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0,也推荐给你。//@frogyu:回复@metalslime:韩国有自己完整的香化产业链,免税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费回流,而是吸引外国人(主要是中国人)在韩消费,通过做大规模赚国外品牌商品的渠道利润,以及国内香化品牌的产品+渠道利润,可能后者还是大头。

疫情前中国每年去韩国旅游大概也就五六百万人吧,这个数量的靠纯c端消费是撑不起1000亿的免税消费额,所以韩国免税其实主要的经营模式其实是toa(agent)的批发模式,一方面需要保证终端价格和中免比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代购15%个点的返佣,不然代购没有动力做风险这么高的生意,所以韩国市内免税店的净利率会受到很大的压制,不一定比得过纯c端自发消费的机场免税店,更不用说国内的离岛免税店了。

由于全球的奢侈品免税消费驱动引擎是中国消费者,只有中国消费者富集的地方才能爆量,所以境外的免税消费除了韩国市内店以外基本上都在机场。因为那里中国潜在消费者最容易富集,而且场景封闭、无聊,但既然是机场免税,那就免不了要交不低的扣点。

正因为如此,以前的免税老大Dufry主要就是机场免税,而且都是大幅举债并购获得的机场免税特许经营权,扣点高、财务费用高、无形资产摊销高、人力成本高,所以是一个很苦的生意,完完全全是靠规模获得进货折扣赚小头,因此也支撑不了高市值。如果你看估值水平,那可一点都不低。

咱中国,辛辛苦苦出口18万亿,进口15万亿,赚3万亿顺差,还是美帝印出来的纸。而咱国人每年在境外买买买,花掉1万多亿,买的都是啥香化买包包,而不是啥生产资料,对我国的经济和财富积累其实一点好处都没,实际上是我国比较大的一个出血点,尤其是在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那怎么办?

需求端一般都很难被强制的遏住,国内品牌一时半会又没有能替代国外的,同品牌有税或者跨境电商的价格比外面就是要高很多,如果不改变这两点,那只要是能出境一定是买买买,那怎么把这部分境外终端消费吸引一部分回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既然品牌没办法很快跟上,需求又摆那里,那就只能增加境内这些国外高端品牌的价格吸引力以及渠道覆盖面,同时也不能过于冲击现有的税收体系和有税经济。

实际上,境内免税的商业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个巨大的矛盾而培育做大的,它和韩国以及境外免税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1万块的香化包包,中免采购回来只要4000,剩下的6000就都以工资、利润、税收的形式留在国内了,而且还促进了国内旅游等其他消费。

就海南离岛免税来看,今年海南过夜旅客能超8000万(19年6600万+),海口+三亚应能超过5000万,远不是韩国或者境外某个机场能比的,而这些过夜游客,很大一部分都会自发安排一趟免税店的行程。

实际上,这5000万里目前大概有有16%会购买免税品,每个人大概7000-7500之间,算下来就是近600亿,而这三个驱动因素在未来可见的数年里还会持续上升。

因此,离岛含税天生具备潜客富集的规模效应和没有获客成本的巨大优势,商业模式远胜于韩国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模式,因而净利率一定会比他们高很多,这还没考虑人力成本底料和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至于国内牌照放开的威胁,海南已经有不少玩家了,除了兔子以外基本都是亏的,而且玩到现在还是93%+的市占率,何况未来两年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一期二号地还会陆续投入运营。

一个公司稳态的超额利润率水平是由自己和对手成本+规模+运营这些护城河因素的差异化程度决定的,在可见的时间区间内,我个人看不到中免的这些国内国外的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有接近的趋势,所以我比你乐观一些,当然跟踪还是必要的。
$中国中免(SH601888)$
引用:
2021-05-21 23:47
中免是最完美的p型消费逻辑,我不写他是因为看不清终局。
1.海外没有大企业。
2.之前吹的乐天啥的市值都不到中免脚指甲,海外商场免税,奢侈品商场如梅西百货,还有些欧洲商场,市值全是卖个房子钱。
3.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免税在海外牌照申请不存在保护,最终毛利跟非免税业务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