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解释46:缠论的高级课程4:缠论的模型走势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1喜欢:2

一、多空博弈原理

为什么一条线段至少有三笔?这是多空博弈产生的必然结果。当之前的一条下跌线段结束后,就形成了第一类买入点。由此开始,走势必然形成由至少三笔构筑的上涨。当多头推动一笔上涨后,空头就会推动第二笔回调来对付,多头再一次上推形成第三笔上涨,空头又会推动第四笔回调应对。多头在推动第三笔上涨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第三笔上涨的力度比第一笔要大,同时,第一笔和第四笔之间形成了一个特征序列缺口,这表明多头的力度很强劲。于是,多头就可以继续把走势推向第五笔。在上涨过程中,只要前后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缺口,那么,线段就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特征序列缺口被空头回调所闭合,这表明多头推动上涨的力度在减弱,这个闭合形成的重叠区间就是缠论定义的中枢。之后,我们就要看第五笔是否创高,如果不能创新高,那么,之前的线段就是三笔线段,而第四笔回调就不是回调了,而是反向新线段的第一笔,这个所谓的第五笔,其实就演变成的新线段的第二笔回调走势,这实际上是一个次新高,也就是缠论的第二类买卖点。如果第五笔创出了新高,但是,出现了明显的背驰,那么,该线段就是一条五笔线段发生的反转。

我们可以把回调看成是一个类中枢,三笔线段对应的是缠论的盘整走势类型,五笔线段对应的是趋势走势类型。如果,在一条五笔线段内部出现了第一笔上涨与第四笔回调形成的重叠区间,那么这个五笔线段就构成了一个奔走中枢。实际上,奔走中枢是一个变了形的五笔线段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条五笔线段有80%的概率会发生反转。

第三种情况,如果第五笔创出了新高,第六笔的回调并没有形成反转,之后的第七笔又创出了新高,那么,走势就形成了锯齿上涨模式,这表明多头的力量比空头大一些。在缠论的定义中,一个闭合区间就是一个中枢,锯齿型上涨,就意味着新产生的中枢不断上移,而空头的每一次回调都形成了对前一个中枢的第三类买入点。

二、缠论的模型走势

缠论定义的线段是一段包含中枢的走势,所以,对投资者来说,跟踪走势必须要看到中枢的形成才算是完美的。可以说,所有的走势都是围绕着中枢的运动,走势通常就两种运动,一是围绕着中枢震荡,二是从一个中枢奔向另一个中枢。我们也可以把第一类买卖点看成是一个隐藏的中枢,在买卖点形成的过程中,都有一些震荡产生的中枢,比如重叠产生的奔走中枢,双头顶等都是一种中枢的表现形式。通常中枢指的是震荡过程中区间最短的那个重叠区间,中枢有三种形态:一种是类中枢,就是一个N型结构中的回调段。二是,奔走中枢,它由五笔构成的一条线段,其中形成了一个闭合区间。三是,至少三笔构成的一个M区间。中枢有什么作用呢?中枢的作用就是在走势运动过程中,你可以有一个路标。有了路标的提示,你对未来走势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我们来看一下中枢在走势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下图是豆粕2401期货15分钟图表走势。5-6是一条三笔下跌线段,6-7是一条五笔线段构筑的反弹走势。7-8是一条包含一个奔走中枢的盘整走势类型。它属于线段中枢,包含在一条线段内部,并且它是一个由五笔构筑的中枢。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包含两个类中枢的趋势走势类型。

8-9是一条三笔线段,其中的回调是一个类中枢,相对于第一买入点3821点来说,它是第二类买入点。9-10是一个M型中枢,它是由三条线段构筑的中枢,其中,每一条线段内部都有一个小的类中枢,通过这个小类中枢的背驰,你就可以判断M期间内的线段的反转点在何时出现。10-11是一条三笔上涨线段,该线段的中枢是一个类中枢,它也属于线段中枢,相对于M型中枢而言,这个由回调构筑的类中枢是一个第三类买入点。之后,走势出现了一个笔中枢,之后走势继续上涨,出现了一个阴K线构筑的中枢,相对于笔中枢而言,这是笔中枢的第三类买入点,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阴K线。这样作为一笔的延伸来说,已经形成的缠论定义的笔趋势走势类型。是否能继续延伸,我们说了不算,至少有20%的概率可以继续延伸。不过在低级别图表上,它一定会一个小的中枢震荡走势,留给你一个充分的时间思考,即便笔反转了,也并不代表它会是一个大的反转。它也有可能一个线段中枢3的类中枢,然后走势继续延伸,或者形成另一个盘整大中枢也是有可能的。

不论怎么走势,有一个原则是必须的,那就是一条线段必须不断创新高,至少它还会形成一个次高点。

三、把握操作节奏的几个关键问题

技术分析是视觉艺术,选择适合的周期图表对最终操作的最终结果影响巨大。我们使用30分钟图表作为操作图表,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当我们打开30分钟图表时,我们会发现,30分钟图表上的有三种特征的走势类型:第一种是笔,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应着一个红绿柱子。另一种是线段,它们是由三笔构成的线段。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应着两个红绿柱子。第三种是缠论的模型走势。采用同级别分解策略,我们可以把它们分解成,上涨、下跌和盘整三种走势类型。一般来说,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我们只操作笔和线段,而不会去操作模型走势。

在实战中,我们跟踪走势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通过红绿柱子来判断买卖点的,所以,我们设定了30分钟图表,并且以30分钟图表上的红绿柱子为参考。对一笔上涨走势而言,从绿柱子的峰顶开始上涨,一直涨到红柱子的峰顶为止开始了又一次的下跌。对一笔下跌走势而言,从红柱子的峰顶开始下跌,一直跌到绿柱子的峰顶为止开始反转上涨。整体走势就是遵循这样的一个周期。

如果当下走势是一条三笔构筑的线段,那么,启动上涨的第一笔还是对应着一个绿柱子,和一个红柱子,之后是一笔回调走势,回调笔将会导致第一个红柱子缩小,但是,它很快会恢复上涨,形成第三笔,当第三笔结束后,就会形成另一个更小的红柱子,这个小的红柱子就表示该线段的第三笔发生了背驰。从黄白线来看,一条线段回调时,黄白线并不会金叉,所以,不论是笔,还是线段,都是可以通过,红绿柱子和黄白线的金叉来把握的。

如何判断当下的红绿柱子是最大的波峰呢?我们可以采用区间套的方法。就是在30分钟图表上,开始上涨时出现了红柱子开始后,你可以切换到15分钟图表去观察,该走势在15分钟图表上是否出现金叉,然后再观察5分钟图表是否出现金叉,如果5分钟金叉,再回到15分钟去观察,如果15分钟没有金叉,那么,走势还会继续,如果15分钟很快也金叉,那么,30分钟的红柱子顶峰就有可能出现,30分钟红柱子的顶峰比30分钟金叉要提前一些。这就是区间套的逻辑。通过,逐级降低观察图表的金叉现象,你就可以把握30分钟红绿柱子的最高点的时刻到来。通常,反转点是在1分钟图表上可以看的更加明显,因为,反转是一个多空博弈最激烈是时刻,一般会出现在开盘瞬间,或者收盘瞬间出现的1分钟图表上的上下剧烈波动,这样波动,在一般的回调走势中是不会出现的,所以,操作多了,你就有感觉了。

我们为什么要用红绿柱子作为判断转折点的标志呢?原因就是这样的判断非常简单,线段内部有什么样的走势,我们其实根本就不必太在意,而且,我们采用30分钟图表观察走势,其实就是想避免低级别图表上走势的波动干扰。缠论说,一条趋势走势类型有80%的概率就可以反转了,另外20%的概率就不一定了。所以,反正都是一个概率问题,当我们采用红绿柱子做标准的时候,这个概率也可以达到80%。而且,还没有那么复杂。

上面那张图表是15分钟的,从15分钟图表上,你也可以明显看出红绿柱子的作用,我建议采用30分钟图表,因为,大资金采用的是30分钟图表,它的稳定性比15分钟要好很多。缺点就是滞后比较大,所以,我们需要采用15分钟、5分钟,甚至是1分钟图表来辅助观察。这只是在反转点的时刻做辅助用的。

全部讨论

一条线段差不多等同于一个周线中枢,这样的线段有用吗? 笔已经足够好用,用笔构造缠论结构,很多缠论的东西已经非常数学化了,而线段本身存在太多问题。

2023-12-09 13:23

加关。有相同缠友了。一眼解决问题,五笔成段,看生长。再依递归判断,其实就是区间套的放大与缩小。