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虚拟电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能源数智化转型加速。虚拟电厂具备规模化调节能力,其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性凸显。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电厂产业链长,相关上市公司凭借在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展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虚拟电厂投入运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能力将持续增强。

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虚拟电厂涉及计量技术、通信技术、智能调度决策技术、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等。目前,我国虚拟电厂在技术研发和平台搭建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所属的冀北虚拟电厂是我国首个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示范工程。目前,冀北电网辖区在秦皇岛、廊坊和张家口三地共接入11类可调负荷,总容量358MW。

  2023年7月,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在广州、深圳、柳州同步开展虚拟电厂联合调控,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投入运行。

  2023年12月,芜湖供电公司综合能源分公司与芜湖虚拟电厂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近日,四川首座混合型虚拟电厂龙泉虚拟电厂上线试运行。目前,该虚拟电厂已聚合(含意向用户)充电站(电动公交车)、工业用户、商业综合体、用户侧储能等各类负荷资源约100兆瓦,预计最大可调能力超50兆瓦。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虚拟电厂投入运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能力将持续增强。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虚拟电厂产业链长,上游涵盖分布式能源、储能、工商业企业、写字楼、充电桩、居民用户等,作为可控负荷的基础资源;中游涉及提供运营服务和技术支持的虚拟电厂运营商,涵盖负荷聚合商和技术服务商;下游包括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及工商业用户等。

  随着虚拟电厂建设提速,相关企业加快布局。国电南瑞在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和市场机制方面已有多年研究,可以提供完整的虚拟电厂解决方案,拥有虚拟电厂平台、虚拟机组、调控终端等系列化成熟产品和不同类型虚拟电厂的建设经验,并突破秒级精准调频控制等虚拟电厂运营管控关键技术。公司建设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系统在上海、福建、江苏等地成功支撑国家电网、售电公司、负荷聚合商等打造了多个样板工程。

  国网信通参与了虚拟电厂相关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了覆盖“源网荷储充”一体化运行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该平台已接入华北辅助服务市场、天津虚拟电厂、上海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节,实现了面向企业园区、商业楼宇用户的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公司的虚拟电厂业务已在天津、上海等地开展试点。

  南网能源开展能源托管、用户侧储能、光储用一体化能源站、冰(水)蓄冷等负荷优化调节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公司完善业务矩阵,为负荷供应、负荷优化、能效提升、负荷响应等综合能源服务打下基础,推出了七个典型应用场景综合能源解决产品。

  国能日新提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主体提供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包括功率预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未来将向电力交易、智慧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相关领域延伸和拓展。

  此外,迦南智能的产品智能电表除了具备计量结算功能,还可以提供虚拟电厂调度所需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实时负荷数据;科远智慧长期布局虚拟电厂业务,特别是在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有着诸多应用。

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从涉足虚拟电厂业务相关公司的业绩看,多数公司2023年业绩亮眼,并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国电南瑞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15.73亿元,同比增长10.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3亿元,同比增长11.44%。公司表示,2023年,我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公司凭借在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敏锐捕捉到变革带来的巨大机遇,积极投身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之中,实现了业绩显著增长。

  2023年,国网信通实现营收76.73亿元,同比增长0.76%,实现净利润8.28亿元,同比增长3.43%。报告期内,国网信通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能源数字化转型等重要机遇,在三大业务板块稳健运营基础上,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拓展各板块业务边界,行业地位持续稳固。

  南网能源持续深耕节能减排领域,加大战略性新兴业务开发力度,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能力。2023年,公司分布式光伏和建筑节能业务分别创造营业收入11.88亿元、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5%、18.25%。

  国能日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6.89%;实现归母净利润8424.65万元,同比增长25.59%。报告期内,公司控制类产品在风光储协同控制领域持续突破,在控制策略和通信规约层面全面兼容风储、光储及独立储能电站的功率控制功能,从而提高场站经济效益。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近年来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电网投资提升,2023年同比增长5.4%至5275亿元。考虑到新能源装机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输变电设备招标规模或持续较快增长,相关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