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读书笔记#   这是本人近两年读的第二本有关于财报的书,由于之前读MBA期间,有接触到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因而对相关的概念比较熟悉,本书阅读起来也不是很吃力,比较轻松。说实在话,本书确实写得是深入浅出,对于一些概念和现象解释的非常通透,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还是值得推荐的。书中印象深刻的内容摘录如下:

1、营业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营业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2、人工属于什么成本呢?如果企业支付的是固定工资,那人工便应该属于固定成本;如果企业以计件的形式支付工资,那人工便应该属于变动成本。

3、事实上,毛利润的提升不一定是由业绩提升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产成品库存增加。如果产成品库存积压的同时,毛利润也提升了,那么这个毛利润的提升其实是不可信的。这种现象在高固定成本的重资产行业会格外突出。同样,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发生了毛利润减少和产品库存减少的情况,那么,这个毛利润的减少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如果卖掉了去年的库存,就会有去年的生产成本转化为今年的营业成本,今年的毛利润也就少了。但事实上,对企业来说,减少库存无疑是大大的好事。

4、用会计的语言说,我们买公司是买了资产、负债,还是股东权益呢?如果你认为是资产,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购买一家公司相当于购买了它的股东权益,因为收购使你取代了原有股东而成为这个公司的新股东,所以你买下的是股东权益。

5、总资产的周转率是一个与效率有关的概念。判断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不仅要立足于效益,更要立足于效率。

6、因为“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而股东权益也被称作净资产,即净剩下来归股东所有的资产,可见把股东权益报酬率称为净资产报酬率一点也不奇怪。

7、虽然用收入除以存货的方法计算存货周转率并非不可行,但现实中存在着一种更为常见的方法——用成本除以存货。因为在被出售之后,存货就转化成了营业成本,所以人们更习惯用成本除以存货的方式来计算存货周转率。

8、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通通是时点数据,而利润表则表现了一段时期的数据,如果用时段数据直接除以时点数据,二者是不匹配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会计们总算想到了一个好主意:用营业收入或者营业成本除以这项资产在一年当中真正的平均水平,一般用这项资产期初数额与期末数额之和除以2来计算这个平均水平。

9、当一家企业遭遇巨大风险的时候,关注风险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对它来说更重要;当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时,利润就显得更为重要。

10、即使管理层知道企业做了什么,也并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决策是否与环境相吻合,更不一定知道实行这些决策的后果会怎样。而财务信息正好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从而进一步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11、贴现(Discount):将未来的资金折算为当前资金数额的过程。未来资金数额÷(1+贴现率)=当前资金数额,这里的贴现率是投资收益率,在投资决策中一般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2、我们就可以解释净现值大于0的经济含义了,它真实的经济含义是:一家企业必须选择它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去投资,才能赚钱。

13、技术比别人先进、产能利用率更高、销售能力更强、品牌更好、服务更加到位,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呢?这就是,“竞争优势”。据此,一家公司投资之前,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头等大事。

感悟:学习的最后真谛往往都是大道至简,很多以前认为的枯燥的概念,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认识到事物的真正本质,一旦挖掘到底,往往都是很简单的,没有起初想的复杂。其实,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想明白,探究精神真的很重要。                                                      
                                                                                                                    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