供给端的能力,主要是司机和车源。表现形式就是对庞大司机群体和车源的管理能力以及衍生出的粘性和忠诚度。要让这么多的人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准,愿意出车,服从规则还能长久做下去,不容易。要让人随时申请司机时马上能提供车,同时一站式解决车的保养保险退租续租问题,租金还要足够便宜,也不容易。
另一个竞争力是低毛利率能力,也就是干同样的事儿,谁有能力挣钱谁亏钱。
目前能触达如此规模司机群体的只有高德,如果哪天高德打车全部转自营而且大量补贴,会对滴滴产生威胁。但高德至今没有这么做,说明这件事并不好做,这是一个不容易看到的壁垒。
自动驾驶会是对滴滴核心竞争力的颠覆。滴滴不是显而易见的受益方,而一定是受损方。因为自动驾驶实现后供给端的人和车都不再成为问题。那时钱是问题。钱对滴滴是问题,对BAT不是。
所以要看滴滴在人车供给和低毛利率上的能力是更强了还是变弱了,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
好消息是人车供给和低毛利率是滴滴这几年着重持续地在提升的能力,而且进步显著。包括滴滴的造车,也是为了解决更低成本的供给和提升毛利率。
还一个重要的点是滴滴的管理层是看重股东利益的,滴滴至今没有买地盖楼没有搞新基建,和美团京东BAT比都显得另类。在环境的强压下动作没有变形也很难得。这个得细品,但是和卖国和安全无关。当然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2022-03-17 11:37

分析思路很对。但仍需要推测下,zf在未来1-2个月内会给出什么样的结论?

1.滴滴严重违反数据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关闭滴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如果发生中国zf政策会崩塌,信任崩塌,信心崩塌,比双减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2.滴滴存在数据安全的风险但未实际发生,限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滴滴平台的存在大量不合规司机逐步清退,滴滴平台严重扰乱市场定价机制,存在大数据杀熟,要求限时整改,罚款等。大概率会是这个结论。
所以滴滴终归会回到正常估值,看齐uber

2022-03-18 22:07

耐心持有1-2个月 等着翻倍

2022-03-18 23:22

点赞👍 分析的很好,但是看到最后 耐心持有一两月,忍不住笑了😂

2022-03-18 22:50

$滴滴(DIDI)$ review

2022-03-17 22:59

分析的不错,唯一可惜的是忽略了国情,滴滴这种暗度陈仓跑去美帝上市的行为是性质之恶劣恐怕比马首富当年上海滩炮打司令部不遑多让。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蚂蚁上市被叫停多久了,放出来了么? 马首富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吧?

2022-03-17 14:10

又来踩滴滴了,是不是想晚上空下来吸点货?

2022-03-17 12:27

本人之前持有滴滴半年,9元开始买到三元多,持续跟踪半年,然后上周一天里面暴跌40%爆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