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31喜欢:12

我感觉一些老巴的模仿者/践行者们,纠错体系普遍比较薄弱,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存在幸存者偏差,没有学到老巴是如何纠错的(我好像也很少看到这方面广为流传的资料),另一方面投资信念的起点是建立在「我大概率是正确的」还是「我有可能是错误的」的不同,即使这两者表达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起点的逻辑是不同的,后者会将自己的信念和逻辑转变成易证伪命题组合,这里面的易证伪既有时间跨度,也有证据获取的难易度和客观度,让逻辑始终处于脆弱可破的状态,而不是让逻辑极度模糊而处于永远正确的相反极端状态。

精彩讨论

希尓瑞斯04-28 19:24

那天跟朋友聊这个话题,巴菲特的方法有多少成分是迫于后期老巴的规模不得已而为之,我们没有老巴规模上的那么多劣势,是不是有更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曾有大佬指点我说策略要适配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配策略。
如果老巴的灵魂和学识穿越到30岁并且掌管500万美金,他会用什么方法呢?

STH_04-28 18:59

我觉得这就是数据和定量的重要性,连续几个季度基本面数据大幅偏离自己的预期,说明大概率是自己某些假设出错了。这种时候比起用“定性”的一眼十年去看淡边际变化,我还是更想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可能犯错。

全部讨论

04-28 18:56

這就是老巴價值投資難能,也可貴之處吧。要知道很多人價格下行是價值幻滅,卻堅持已見去夾頭,往往就是掛在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