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0
在这场堪称「断崖式卖房」的拉锯战中,几乎所有人都面临一个最头痛的问题——究竟底在哪里?
对杨晨璐来说,她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反复突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那是去年10月,第一次挂牌时,杨晨璐还抱着「不亏太多」的心态,挂牌315万,这是她最开始的「底」。「当时觉得亏15万已经不少了。」然而,挂上去一个月,一个看房人都没有,反倒是同小区内的成交价一降再降。
在当今买房市场,买房人少,房源太多。以杭州为例,它面临着挂牌量高企和需求乏力的双重压力。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4年2月,杭州二手房网签2543套,环比下滑62%,价格跌幅也在扩大。截至2月底,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已经达到14.99万套,环比新增3815套。
因此,二手房挂价需要根据成交价即时调整,如果挂价高于上一套的成交价,基本没有客流。也就是说,卖得越晚,价格就越低。到了元旦,杨晨璐不得不把自己的价格底线降到260万——因为同小区,已经出现了250万的成交价了。
这还不够。过年回来,小区内的成交价已经突破240万。杨晨璐只好咬一咬牙,再次调整到248万。
像很多卖房人一样,她不甘心比当时的底价卖得更低,「总得稍微定高点,好留个谈价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她就像是陷入了一场追不上对手的追逐游戏,她徒劳地追逐着那个「底」,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尤其是夫妻两人心里的底线常常不同步,这也加剧了卖房的困难。由于杨晨璐是主力卖房谈价的那个,往往是她接受了,丈夫那边还得过段时间才能接受,因此,等到丈夫反应过来,「(房价)基本就直线下来了」。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卖房者发现,过去评估房价的那些要素似乎在一夜之间失效了。在房价上升的年代,包括配套、装修、区位、学区等在内,所有的一切都被明码标价,要估算出一套房子的价值并不难。但现在,过去的那套价格体系失灵后,买房者看中的最主要因素,变成了降价幅度。
在拒绝了第一个买家后,迎来国庆节,章伟收到了第二个买家的报价——370万。时间仅隔半个月,「和上次价格还低了25万」。
对方一眼看中了房子,觉得自带装修、楼层合适,楼下还有幼儿园,设施齐全,后续加价了3万。章伟没有立刻点头。过了十余天,中介劝他:「370万,卖了吧。」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建设,他终于决定同意了。
然而没想到,这回角色调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买家反而又不急了。

全部讨论

万物就周期。就我个人而言,就怕周期之后个人财富严重缩水。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一朝归零,那打击!!!

这和股市下跌割肉的情况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